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罗中立当代油画艺术特征

2018-09-10牛二春

东方藏品 2018年9期

摘要:作为我国当代著名油画家,罗中立在中国的美术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作用。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其当代油画艺术风格可分为两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的早期乡土写实风格和从90年代初到现在为止的表现主义风格。本文着重从罗中立两个不同时期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在构图、线条、造型、题材、艺术手法诸多方面论述罗中立当代绘画艺术特征。

关键词:罗中立;写实主义;艺术特征;表现主义

乡土写实主义绘画特征

(一)特写式构图

罗中立认为,特写式构图可以使画面的主体人物形象更加突出、画面细节更为具体、整个画面也显得更为鲜明。罗中立的乡土写实主义绘画风格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特写式构图,罗中立认为采用这种构图方式可以突出人物形象,画面细节相当细致,画面总体上也更加生动。因此创作《父亲》时,首先,在色彩上他选用了褐色来明确画面人物形象的结构关系;头巾、衣裳和瓷碗的色彩则运用了纯度低的色彩,从而与褐色相统一。罗中立用这种方式描绘了一个最普通、最朴实的中国农民,从而将那个时代的艺术拉回到人文关怀和显示世界中去。此外,在背景上则选取了黄色,从而不喧宾夺主,黄色背景更好地烘托主体形象。在作品《父亲》中他使用特写类构图时,重点运用美国知名超写实主义画家克洛斯的技能方法即精雕细刻画面中所有细节。通过作品《父亲》可发现,罗中立不仅细致雕刻画中人物的皱纹以及五官,还对其余位置也精细刻画,如碗中的污物、人物手指甲中的泥土以及人物头巾下垂的线条等。对所有细节逼真式的刻画,才能够在视觉上产生真实性的冲击感,突显“父亲”主题产生的超强震撼性。

(二)乡土化题材

罗中立在创作了《父亲》作品之后,紧接着创作出《年终》、《金秋》等作品。这些作品在人物选取时与《父亲》相似,均选择了在大巴山生活的农民,作品体现了罗中立对农民人道主义的关怀以及写实的绘画风格。此外,罗中立于1982年创作了由三十多幅作品组合而成《故乡组画》,罗中立此时把描绘的对象扩大,不仅视线对准了农民这一群体形象,而且开始对农民的日常生活场景进行细致周到的描绘。他在《故乡组画》中针对乡土人物开展主题构思,且采取生活琐事以及道具的描述,真实而深切地将农民在实际生活当中最为淳朴及真实的样子体现在观者面前。这些生活场景如擦屁股、翻门槛、做豆腐、吹渣渣、缠毛线以及屋檐水等。在《翻门槛的孩子》中画家描绘了农村小孩翻门槛的情景,画面当中处于木架子的老母鸡愉悦地观看小主人翻越门槛的样子。

(三)超写实手法

罗中立在进行早期的乡土绘画创作时,主要运用超写实的绘画手法。特别是在《春蚕》及《父亲》等作品当中均可看到他细致入微的写实手法。如作品《春蚕》采用了写实主义手法,作品中表现了一个正用颠簸给蚕喂食的老妇。罗中立先用明亮的白色及金色,将灯光笼罩之下老妇女那犹如蚕丝一般的金黄头发凸显出来,体现出农民的苍老及艰苦,接着细腻地描绘老妇女那硕大的双手,并刻画出与硕大并不相称的瘦骨嶙峋。

(四)厚重的画面感

罗中立的绘画表现对象之所以选取农民这一题材,主要是因为他长期深刻思考农民群体的实际生活境况,并深入了解农民群体信息。在最早期的创作风格中,他不人云亦云,不跟随他人脚步,即使受到他人的质疑,也坚持将画中人的生活形象真实的刻画在作品中,这就是罗中立绘画风格中的写实主义风格。写实的笔下均是展现他对农民的极深的感情。

因而罗中立的画面带有鲜明的深沉性和厚重感。如《父亲》在当时被视为时代经典,原因在于它不仅有着真实性和典型性,还有画面的深沉性和厚重感使人的视觉受到超强的冲击,心理受到极强的震撼。在该作品中罗中立刻画了一个饱经岁月风霜,历经世事沧桑的老农,他面容因为长期在太阳底下劳作而变得黝黑。在细节上,罗中立借助超级写实主义手法来描绘该农民的面部,比如黝黑粗糙的双手,沟壑纵横的面容…犹如岁月的风霜印记一般,刻画出父亲这辈子的艰辛之路。翻耕的农田、赤脚踏过的桥梁、满腹的心酸以及遭受的苦难,这些经历似乎都变成皱纹深深地刻画于父亲的脸庞,并且罗中立描绘父亲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将陈旧的瓷碗小心地捧着,瓷碗里装着在农民心目中最为宝贵的东西。老农民头部的纱巾、满脸的汗水和深沉的目光,均展示他对农民的无限情感。正是由于这种深刻的情感,使罗中立笔下的老农充满沉重的沧桑感,这种沧桑感使画面更为生动。早期罗中立的乡土写实油画作品,极力借助构建画面的沉重感展示出人在大自然当中艰苦生存的情景,并且抒发个性沉重的情感。在画家的创作当中,不论是《吹渣渣》里打谷场当中的农民夫妇,还是《宰羊》里几个农民杀羊的情景,均展示出自然与人之间的互动性。其实在罗中立乡土写实主义作品当中他想要表明的是人在极为恶劣的自然条件状况下,要是想生存下来就必须拥有健硕的身体,特别是需要坚韧的意志以及隐忍的精神。此类意志力能够被称为生命的本能以及内在驱动力。在他前期的乡土写实作品当中,他对自然与人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其画面也展示了极为自然的风格。

回顾罗中立绘画风格,从早期的乡土写实风格到目前为止的表现主义风格,他的绘画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在绘画语言中,有巨大的改变。但在绘画题材上,他一直坚持选用质朴的劳动人民形象,并且亲身融入农民的生活,用自身的感触创作绘画,让创作具有更为显著的真实性,更强的突出艺术的感染力。但罗中立的作品受到西方画家的影响,他所描绘的人物有极大的变形,通过对原始造型形体比例的夸张变形,拙重的线条,以及借鉴中国立体雕塑,形成极具个人风格的造型艺术特征。他的作品在表现形式上,用特殊的符号来创作。在色彩上,更为大胆,颜色丰富多彩。在近期的作品中,罗中立将色彩融入到线条中,用彩色的线条去创作。从罗中立的绘画历程中真正验证了“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句话。罗中立的艺术道路对于绘画的爱好者可真是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指路明灯。

参考文献:

[1]韩晶.艺术语言的轨跡——浅析罗中立绘画风格的形成[J].美术,2013(8):57-63.

[2]王成.罗中立绘画艺术风格演变研究[D].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2015:16.

[3]王成.浅谈罗中立当今绘画风格特点[J].金田,2015(1):23.

[4]苏磊.罗中立后期油画艺术特征探析[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4:10.

[5]王朴.罗中立油画艺术略论[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0:14.

[6]康玉华.论罗中立和他的作品风格[J].山海经:故事,2017(7):43-46.

作者简介:

牛二春,男,江苏连云港人,硕士,讲师,现任教于渭南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