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管新规对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

2018-09-10王宇

中国商论 2018年9期
关键词:资管新规金融风险商业银行

王宇

摘 要: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迅速,自2012年起,以资管业务为基础的银行理财业务兴起,银行理财业务呈野蛮式增长。随着国际经济形势严峻,国内利率走高,经济发展速度放缓,银行理财业务存在很多监管漏洞、违规操作,一系列强化监管的政策不得不出台,以促进金融稳定发展。2017年11月17日,中央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也就是俗称的资管新规,就是针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进行了严格的监管。资管新规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以及资管业务作出了明确的操作规范与监管措施,这将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造成很大变化,并大大降低商业银行存在的金融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 理财业务 资管新规 金融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3(c)-052-02

1 银行理财业务的现状

自从2012年起,我国的资产管理行业被放开,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就逐渐发展起来,2017年末银行理财的余额达到了29.54万亿,比2016年末的29.05万亿有小幅提升。但是我们观察2015年末银行理财数据只有23.5万亿,可以说银行业务在前几年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是银行成长最快的业务。细化来看,理财业务可以分为个人理财与同业理财。目前,同业理财受金融去杠杆的影响,规模不断在收缩;个人理财业务依然在不断扩张,理财规模的扩大为商业银行持续不断的输送利润。

理财业务发展的如此迅速和资产管理的爆发式增长息息相关,银行的业务链条正是通过表内外理财业务吸纳资金,通过资金池操作、叠加杠杆、同业多层嵌套来进行资产管理赚取利润。资管行业近年野蛮式的发展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监管部门已经多次在公共场合指出资管业务目前存在着不规范操作、多层嵌套、刚性兑付、监管套利活动存在。目前我国利率处于高点,银行多层嵌套利差缩小;面对美联储加息,国际油价上涨等因素,我国金融稳定面临压力;理财业务层层嵌套,资产负债端久期不一致,存在期限错配风险;资金池的资管业务操作使银行面临刚性兑付风险。监管部门不得不出台资管业务的监管规定来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整治金融乱象。

2 资管新规对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

2017年11月17日,中央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资管新规。资管新规的目的在于对于资管业务以及银行理财业务设立一个统一的标准,防范跨行业、跨市场传递风险。资管新规要求银行理财业务规范资金池运作,银行应当做到资管产品资金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禁止开展具有集合运作、分离定价特征的资金池业务;并且要加强对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银行非保本理财实行类似公募基金的净值化管理,打破刚性兑付。

2.1 打破刚性兑付,银行表内理财业务或受到冲击

资管新规规定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不可以在表内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打破刚性兑付。而目前我们银行表内理财以资产管理业务为主,分为保本保收益理财、保本不保收益两种。资管新规监管的影响主要是将表内的保本理财可以存在,但是不得通过资管的方式进行保本。原本划分不清的银行负债项目(即表内保本理财)全部转入银行存款的负债科目,并且按照要求提取存款准备金,这样就将原有的保本理财业务存款化管理。2016年末的时候银行保本理财规模为5.9万亿元,占到理财总数目的25%,表内保本理财业务受到的冲击将会影响整个理财业务,银行原有的表内理财盈利模式可能需要改变,需要创新。

2.2 表外理财面临改变,非保本理财净值化管理

资管新规规定资产管理业务要实行净值化管理模式,也就是说产品将由公允价值原则进行定价,价格要反应金融产品的收益与风险。目前银行发行的非保本理财产品,大多数是采用摊余成本法对资产管理产品进行估值的,因为这样可以提供给客户比较平滑的产品价值波动,且实际上是向客户提供预期收益的。在以前银行虽然也尝试发行过净值化的理财产品,但是效果并不好,人们已经习惯了存在刚性兑付的非净值化理财产品,所以在市场上反而标准化、净值化的理财被迫退出市场。资管新规的出现代表着在过渡期结束以后,所有金融机构发行的非保本理财均要采取净值化管理策略,这就会给表外的非保本理财业务带来巨大冲击,非保本理財业务将会成为类似公募基金一样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2.3 规定资管产品期限,预防期限错配风险

资管新规为了降低期限错配风险,要求金融机构强化资管产品的久期管理,其中要求封闭式资管产品的最短期限不低于90天。资管产品如果存在直接或者间接投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非标资产的终止日不可以晚于资管产品的到期日或者最近一次开放日。但是目前银行理财负债端的久期大概在2个月左右,而银行理财产品久期远远长于负债端久期,由此产生期限错配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资管新规对于资产负债端久期做了明确调整,降低风险。即使资管新规出台后有较长的缓冲期,但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必然会受到较大影响。

3 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与变化

3.1 银行或提高存款利率

受到资管新规的影响,银行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来吸收存款是一个很好的策略,通过吸收更多存款来弥补负债端资金,防止出现流动性风险和期限错配风险。此外,银行也应该用各种创新方式来吸收存款,可以通过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来提高存款的层次性。加强结构化存款的建设,设置基础部分为表内保本理财,按要求递交准备金;超过一定额度的存款,银行可以按期限分层提高存款利率,拉长负债久期。此外,银行还可以通过其他创新方式吸收存款,为监管趋严的资产管理模式提供稳定长期的滚动资金,守住不发生风险的底线。

3.2 银行同业理财将大幅下降

2016年末银行的同业理财规模达到20.61%,2017年同业理财已经呈现下降态势,资管新规对于同业理财有很大限制。资管新规要求实行净值管理以及不允许表内开展资管业务,而净值化管理要采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定价,同业理财很难达到这些监管要求。此外资管新规规定了投资非标业务的期限错配限制、分级产品设计和通道层数限制,联系上2017年初银监会的“三三四”整改,同业理财将受到多项文件监管。在金融去杠杆的大环境下,资管新规的出台必然冲击银行业同业理财,银行同业理财业务占比将继续大幅下降。

3.3 银行非标业务将实现形式转换

目前非标业务是银行盈利的重要一环,但是监管趋严,非标业务会受到很大的冲击。首先,之前已经有过规定银行理财对非标资产投资不超过理财产品余额的35%,或者是不超过银行上年度披露总资产的4%。如今,资管新规对银行非标业务期限错配问题做出了严格的控制,对于资管产品设置了最短期限限制。而目前银行负债端的久期明显无法匹配资产端的久期,产生了严重的期限错配和流动性风险。非标业务今后必然要做出很大的变化,变化的方向有非标转贷、非标转标两种形式,前者即非标业务转入表内变为贷款,后者是指非标业务转化为标准化资产管理业务。

3.4 银行设立资管子公司以实现风险分离

资管新规设立了过渡期,在过渡期银行依然可以处置资管产品,但是过渡期之后,商业银行应该设立具有资产管理资质的资管子公司来进行资产管理业务。目前我国有27家银行满足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的资质,资管新规会促使银行资管子公司的设立成为常规资管方式。银行可以进行资金收集,但是资管子公司需要在监管下进行标准化资产管理,且要实现风险分离,资管子公司可以完全独立运营产品,自行承担风险与收益。

4 结语

资管新规的落地将会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产生重大的影响,无论是对于表内理财的禁止表内进行资管业务,或是表外理财的净值化管理,都在于要实现我国金融改革、强化金融监管、在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降低杠杆率、使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资管新规将会给商业银行业务带来巨大的变化,这包括存款利率上升和结构化存款将会成为银行存款业务的主要趋势、银行同业理财将逐渐降低规模、银行非标业务实现非标转贷或是非标转标、甚至是银行将设立风险分离的资管子公司进行资产管理业务。这一切都会使我国金融体系更加完善、金融制度金融监管更加健全,促使金融稳定并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利娜.大资管趋势下银行理财产品转型的路径选择及相关风险分析[J].区域金融研究,2015(5).

[2] 薛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防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资管新规金融风险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资管新规的出台背景及影响
资管新规实施预期下我国结构性存款快速发展的影响研究
浅析资管新规下集团财务公司的投资策略
大力增强忧患意识 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资管新规”明确风险自担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关于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