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真爱滋润幼儿

2018-09-08王玉琴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8年8期
关键词:真爱爱满天下幼儿教师

王玉琴

【摘 要】爱孩子并真爱所有的孩子,是幼儿教师的爱心应具有的广度和深度。“真爱”是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感和专业素养相结合的产物。教育艺术的本质在于发现、唤醒、激励和鼓舞。聪明的教师会常备“过滤镜”和“放大镜”,弱化幼儿的缺点与短板,放大幼儿的优点和长处,这也是其教育智慧所在。在幼教工作中践行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于真爱中实施无痕教育,在至爱中做到润物无声,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爱满天下 真爱 幼儿教师 幼儿

爱孩子并真爱所有的孩子,是幼儿教师的爱心应具有的广度和深度。“真爱”是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感和专业素养相结合的产物,幼儿教师应把“真爱”贯穿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努力将“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还给孩子。

一、摒弃偏爱,用真爱去倾听幼儿的心声

现在,我们不再简单地以“好孩子”或“坏孩子”来评价幼儿。但是,假如一个班级的孩子“听话”“班级常规好”,教师便会被贴上“管理有方”的标签;而假如班上“调皮捣蛋”的孩子多或“班级常规差”,则会被视为工作不到位,给教师造成心理压力。因此,教师会下意识地偏爱“听话”的孩子,对后者则给予更多的负面评价和管理行为。

班集体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教师的态度对不同类型幼儿的健康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对于“被偏爱”的孩子来说,他们由于得到了教师的青睐,成为班上的“小能豆儿”,会形成一种优越心理。对于“被忽视”的孩子来说,他们长期处于“被爱遗忘的角落”或得到负面评价,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评价,从而缺乏自信,这阻碍了其创造力的发展和社会交往活动的进行,不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

班上有一对双胞胎男生,平时在家里喜欢搞打,经常带着伤痕来上学。长此以往,班级老师对他们的伤痕视而不见,只求他俩“不惹事”就行了。而班上孩子之间一旦发生矛盾,大家都会来告他俩的状。对此,小哥俩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情绪,其攻击性行为更多了。笔者及时意识到这一点,当遇到孩子来“告状”时,会向小哥俩仔细询问事情的缘由。后来,小哥俩逐渐向老师敞开心扉,能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老师,也使得一些事情的“真相”浮出水面。因此,幼儿教师应从自身做起,摒弃“偏见”行为,营造充满温暖、关爱、尊重和支持的心理环境,注重对幼儿人格的培养,实施因材施教的素质教育,才能使每个幼儿的潜能得到发挥,使其个性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二、以人为本,用真爱去滋润幼儿的心灵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的现象依旧存在。“教师教了多少”和“孩子学了多少”依旧是一些人评判幼儿教师工作的“有色眼镜”。因此,教师为展示自己的教育效果,总喜欢请聪明伶俐的孩子发言,集体活动俨然成为这部分孩子的“专场演出”。长此以往,幼儿教师会无意识地对“爱学习”“学得好”的孩子产生偏爱心理,而那些“透明人”则长期处于“被忽视”,甚至“被无视”的境地。

笔者班上有三名幼儿均存在不爱与同伴交往、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强、缺乏自信心等现象。其中一名幼儿的语言和动手能力较强,其缺乏自信心主要表现在参加做操、大型游戏等时会害羞,会“担心别人看自己”而不参加活动。而另外两名幼儿在语言发展、自控能力和社會交往方面分别有所欠缺,表现为不合群、缺乏自信心等,在集体中处于被其他幼儿忽视的地位。在教育过程中,笔者坚持观察并分析,尊重其发展的个体差异,未给他们贴上“特殊”的标签,而是给予了更多的真爱和鼓励。

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应以人为本,学会有效助推,用真爱去滋润幼儿的心灵。如引导幼儿扬长补短,给予善意的关注和正确的指导,帮助“被忽视”的幼儿形成独立、自主、自尊的性格,同时也引导其他幼儿参与其中,形成融洽的班级氛围和人际关系,让无声的至爱成为培育人的沃土,让“真爱之花”生根发芽。

三、巧做沟通,用真爱去照亮幼儿的心田

不可否认,个别教师确实会偏爱“长得漂亮”“家庭条件好”“父母社会地位高”的幼儿,对他们表现出更多的关怀与照顾。而对其他有如 “身体残疾”“性格内向”“家长挑剔”的幼儿存在冷漠或疏远的现象。

需要层次理论指出,每一个独立的“社会人”都具有被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虽然是年幼的孩儿,但关联到其身后的家长群体。教师有意或无意产生的偏爱言行会影响班集体成员(教师、幼儿、家长)之间稳定的情感维系,对和谐的班集体建设造成负面影响。由此,教师公正、平等的形象被打破,难以取得幼儿的情感认同,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产生家长口中的孩子“不愿意上学”“怕老师”等现象。这部分孩子会产生消极体验和不满情绪,并发泄到比自己弱小的或被偏爱的孩子身上,造成幼儿之间的语言和肢体冲突,不利于幼儿整体的和谐发展。

陶行知先生曾语重心长地教导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笑声中有爱迪生。”真爱无痕,至爱无声。教育艺术的本质在于发现、唤醒、激励和鼓舞。聪明的教师会准备好“过滤镜”和“放大镜”,弱化孩子的缺点与短板,用真爱和欣赏的目光放大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这也是教育的智慧所在和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我们在工作中践行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于真爱中实施无痕教育,在至爱中做到润物无声,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学校,陶行知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教育部印发,2001

【3】吴颖新.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真爱爱满天下幼儿教师
树人之路,静待花开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以德立教“爱满天下”
从《沉睡魔咒》看迪士尼的苏醒
陶行知“爱满天下”思想在幼儿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无私奉献,爱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