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压力成为正能量

2018-09-10俞益萍

家长 2018年9期
关键词:大脑孩子

俞益萍

一位妈妈跟我说,她孩子15点放学后,吃个点心,16点上才艺班,17点半下课回家,妈妈准备晚餐,18点半吃完晚餐,19点半洗澡,20点上床讲睡前故事,21点前要关灯睡着,短短5个小时,行程緊凑。一个6岁孩子的日常生活,连玩的时间都没有,不追着时间跑,多上点课,她唯恐孩子到时就会落在别人后面。

当然,辛苦的还有父母,要掌握自己、伴侣和孩子的时间,要处理家务,若有工作还得应付工作上的各种要求,要学习教养孩子的技巧,应对孩子的各种搞怪,还要照顾好家人的健康,压力简直是排山倒海。

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必须投入许多心力扮演人生的角色,追逐时间,追求目标,大多数父母和孩子都无从避免这些压力,万一又遇到无法立即解除的压力源,就让人更郁闷了。

我们通常认为压力都是负面的,危害生活和健康的。被压力挟持的结果是精疲力尽。压力会使肾上腺分泌压力荷尔蒙——皮质醇,长期下来会影响免疫力,造成焦虑和忧郁,并损害记忆,理论上应该要积极降低压力,才能恢复身心健康。

但压力真的就彻底是负面的吗?面对压力时,我们只能当受害者?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Alia Crum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她将实验受试者分成两组,一组观看“压力是糟糕的,如何损害健康、工作表现”的影片,另一组看的影片则描述压力如何增进表现和健康。接着,两组都接受模拟面试。面试过程中,主考官会不断质疑、批评受试者的表现,制造压力,结束后,再接受压力荷尔蒙的检测。结果发现,两组人确实都感到了压力,因为他们分泌的皮质醇浓度都明显升高,但是,观看过压力有益身心影片的人,身体同时会分泌更多帮助大脑和伤口修复的神经类固醇。也就是说,若能对压力持较多正面的态度,大脑在压力下便有较好的复原能力。

那么,家长通常都是怎么看待压力的呢?这很重要,因为你对压力的态度,不仅影响你如何回应压力,也会深刻影响孩子对压力的看法。

Alia Crum认为,如果将压力视为有害的,自然会去避免,并试图逃避或降低压力,例如,转移注意力、压抑感受、用酒精麻瘅,或远离任何造成压力的人和事物。相反的,认为压力对人有帮助者,较能积极面对困难,也较能接受压力存在的事实,拟定策略、寻求协助,有执行力去解决问题,并能将压力当作成长的机会。

要知道,压力不是非黑即白,回想看看,你有没有曾因压力而获益的经验,然后跟着下列四步骤自问自答,找出路:

1.观察和感受。压力一定会影响身体和心理,问问自己,现在身体各个部位都有什么感觉、想到了什么,例如,肩颈紧绷、发冷、流手汗、心跳加速、焦躁不安、害怕、不耐烦、想逃避等,接受压力的存在。

2.自我对话,对压力改观。告诉自己,因为在乎,所以觉得有压力,这是正常的反应,虽然会有不舒服,但这也是一种保护机制,能让感觉更敏锐、更专注,更愿意寻求协助,与他人联系。

3.找出价值观,定义压力的意义。压力是一个暂时性的过程,即使目前无法完全摆脱,但我们可以找出自己最在乎的价值观,试着看到生活压力背后的意义,增强我们应付压力的动力,例如,因为“爱”与“责任”,即使再累也愿意为家庭和生活付出。

4.增加人际联系,何乐而不为?心理学家KellyMcGonigal建议,当感到有压力时,不妨找人说说话,一起喝杯咖啡,关心一下身边的人,多点聆听和陪伴,这样能够让大脑释放更多的催产素和多巴胺,你得到的反作用力,不是损失时间,而是能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和乐观感受,抑制恐惧,提高行为的动力。

家长总是希望孩子的抗压性好,这当然要从小做起,也就是说,父母必须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做给孩子看,你是怎么看待压力的,如何化焦虑为动力迎接挑战的。

怎样才能快速让压力源消失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在压力下如何依然能充满力量和激情地采取行动,解决问题。是害怕压力,还是去拥抱压力,便决定你是面对“威胁”还是面对“挑战”。如果勇敢地面对压力,压力便不再是压垮人的稻草,而是给力跳跃的撑杆。

猜你喜欢

大脑孩子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熊孩子爆笑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