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启创新模式,助力科普信息化全面推进

2018-09-10

农家参谋 2018年7期
关键词:音频河南省科普

为深入报道全国科普信息化建设,展示各省科普信息化建设成果,人民网启动“全国科普信息化建设成果展”系列采访活动。4月4日,人民网科普中国采访小组深入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河南省科协),就河南省科协在科普信息化建设中的新亮点、新举措、新经验以及取得的成果对河南省科协党组书记曹奎进行了专访。

此次活动意在推动我国科技创新,普及、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推动各地科学技术协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提高各地科学技术协会的社会影响力。以下为专访实录。

人民网:河南省科协在科普信息化建设方面有哪些先进经验和亮点?

曹奎:在统筹阶段,省科协思考的问题就是,河南的科普信息化道路究竟要怎么走?如何精准定位受众人群?该给受众提供怎样一个获取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掌握科学技能的平台和途径?中国科协“科普中国”网络平台的建设和推广,为全国各地开展科普信息化工作提供了模板。参照“科普中国”的模式,打造具备中原特色的科普信息化平台是河南科普信息化工程建设最初的设想。河南省科协科普信息化工作起步之后,首先打造了“科普中原”网络平台,其定位是河南本土化、特色化的科普信息化平台。

该平台受众从五大人群着手。在科普力度还无法覆盖所有人群的初期,省科协首先着眼于满足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城镇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这五大重点人群的科普需求,尤其是农民。河南省虽然是工业大省、经济大省,但归根结底是农业大省。全省几千万农民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生活水平亟待提升,这对农业现代化建设来说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科普中原”网络平台力争通过网络渠道,着力服务五大人群,最终为河南农业现代化定设作出努力。

人民网:在科普内容方面,河南省科协采取了哪些新举措?

曹奎:“科普中原”通过全媒体渠道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网站、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传播便捷的优势,迅速在省内掀起了一股科普热潮。为使“科普中原”发挥更大效能,普惠更多受众,省科协联合省财政厅共同实施了河南省科普信息化工程,旨在城乡之间架起一条科技传播的高速通道,让科技借助信息化途径进村、入户、到人,为广大基层群众送去一把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的金钥匙。该工程传播知识的主要渠道有三个方面:一是科普大屏和科普大喇叭安装进村,不间断循环播放农业技术与生活科普等知识;二是发展科普之声广播节目,并上线中国目前最大的移动音频平台“蜻蜒FM”,精准实现城乡音频节目全覆盖。2017年11月份上线以来,截至目前,“科普之声”在蜻蜒FM上的点击量已达150万;三是计划按照中国科协相关精神,将科普与电视相结合,利用电视媒体做专题视频科普节目,将更多受众纳入覆盖范围。

近两年来,省科协每年都在全省十八个地市中选取十八个县(市)村庄和社区,做“进村、入户、到人”的网络布局推广,按照此发展速度,几年之后全省广大社区和农村都将被省科协的科普信息化工程网络覆盖。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也将是一个提高我省全民科学素质水平,惠及更多農民群众的惠民网络平台。

除了以上几点,省科协着力组建科普队伍,不断加强节目权威性。好的科普作品需要具备以下两个特点:一是节目的信息更加精准和权威;二是节目更符合受众需求。在当前经费有限的背景下,省科协为发展科普信息化工程,专门牵头组建了一支科普创作队伍。以省科协为主导,联合河南省内十六所高校共同进行科普节目创作。高校内有着丰厚且优异的师资资源和先进的仪器设备,将这些资源利用好,最终呈现出来的节目其科学性与严谨性都将大大提升。对高校而言,科普信息化工程也为他们面向社会提供了一个创作机会和平台,将教师和学生的创作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

省科协科普播控中心组建以来,通过网络大屏和科普大喇叭,不间断向社区居民和农民统一推送科普知识。采取这种被动学习的方式,每天循环在这些载体上播放,让受众在日常收听收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科普知识的熏陶,提高自身素养。同时要求已经被科普网络覆盖的市县科协,要有计划地定期组织当地农民集体学习。而今后科协的工作要逐步从单向传输到建立起与受众的双向联系,后期要积极跟进一个便民系统,传播科普知识和精神文明,也能方便接收受众的反馈,让受众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人民网:内容方面的新举措,具体是怎样实施的?

曹奎:河南省科协科普信息化工程在推进过程中,将内容主要分为两大板块:音频与视频。每个板块背后都有省科协下属单位联合高校团队作支撑。音频即“科普之声”创作团队是以农家参谋杂志社为首进行统筹,进行选题策划,提供初创脚本。然后将内容交给高校创作基地录制音频,进行二次创作。音频节目经过审听与筛选合格之后,通过蜻蜓FM平台和科普信息化播控中心进行推送。这些术业有专攻的学校,做出来的内容更具权威性,更容易让听众们信服,另一方面,视频的创作则是以河南科技报社为主导。

科普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所有的工作都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人民网:对于科普信息化建设工作,河南省科协下一步有哪些想法和规划?

曹奎:河南省科普信息化工程建设任重而道远,全民科学素质水平提升、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总要求亟需更多科普力量的汇入。省科协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不断拓展科普信息化涵盖内容,使其契合更多受众的需求,打造一个更为公众喜闻乐见的科普传播平台。其次,结合“百千万创新驱动工程”,遴选涵盖各方面的科普专家,作为省科协科普创作和传播的核心力量,为他们提供更加宽松的政策条件,激发他们科普创作的热情和信心。第三,常规性举办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科普活动,扩大公众参与度。譬如近期科协举办过例如科普摄影大赛,反响非常好。专家和公众参与度都很高的创新型、接地气的科普活动,聚集人气,让更多的人能够体会到科普工作的趣味性、重要性和意义,并通过个人的参与,将他们的收获传递给更多的人。最后,要打破只在科普日做科普的观念,要让科普常态化,调动社会各方面的人才了解科普,不断充实科普队伍。

公民素质提升,事关国家科技创新建设,如果没有丰厚的科普创新土壤,没有创新文化的培育,工作进展将非常缓慢。所以近年来国家对于科普文化的重视度逐年提升。未来我们希望能够设立更多科普项目基金,支持科普文化创作,去充实科普精品的创作,占领网络阵地。

科普创作从来不是一个简单是事情,需要大量精力的投入,科普创作内容品质需要提升,今后谁来统筹科普创作,政府怎样扶持,如何可持续发展,都是需要解决也必须解决的问题。河南省科协目前做出的工作还在试运行阶段,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怎样发展,还需深谋远虑。

猜你喜欢

音频河南省科普
On Doors
Egdon Heath (Extract from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Beethoven’s Centenary1 (Extract)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
杞人忧天
创维超级芯片VCT 3803彩色电视机电路分析(6)音频信号处理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