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情绪失控的孩子
2018-09-10任淑一
任淑一
常常有父母对于自己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感到很头疼,孩子因为生气或者害怕而大闹的行为,家长们总是习惯对孩子说:“不准……”
害怕、生气、大哭,这些都是孩子的负面情绪。发现孩子的负面情绪,通常家长都会制止孩子,但是这样经常否定孩子的负面情绪,只会让孩子更压抑自己的情绪。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孩子正常的发脾气、生气是可以的,但如果上升到情绪失控的状态才需要家长及时干预。
妈妈要先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孩子了解,负面情绪跟高兴、快乐、幸福等情绪一样,是正常的,是可以被接納的,这样,孩子就会愿意表达,也能勇敢面对一切事情。
了解情绪行为背后的原因
作为父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当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要先寻找背后的原因。当然,你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儿童养育常识。
比如,孩子容易在睡眠不足,身体疲惫的时候出现烦躁、情绪失控的行为;有些孩子在饿的时候,生病的时候,都会有异常的情绪反应;有些孩子,性格上比较内向,不喜欢看到陌生的人,进入不熟悉的环境,一旦被触及就会闹情绪;有些孩子,在家里一直是被关注的对象,习惯了被宠爱、被优待,如果家里有其他小孩子来访,父母表示出重视、喜爱而冷落了他,孩子自然也会因为嫉妒出现情绪行为失控的问题……
家长控制情绪,促使孩子冷静
作为家长,如果在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自己也跟着发狂暴怒、大声呵斥、打骂孩子,对于孩子的失控情绪没有任何的帮助,甚至会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当父母陷于不良情绪中的时候,是无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这时的“沟通”,往往是父母发泄了情绪,却给孩子背上了精神包袱。
与孩子说话,父母的情绪至关重要。很多父母因为一心想要教育好孩子,当看见孩子一些不尽如人意的表现,着实着急,恨铁不成钢就会焦虑。家长焦虑的情绪会传染,会增加孩子的情绪波动,也就没有办法跟孩子达到沟通的目的了。所以,家长无论如何,在面对孩子任何的激动情绪时,要努力保持冷静。如果孩子情绪失控,不能自已的时候,父母可以这样做:
第一步,不要说话,心中默数从1至5。自己千万不能生气,更不能因为孩子的失控而让自己失控,可以暂时离开孩子身边。
第二步,了解孩子发生了什么事。给孩子叙述、表达的时间和机会,不能凭自己的想象去决断一件事情。
第三步,让孩子尽情发泄,并及时给予安慰。孩子冷静也需要时间,这时候,我们应该先以安抚为主,先跟孩子说,请他不要那么激动,过会儿跟他“商量”这件事。我们说“商量”,意味着这是有余地的,不是绝对的不肯退让。这个字眼可以让孩子看到一丝希望,也多了一份暂时冷静的理由。
真诚“谈心”不说教
一旦孩子的心情得以缓解,父母就可以展开下一步的沟通。教育孩子需要未雨绸缪,在平时就该多和孩子谈心,多聊一些轻松话题,多关怀他们,建立起亲热密切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同时伴随着爱和信任,可以让孩子对家长敞开心扉,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当孩子有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的眼睛要真诚地看着孩子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父母眼神中的真诚能够传达给孩子心灵无穷的能量。我们用缓慢、温和的语调,跟孩子进行独处对话,营造一种我们在一个气场的氛围,在一个安静的房间,只有你和他,跟他一起聊聊刚才发生的事情。
真诚的“谈心”,家长一定要注意这个细节,谈心不是“说教”“命令”,这是本质的不同。我们不但要走进孩子的世界,表述我们理解他们的想法,同时要让孩子走进我们的世界,也让孩子理解我们的想法。别小看孩子,他们其实也很愿意了解父母到底怎么想,为何要那样做。想要孩子做个讲道理的人,那么父母就要时刻把自己的“道理”慢慢地解释给他们听。
找对办法,一起解决
一个人一旦被理解,一旦被认同,一旦有人跟他站在同一边,一起寻找出路,他就会感到自己舒心了一半。就算没有最完美的方案,他至少也觉得那件遗憾的、伤心的事,可以暂且不那么计较了。这招叫“用真诚的心打动受伤的心”。所以,发生问题时,多几个备选方案,也是一种解决方法。
比如,孩子很想要某个东西,如果家长暂时不想给孩子买,那能否给他一个承诺,在他生日的时候买,或告诉孩子如果做了值得奖励的事情的时候买。
以上这几个方面都是父母需要注意的一些沟通细节。其实,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当孩子有各种难过苦恼的情绪,家长很自然地会想着给评价、方法,甚至会见诸行动地去帮助孩子,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认为问题解决了,孩子就高兴了。但是,孩子并没有在我们身上学会处理情绪的方法。
镜映,是心理咨询里面的术语,需要咨询师像镜子一般稳定。如果不能稳定,就容易落人自我保护的陷阱。如果父母在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急于采取行动去干预,有时会误把自己的焦虑当作孩子的困难。
我们看着镜子,就可以看到自己的模样。当我们可以镜映出孩子感受的时候,其实也是在教会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时,我们就给了孩子一个信息:你的感受很重要;你的感受对爸爸妈妈很重要,我们希望理解你的感受。而这个信息的背后,便是父母对孩子的爱与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