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格拉底审判疑云

2018-09-10岑嵘

爱你·心灵读本 2018年7期
关键词:陪审员有罪陪审团

岑嵘

公元前399年,雅典进行了一场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在审判过程中出现了一件令人费解的事情。

审判苏格拉底的法庭是由500名来自社会各阶层的陪审员组成的。

这类刑事审判一般投两次票,第一轮是表决是否有罪,如果判定有罪,陪审团还要在量刑上再投一轮票。

在第一轮关于苏格拉底是否有罪的投票中,陪审团以280票对220票表决他有罪。然而在第二轮对他处以流放或死刑的投票中,陪审团以360票对140票判他死刑。换句话说,原来认为他无罪的人中至少有80个人转而赞成判他死刑。

美国著名学者I.F.斯东曾花费了十多年时间来研究这个问题,他认为谜底是在第二轮投票时,苏格拉底故意惹恼了陪审团。比如他建议宣布他是公民英雄,在今后的生活中由市政府免费给他提供一日三餐。

这种观点或许有一定的道理,苏格拉底的确一心求死,然而有一点仍然无法解释,事实上,在第一轮审判中苏格拉底就已经口出狂言,称神谕说他是世界上最贤明的人,而其他人则都是蠢货。也就是说,在第一轮投票中那些判他无罪的陪审员已经容忍了他的狂妄。

历史总是遮盖着迷雾,真相到底是什么?假如我们用行为经济学的观点来解释这件费解的事,或许可以得到全新的答案。

传统的经济学一直这样认为,人们的选择有明确的“偏好顺序”,比如你对甲的偏好大于乙,对乙的偏好大于丙,那么你对甲的偏好一定大于丙。

然而,俄勒冈州立决策研究所的保罗·斯洛维克等人在拉斯维加斯赌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证实了著名的“偏好反转”理论,即人的偏好顺序会打乱。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

假设你有一辆汽车,已经开了很多年,经常这里或那里会出点小毛病,于是你决定买一辆新车。

你看上的新车基本款要30万元,但如果花钱加装自动泊车功能,它会显得更科技,如果再选择真皮座椅,它还会让你感到更舒适,这些都很吸引你,但是这样算下来,车价就达到40多万元。

这时你的心里会产生这樣的想法:旧车也还能再开一段时间。算了,还是回家再想想吧。

在这个例子中,人们对基本款新车的偏好大过旧车,对配置齐全的新车的偏好大过基本款,可是当配置全的新车和旧车放在一起时,人们却选择了旧车,这与传统经济理论的结论正好相反。

之所以产生“偏好反转”,是因为“框架效应”的存在,即两次选择是在不同框架(新旧和价格)下作出的。

同样,对苏格拉底的判决也是在不同框架下作出的,在第一轮投票中,部分陪审员在苏格拉底是否有罪的框架下,他们的偏好是无罪。但是到了第二轮怎么处置他的框架下(流放或是死刑),他们的偏好反转了,他们或许认为这个本该无罪的老者不应忍受流放之苦,对他而言,死反而是更好的选择。

猜你喜欢

陪审员有罪陪审团
检察机关3年刑事抗诉近2万件
装模作样的家伙等2则
应验吧
终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