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盐城市中考作文述评
2018-09-08李建翟建国
李建 翟建国
原题回放
明月清风,荒漠戈壁,是自然的给予;成功快意,失落伤怀,是生活的给予;点赞鼓励,吐槽鞭策,是他人的给予……我们在获得给予中一路走来,我们又将拿什么给予别人?
请以“给予”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命题透视
盐城市的中考作文从2015年开始,连续采用了“提示语+文题+要求”的命题形式,命题内容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唤醒考生的生活记忆,便于考生抒写内心的真情实感。考生拿到题目后,会觉得很“亲和”,有可写之处,但要想写出令阅卷教师眼前一亮的好文章,还是需要具备对生命、人生、生活的感悟能力,以及对人、事、情、理的理解能力。
本道作文题“给予”是一个独立词,极为简明,审题上没有太多困难。提示语由排比句构成,每一个分句的主语均为两个四字短语,以比较的形式呈现,信息量大,体现了景物、事理的多元性和丰富性。提示语结尾处的“我们在获得给予中一路走来,我们又将拿什么给予别人”以问句形式呈现,体现了哲思色彩,旨在引导考生思考“获得”与“付出”间的辩证关系,对考生作文立意的深刻性、思辨性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
考生在构思的时候,可以给这个词加些前饰后缀,如某人给予“我”关怀,“我”给予某人帮助,“我”在什么时候获得了谁的给予,“我”获得给予后有何感受,“我”获得给予后又给予了别人什么……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给予”不同于“施舍”。施舍往往是“授人以鱼”,给予则可以“授人以渔”;施舍往往出于积德和怜悯思想,给予则体现了平等互助的精神。如果把“给予”写成了“施舍”,就是误读。
有些考生可能会写单向的给予经历,特别是接受给予的经历,但是,如果不能在文章中表达出独特的感受,没有表现出对“获得”与“付出”间关系的思考,虽不偏题,却也不容易拿高分。比较好的表达应该是叙写获得或给予过程的波澜,或叙写给予过程中自己生发了哪些独特的感悟,或叙写“获得”和“付出”间的双向关联,或叙写自己获得给予后又传递了这种给予等。
考生在写作时必须读懂提示语,特别是提示语中暗含的多元角度和思辨色彩,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可能角度上有特点、选材上有新意、立意上有深度。给予未必都是物质的,例如,自然的美景能够给予我们精神的熏陶,生活的体验能够给予我们思想的启迪,他人的关怀能够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给予未必都是美好的,但生活给予的挫折苦难可以磨炼我们的意志,历史给予的兴衰成败可以启发我们思考,旁人给予的批评讽刺可以激发我们的勇气。给予未必都是单向的,我们既可以获得别人的给予,我们也可以给予别人。因此,这道作文题充分体现了命题者对考生精神生活的引领。
评卷扫描
本次考场作文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写作视野比较狭窄,构思立意趋同
在审题难度不大的情况下,能否把事叙得更妙、把情抒得更真、把理说得更透,就成为阅卷教师评判作文质量高下的一个重要标准。阅卷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考生拿到作文题后并未进行深入的思考,他们的写作思维未能充分打开,选材局限在日常生活的琐碎之中,构思立意显得平庸。虽然我们强调考生要“我手写我心”,抓住生活中的真实事件来抒发情感,但也要求他们必须对平凡人、寻常事进行必要的审视和提炼。遗憾的是,许多考生做不到这一点,因此,文章格调不高。
例如,有一位考生写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拿着许多行李的中年人给残疾人让座,给予别人温暖和帮助,车厢里涌动着暖流。虽然这位考生语言功底较好,文章结构也合理,但这样的构思立意明显缺乏新意,因而很难得到高分。还有些考生写父母师长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给予自己关爱,让自己受到鼓舞。例如,自己学习到深夜,妈妈端来了热腾腾的牛奶;学习遇到困难了,老师给予自己教诲等。这些文章都缺乏新意,是在老调重弹,想要得到理想的分数极为困难。
二、文体规范意识淡薄,结构不够严密
中考作文往往不限文体,但是,这绝非等同于不要文体。文体不清是考场作文的忌讳之一。许多考生写出来的文章文体模糊,让阅卷教师无法界定其究竟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很容易被判为文体不清。还有些考生的作文由一个故事加上一点感悟组成,甚至是几个小故事的随意拼凑,也不符合文体规范的要求。
记叙文在表达上要以记叙和描写为主,抒情、议论要简洁恰当,细节、场面、心理、对话、动作、景物、人物等要素特征必须鲜明。写作记叙文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一个或者两个相对清晰、鲜明的人物形象,再抒发一点动人的情感。但阅卷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考生写的记叙文平铺直叙,叙事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情节推进,没有丰富的描写,缺少引人入胜的情节,没有个性鲜明的人物,让人觉得寡淡无味。
也有部分考生在本次考试中选择了写议论文。议论文的写作一定要有鲜明的论点、有力的论据、严密充分的论证。其中,论点的表述要旗帜鲜明、准确到位;论据要丰富、简洁,可以加上必要的分析;論证时要讲究方法、注意论证结构。但是,我们遗憾地发现,许多考生在写作议论文时,缺乏基本的写作规范,文章质量不高。例如,有一位考生在文章前半部分开门见山地亮出了鲜明的中心论点——“给予比接受更让人幸福”,让阅卷教师充满了期待。但是,文章后半部分却加大笔墨叙写自己怎样给予别人帮助,结构上出现了偏差,同时文体也显得模糊,不免让人感到遗憾。此外,有部分考生中心论点提炼不严谨,分论点之间缺少内在的层次性和逻辑关系,论证缺乏说服力。
迷津指点
一、多角度观察生活,个性化地表达感悟
中考作文重点考查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热爱,作文就是对生活的赞歌。同学们如果不重视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见闻缺乏,感情冷漠,就写不出好文章。因此,大家要多走进自然、多放眼社会、多关心别人,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学会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黑格尔说过,存在即合理。对于多元的生活,我们得有多元的观察视角,要有开放包容的态度。我们不能使用“偏光镜”和“过滤镜”,不能按照自己的好恶去有选择地看待事物。
二、多一些真情实感,少一点虚情假意
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是写作应该坚守的原则。然而,在应试的压力面前,部分同学变得十分功利,经常在作文中胡编乱造、无中生有、哗众取宠、虚张声势,写作态度很不端正。只有叙真事,才能显真情。以情感人的文章才是好文章;虚情假意,必定难以得到阅卷教师的肯定,有时甚至会令人反感。因此,同学们在平时一定要有一颗慧心,要通过观察和体悟生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只要你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即便每天东升西落的太阳也会有不一样的精彩。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大事小事无不可以入文。体验与储备同步,作文与生活相融。同学们,你们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用心捕捉身边真实的事情,并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好文章。
三、掌握必要的写作技巧,提升文章的档次
写作有一些基本的技法,包括详略处理材料的方法,记叙中的议论、抒情方法等。同学们在做好审题立意的前提下,还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写作技巧。例如,记叙文中吸引读者的倒叙,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的插叙,承上启下的过渡,层层叙事的铺垫,引人入胜的悬念,烘托映衬的侧面描写,议论恰当的卒章显志等,如果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文章档次无疑会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