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灌注后脑保护作用的探讨
2018-09-07包忠蕾李海燕
包忠蕾 李海燕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总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 大庆 16300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发病率很高,是比较多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目前我国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变化,因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需要引起重视[1-3]。临床中主要使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本研究就奥拉西坦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开展分析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开展研究,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有43例,研究组有25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42~80岁,平均(63.2±12.0)岁;对照组有28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43~82岁,平均(63.4±12.2)岁。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开展比较分析。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确定病情后,及时进行常规处理,包括吸氧、监测生命体征、调节酸碱平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血糖等[4]。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注射液(生产厂家:哈尔滨三联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0070),将4 g奥拉西坦注射液融入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研究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片(生产厂家: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83),75 mg/次,1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卒中量表进行评价[5],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6],测定两组的血清丙二醛、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前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研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对照组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指标的比较
研究组的血清丙二醛水平比对照组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对照组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发病率很高[7-9]。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发病比较复杂,患者脑部供血动脉有血栓产生,引起了急性脑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坏死。如果患者有急性脑卒中缺血症状,会产生偏瘫和失语等并发症,对患者生活带来较大的危害。目前临床中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以溶栓为主,疏通血管,改善梗死部位的供血。根据研究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60%接受溶栓治疗后需要再灌注[10-12]。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灌注后部分脑细胞能够恢复,可是脑细胞缺血缺氧半暗带病变部位再灌注会有氧自由基释放,对细胞内皮造成损伤,使神经损伤更加严重。所以,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中需要改善其血液循环状态,避免再灌注损伤,改善预后。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分)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分)
组别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就诊时 治疗后 就诊时 治疗后研究组 36.0±2.5 12.0±1.4 18.2±2.1 56.4±9.8对照组 35.9±2.6 17.2±2.4 18.3±2.4 40.0±5.2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指标 ()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指标 ()
组别 血清丙二醛(U/ml) 同型半胱氨酸(μmol/L)就诊时 治疗后 就诊时 治疗后研究组 9.3±1.2 5.5±0.8 21.5±4.6 7.8±2.0对照组 9.2±1.3 7.2±0.9 21.4±4.5 14.2±2.5
氯吡格雷是使用较多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产生,拮抗血小板表面ADP受体,因此氯吡格雷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有非常好的效果。血清丙二醛和同型半胱氨酸是对细胞损伤进行评判的指标。前者上升,表示氧自由基增加,则神经系统受损加剧。后者对炎性因子释放有直接影响。在此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研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对照组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的血清丙二醛水平比对照组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对照组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奥拉西坦联合氯吡格雷可以抑制炎性反应,清除氧自由基,改善脑血流情况。
总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奥拉西坦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以保护再灌注后的脑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