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
2018-09-08周鑫李朴花
周鑫 李朴花
摘 要:如何利用各种思想政治课程资源,让思想政治课堂更有吸引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缺乏生成意识,仍一成不变地固守传统教学方案,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本文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研究法、文献调查法,并辅助于归纳与演绎等方法,主要探究生成性资源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从提高教师生成意识,灵活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实现活性课堂、教学相长。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成性;有效利用;策略
作者简介:周鑫,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學经济学院和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联合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经济思想史(北京 100871);李朴花,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贵州 都匀 558000)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9-0033-03
在我国,最早赋予课堂以生命并主张课堂应具有鲜活性的是叶澜教授,她认为:“课堂教学不但要使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到积极发挥,而且要使过程本身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1]这里所说的“新因素”,也就是课堂生成性资源。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为学生的思维由原来狭小的课堂走向广阔的社会提供现实可能性,学生会在头脑中产生许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并把这些想法带入到课堂中,生成新的因素为课堂增添活力。与此同时,师生对课堂的共同参与将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使课堂显示出生命与活力。
一、生成性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1. 提升自我认知并不断完善自身教学能力。一个优秀的教师对所教授学科的知识须有过硬的掌握和深刻的理解,要能够做到融会贯通、熟练运用,突出教学重难点。如:在公开课“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中,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列举了生活中遇到的很多消费现象,有人提到过度消费与抑制消费,此时就需要教师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分清主干与枝干,辩证地看待的问题。但事实上,大部分老师都只是闪烁其词。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很难真正感受到思政课的价值,更不知道怎样处理与看待该现象。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出于对教学任务的考虑,有时会不自觉地采取忽视、回避或者不深度挖掘课堂生成性资源等措施。同时,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本身也是一种资源,很少从学生的疑问、回答、突发奇想中发现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最终导致潜在的资源流失和浪费。
2. 课堂生成性资源具有偶发性、随机性。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有可能是在教学过程中某个不经意的教学环节中突发的,有时难免会出乎教师意料之外。例如:在一节公开课上,教师要求学生用“宫”字组词。学生思考片刻后,都积极踊跃地回答:“宫廷”“皇宫”“迷宫”……这时突然有一个调皮的同学大声说“子宫”。这个时候同学们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望着老师,有的同学已经憋不住快要笑出来了。这时,就要求教师善于运用教学智慧灵活机智地处理和解决,保证字迹的教学过程能顺利进行。首先,教师在脑子里要快速思考对策,处理时需要宽容、需要幽默、需要艺术,提高课堂应变能力,有效、机敏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笔者会这样化解尴尬的氛围:“这位同学的回答是很有趣,你们知道吗,子宫是我们每个人住过的最神圣、最伟大的宫殿。但是同学们现在还小,这个问题等你们长大之后老师在告诉你们,ok吗?”这样的回答,既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又很好地避免了不必要的话题。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观,要求教师培养学生明辨是非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3. 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2]每位教师在上课之前,都会经历备课这一必要环节,备课不够充分将会严重影响到课堂的气氛,也会降低课堂效率。因此,对大多数年轻老师来说,在上课之前都会对教学设计精打细磨,目的是确保教学质量,却往往使教学氛围变得死板,沉闷,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重视预设的基础上,也不能忽略生成,教学要平衡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既要注重高质量的预设又要注重灵活性的生成,进而提升教学能力和效率。以预设为船身,以生成为风帆,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想要的,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
二、有效利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策略
有效利用高中思政课堂生成性资源,对于丰富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学习及优化教学工作有着重要价值。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本身所具有的性质,结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提出以下策略:
1. 弹性预设,给生成留足空间。“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它会随着课堂的生成而有效地调整;生成是预设的更高境界,它会随着预设的关注而更加精彩。”[3]在进行课堂预设时,首先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尊重不同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找到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学生最容易产生疑惑的地方,可能产生哪些疑惑,教师对于处理这些问题,要做出多种假设,巧妙应对。但是高中一节课的时间为45分钟,教师必须要根据所教授的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教学的讲解过程详略得当,学生能理解的知识尽量一笔带过,抓住教学的重点和方向,给学生留一点思考的空间,使学生能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学习。
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课堂生成性资源并不会凭空而生,它需要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学生在矛盾与冲突中做出抉择。杜威认为:“原先情境的特点是思维的起因,并且思维不单是从情境中产生的,它还回归到情境中去。”[4]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可以当下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为纽带,抛砖引玉,将教学内容更好地和社会热点衔接起来,激起学生的兴奋点和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觉而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和探索中去,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做到活学活用。并且,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的答案,在没有正确答案的情况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发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筛选,找出有效的生成性资源。使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塑造老师博学多才、知之甚广的良好形象,而且可以使教师教学更平易近人,让学生深刻了解学习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还可以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预测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并设计相应的对策。高中政治课堂本身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哲学部分最为突出。一些学生在刚开始学习哲学时,表示既看不懂也听不懂,会产生排斥的心理。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给学生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增加学生的信心,刺激学生的激情。在上哲学课时,可以利用貼近学生生活的一些例子来讲解知识点,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展示深奥的哲学原理。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关注的焦点是学生的想法和行为,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光怪陆离的表达方式,教师在尊重学生想法的基础上,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引导和批评,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辩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三、研究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现实意义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对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深化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课堂生成性资源,有利于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感和创新思维。有效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学生会投入更多的热情到课堂中去,主动地参与课堂的讨论,各抒己见,互学互助,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这不但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容许学生有异于常规的表达,对于学生创造性的想法、观点,要给予鼓励表扬,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并理解他们,呵护他们创新思维的萌芽,这些都有利于教学的精彩生成。
2. 研究课堂生成性资源,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要想有效地利用好昙花一现的课堂生成性资源,需要教师学识丰富、眼界宽阔,对教学内容适当拓展延伸,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有开放的教学态度,要能够从学生的发言中捕捉到有利于教学生成的资源,这对于年轻教师来说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但如果坚持下去,教师的教学能力会有很大提高,也能更好地把握住课堂,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能处理得更到位,使教学过程充满变化与灵动,避免教师在课堂上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而打击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心里树立对老师的敬佩之情,进而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
3. 研究课堂生成性资源,有助于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从学生的发言中找到教学亮点并将之放大,让全体学生都关注它,带动全体学生思维的迸发,使其成为提升教学效果的催化剂。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融入课堂中,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或多或少的收获。教师在课后也要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最大限度地收集相关方面的信息,完善教学设计,与学生共同成长、进步。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最关注的应该是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一方面,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学习方法是否正确、学习的效率怎么样,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另一方面,学生最近的成长状况怎么样,思想状态是否健康,也是老师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要帮助和关心学生,让教学成果更多地惠及学生,让学生学习得更轻松愉快。利用好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使学生寓学习于快乐之中,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这不失为一种好方式。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师,要有的放矢地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抓住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勇于冲破预设的牢笼。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我是课堂的主人,我提出来的观点,无论是有价值的还是没有价值的,老师都会给予重视。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活跃,对课堂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也会不一样。
参考文献:
[1]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
[2] 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张鉴华.从预设到动态生成演绎精彩政治课堂[J].中学政治教参,2007,(7).
[4] [美]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87.
责任编辑 罗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