《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中的公关认知与实践运用
2018-09-10郭邱伟
但凡故事都需有所包装塑造的时候,影片《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的神化便是成功的。抛开男主赫拉克勒斯行走狂奔乱洒一地的雄性荷尔蒙,稍稍瞥一眼他聒噪鼓动的侄子伊奥芬斯,就是那个炸毛的小伙砸,鼓动——宣传——说服,一不小心,便成为公关理论的实践先祖(之一)。以下将紧扣《公共关系》中的公关认知与实践,浅谈自己的一点认识与看法。
“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吗?你一无所知。他的父亲是宇宙之神,宙斯,也是众神之首。”
影片一开始,独白的介绍便很快地渲染出赫拉克勒斯的特殊身份:半人半神。也因为这样,在身份确定之后,赫拉克勒斯大战九头蛇、大战野猪、大战尼米亚狮子等随后十二伟绩才有了起源。这是公关说服的前期铺垫,即在根本上明晰事情的合理性。
但这里的合理性显然是需要打一个问号的。就像巴纳姆所说的“真相不是必须的”,在影片故事的接下来发展。赫拉克勒斯的侄子伊奥芬斯,他是赫拉克勒斯的代言人,负责对外宣传鼓动,大肆告知并渲染赫拉克勒斯的身份是宙斯之子,并反复用惊人的细节描述赫拉克勒斯是如何打败九头蛇、野猪、尼米亚狮子等十二伟绩的。关于这一点,在现代公共关系之父艾维·李的公关艺术运用上显然是很到位的,即行动是最好的公关[1],诉诸感性,并善用“强调”,懂得多说细节,并且反复地与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地方再反复地继续诉说。
当然,怀疑是一切说服必要性和信任达成的通常反应。正如影片画面的开头,伊奥芬斯被吊着,即将因别人对其的诉说不信任而割断绳子、戳死,但所幸赫拉克勒斯的及时到来。所以,在公关的实践之中,成功的概率似乎并非如1……可不管怎样,该去尽力的仍需尽力。在掌握巴拉姆公关十大黄金法则的基础上,去最接近事实的制造噱头,去俘获众人的关注。当然这即便不是真相的时候,要尽可能地懂得巧妙,要去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位雇员与表演者,不要将“欺騙”与“谎言”演讲得过于破绽。
结合伯内斯公关的实践特点来看,《宙斯之子》显然是在极力颠覆众人对传统与禁忌的观念,尤其是人与神的界限。赫拉克勒斯的侄子伊奥芬斯在不断故事演说的时候,为的也是将赫拉克勒斯的形象加以烘托与塑造,使其成为众人心目中的“神”(哪怕他自己也不确定,但一定是极力让众人去相信,且不懂得也不敢去怀疑的)。这里他巧妙地运用意见领袖的舆论导向,在人的思想观念中,借以神的想象来制造正义、维持正义。在勒庞《乌合之众》里,有一个与现实映照的观点就是:“群体不善推理,却急于采取行动”[2]。切换到影片,“大众缺乏理性,他们只为情感所驱使,不会思考,只会反应”的群体无意识行为显然是被被伊奥芬斯利用得恰如其分。
当然,在有关伯内斯的公关信条里,精英主义与群体非理性之间的差距,也成为伊奥芬斯“投机”的缝隙,他在某种程度上,是归属于精英主义(影片在被反问其如何证明自己是赫拉克勒斯的侄子的时候,他是无言的,因为他也不知道,但他认为是,哪怕自己确也知道极有可能不是),因此他在无形之中也假想自己是意见领袖,或者行使意见领袖之事的人,制造认同,利用群体害怕孤独、难容异见的特征,大肆讲述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伟绩,去最大化的成为控制舆论工程师[3]。他们思想的实质就是将公众看作“混沌的多数”,将自身利益方看成“智慧的少数”,希望通过“智慧的少数”实现对“混沌的多数”的统治。
关于上面一点,这里还可以借助柏拉图的“洞中人”[4]理论,人认知能力的局限,在某种程度而言,使得公关及说服成为精英主义的源头。这里视为对上面伊奥芬斯“或许成功”的一个可能。
围绕整部影片,在造神的故事讲述中。伊奥芬斯这个很好的故事演讲者,显然是合格的。因为他熟稔在有事的时候借势,在无事的时候造势,通过运势投公众所好,在人群之中制造一个人类诸神,进而引导社会秩序,使混乱趋于和平,使和平更加和谐。
总之,伊奥芬斯这个讲演者,除了出色的讲演能力,讲述策划故事的切入是成功的又一个重要关键。即在议题戏剧化的同时,懂得主题容量的覆盖性、整体性、延展性,懂得主题阶位的最高两层是文化(价值理性)和宗教(塑造赫拉克勒斯的神形象)。当然,除了这些,在伊奥芬斯的公关过程中,霍夫兰的说服性观点的组织[5],以及公关当中的情感共鸣、价值认同的寻求也被他最大化的利用。所以,每个出色的故事讲演者,或许也是一个成功的心理学家。
结合影片《宙斯之子》的以上部分内容,我对于公关认知仍需更深一步的加以利用、实践。
最后再结合影片中的两个印象片段,小结自己对公关的认知:
(1)和人马兽的那次临行出战前,伊奥芬斯躲在队伍之中,赫拉克勒斯一把将其拖出来,让他回到车上,说战争是危险的,包围自己的家园不该轻易牺牲,而回过头去,赫拉克勒斯对满身铠甲的士兵说,战斗,就是战胜恐惧,要不怕危险和死亡,要保卫自己的家园。显然,这是影片处理过程中,对神与人的一个对比,即赫拉克勒斯是人,但伊奥芬斯也没有说谎;(2)因为连同科帝斯国王的孙子,也会被伊奥芬斯对赫拉克勒斯的塑造表示敬佩,说他是英雄,声名远播,显然,当孩子都对一个故事表示出崇拜之意的时候,这个故事本身就是成功的,不论真或假;(3)在影片最后,“相信传奇,信任,他真的是宙斯之子吗?或许这已经不重要”。和开头的疑问一样,这是首尾呼应下的间接回答。即真相在故事的背后,是重要的,也是不重要的:关于这点,赫拉克勒斯被科帝斯国王率领的士兵包围,赫拉克勒斯跑到神庙,用尽气力推翻赫拉神像,或许也就在这一刻,即便是人的赫拉克勒斯也就真正成为了神。
参考文献:
[1] 艾维·李《原则宣言》
[2]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P849-850),中央编译出版社。
[3] 爱德华·L·伯内斯 《舆论的结晶》((P146-147)), 胡百精 等(译者),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4] 柏拉图《理想国》第七卷提出“洞中之喻”(P4142-4143),台海出版社。
[5]卡尔·霍夫兰《传播与说服》(P99-100),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郭邱伟,就职北京蓝色光标数字营销机构。江南痞子锅,混迹在帝都广告公关圈的小学生。四年媒体记者、公关咨询和市场营销经验,尤其擅长互联网科技、音乐娱乐、电商、社会环保公益等领域文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