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廖凡重出“江湖”,初心未改

2018-09-07何小威

东方电影 2018年9期
关键词:赵涛廖凡樟柯

文 / 何小威

《邪不压正》上映不久,廖凡立马进入了贾樟柯的“江湖”,去表达身不由己的宿命。出道刚满20年,廖凡演过很多好电影,也拿过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表面上看,他是一个硬汉型人,实际上,他“女生男相”。编剧顾小白说,他“本质上不是一个硬汉型的人,他内心柔软、沉静的东西可能要占70%。”在“江湖”里,他听录音,朗读剧本,学习山西话,完成了斌哥的角色塑造。他说,虽在“江湖”,却永远也不会忘记做演员的初心,“把电影作为一个礼物送给我自己。”

是不是我老了

《江湖儿女》中有一场戏,斌哥生病了,他颤颤巍巍地举起双手想要脱去身上的毛衣。衣服脱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廖凡就哭了,仿佛被戳中了内心那根脆弱的情感线。演完后,廖凡缓了几秒钟,又回到了现实。坐在监视器后面的贾樟柯也深受此影响,泪水在眼里打转。还没等贾樟柯说,廖凡连忙跟导演道歉说:“导演对不起,我再拍一条不哭的。”

廖凡的这段表演,是导演贾樟柯没有想到的。电影中,斌哥这一场戏没有眼泪这一细节的设置,但是贾樟柯理解他。再拍一条时,廖凡就收住了眼泪,将无奈、失落、悲伤等情绪都藏在肢体里的每一个细节。贾樟柯看着廖凡,竖起了大拇指,“廖凡给出了我所要的表演。”《江湖儿女》在戛纳首映后,廖凡的表演获得了无数观众的认可,被评价为“表演恰如其分”“有绝对的个性魅力”。

法国时间2018年5月12日,《江湖儿女》剧组接受采访,留着圆胡须的廖凡换下了走红毯时穿的黑色正装,以黑色的T恤打底,配上一件素色的外套,给人酷酷的印象。然而,在问及为什么留胡须的时候,廖凡委屈地说,并非是为了“酷”而留,是“一不小心就弄成这样了。你们觉得不好,哪天我剃了。”他真的会剃吗?恐怕是不会的。顺着时间线回顾,无论是在悬疑爱情影片《白日焰火》,还是在民国题材影片《师父》和《邪不压正》,以及爱情喜剧电影《命中注定》等,廖凡都留着胡子。如果哪一天,廖凡真的没了胡子,不习惯的倒换成了坐在银幕前的我们。

第三次来到戛纳国际电影节,廖凡很开心,“能够参加主竞赛单元,觉得非常好玩。”在戛纳,廖凡重新看了《江湖儿女》,又回到了那个“江湖”,心里不禁有些感慨,“就像导演说的,这个孩子已经满月,你只能默默地看着它,让它自己去成长,去接受大家的检验和祝福,但是你的心是系在那的。”在随后的采访中,廖凡和我们分享了他的“江湖”故事,“有时候在江湖之中,你是不能自拔的,是身不由己的。但是,最后你都会被生活推着走,你想改变它却怎么也改变不了,就像宿命的轨道一样。不要说互相搀扶,连自身都难保。可能到那个时候,我是顾及不到你的。不过,这种情感反而显得更真实。”

在朋友眼中,廖凡一直在“江湖”之中,却始终离“一线”与“当红”仅一步之遥。每次问到这个问题,廖凡就有些“气愤”,“我没那么惨吧?我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直没有看轻自己,也一直没有陷入到娱乐圈考量一位演员‘红还是不红’的弱智圈套中去。我想,除了你自己以外,没有人能够低估你,也没有人能够看轻你。”记得,有一次廖凡走在街上,被一个观察仔细中年女人认出来了,她激动地指着廖凡说:“哎哟,你不是那个谁谁谁吗?”廖凡听到后,回过头看了看她,微笑地跟她说:“没错,正是在下。”然后,廖凡健步如飞地离开了,消失在街角。

40岁那年,廖凡拿到了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成了第一位拿到该奖的华人演员。站在国际性的颁奖舞台,廖凡手捧“银熊奖”,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使劲儿地亲吻了奖杯,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地说:“我离开北京到这里来之前,我和妈妈说,如果拿不到这个奖就不回来了。昨天是元宵节,是春天的开始,也是情人节,柏林弥漫着爱的味道;昨天也是我40岁生日,这是我最好的生日礼物……是你点燃了那团焰火,温暖了那个寒冷的冬天。”

回国后,在北京的朋友专门为他举办了“擒熊归来”庆功宴。廖凡银幕处女作《像鸡毛一样飞》的导演孟京辉向他道贺,“我觉得廖凡这个奖拿得有点儿早。但很好,未来你便可以爱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柔软一点儿,胡来一点儿,横一点儿,都没问题。”荣誉加身的廖凡却开玩笑地说:“它来得正好。”

后来,廖凡拍了很多电影,既没有胡来,也没有横,仍旧是坚守初心,踏踏实实演戏,“这不是一个终点,它只是命运对我的一个奖励而已,是一种认可、一种回报。它让我更加确信 坚持必然有回报。”他也承认拿了奖,“机会更多了”。不过,他也说人到中年应该拿奖了,“反过来想,即便是没得这个奖,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成长,也该是你了。就好比你是一个上班族,到了这个年龄,在部门里也应该是重要的负责人和执行者了。做演员也一样,这么多年过去,怎么也该轮到你了。”

时隔4年,在《邪不压正》的首映场再次见到廖凡时,他脸上的两道法令纹更深了,也显得更为沧桑。他反问,“是不是我老了?”他不老,只是有些憔悴罢了。然而,被问及当年在柏林获奖后的感悟时,他说已记不清楚奖杯放在何处,“我忘了”,转身拿起水杯喝了一口,非常冷静地说出了一句话:“只是你漫长生活当中的一部分而已,其实还有很多部分你还是要面对。”这就是廖凡,一个懂得过去和未来的聪明人。

“斌哥”有我熟悉的影子

接到贾樟柯邀请出演的电话,廖凡特别高兴,“生物钟都调好了,你心痒痒,说看看剧本,听一听,聊聊天,结果一见面,一见如故。”但是,廖凡却担心自己的山西话不过关,“你要进入他(贾樟柯)的世界就必须要说山西话。”私下里,廖凡下载了相关的软件,找山西话的节目,一边听,一边学。

其实,看完《江湖儿女》的剧本后,廖凡有些激动,觉得斌哥这个角色非他莫属,暗自下决心要将其演好,“我第一次和导演合作,很喜欢他的电影,他的故事,他的叙事方法。当然,最吸引我的还是《江湖儿女》这个故事,因为它给了演员一个极大的创作空间。我看到‘斌哥’并不会觉得陌生,他会让我想起小时候跟我一块儿长大的结拜兄弟,他们身上都有‘斌哥’的影子,会给我很多灵感。”斌哥,是贾樟柯电影世界里延续的“江湖”人,有情也有义。在电影中,他将与赵涛扮演的巧巧谈一段令人心碎的情感,并与一帮兄弟大话“江湖”。在辗转7000多公里拍摄的过程中,廖凡一直在思考斌哥的性格特征和人物状态,以及他在长达17年的时间中的漂泊之情,“每次随着场景的改变、时空的改变,人物的境地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这很吸引我。”

在拍戏前,贾樟柯为了让他的山西话更有味道,专门给他摆了“擂台” 剧本朗读会。廖凡走到舞台中间,想要用山西话朗诵台词时,却因为紧张,站在原地有些不知所措,甚至有些害羞,“刚一说出来,我就觉得特别不好意思。”几秒钟后,廖凡举起手中的剧本,按着节奏朗读起来。朗读完后,廖凡得到了贾樟柯的夸奖,“特别好”,并让他不用再听录音学习了。开机时,廖凡的山西话又进步了,这令贾樟柯和赵涛等一行人刮目相看,因为他们没想到廖凡是如此的敬业。就这样,廖凡走进了贾樟柯的“江湖”,去构筑一个在漫长时代变革中的“江湖人” 斌哥,以及表达他的生存困境。廖凡说:“斌哥像风浪中行走的人,他紧紧握着船舷,随时迎接风浪的击打,始终避免自己落水淹没。”

进入贾樟柯的“江湖”世界后,廖凡像柔软的水,很快地习惯了剧组的工作方式,与导演贾樟柯和搭档赵涛的合作也显得默契十足。按照贾樟柯的话来说,廖凡走进了斌哥的世界,是斌哥的代言人。这一切,廖凡都十分清楚,“跟好演员拍戏是不用交流的,看演员就行,这是我的幸福。”和赵涛拍旅馆的一场戏时,廖凡看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落在窗台,有些兴奋,又有些担心,“别演到一半雨停了”。廖凡在房间里走,看着赵涛,听着摄影机转动时所发出的呲呲声以及雨声,不停地说台词。说着说着,廖凡的情绪一下子就饱满了,一行泪从眼角滑落,“情绪完全控制不了,但心里想这个时候一定要控制,要做减法,但抑制不住。”拍这场戏时,导演带的胶片并不多,只能拍十一二分钟。谁也没想到,廖凡的表演太过出色,几乎以一条过的高速度、高质量完成了这一场戏。后来,在采访时,廖凡说起此事,却将一切的功劳都归功于老天,“下了雨,气氛烘托得非常好。”在戛纳,张一白看到这场戏时,不禁夸赞,“真是看得头皮发麻,很感慨。这是教科书级别的表演。”

廖凡是一个感性的人,对表演“随时保持着高能”。多次与他合作的导演刘奋斗说他“每一个细节都在自己脑海里琢磨,想着要把台词、动作配合起来,坐在那儿都是傻呵呵的”。在戛纳的群访环节,拿着七八个话筒的廖凡,回应女记者提出的“江湖”里的男人都是自私的、无情无义的问题。但是,廖凡有些不满,不认同女记者的说法,他解释道:“你不能因为要夸赵涛姐演的巧巧,就把里边的几个男性角色都给踩黑了,我觉得都挺有情有义的。跟他一起打麻将的几个年轻时候的伙伴,当然也有败类在里边,但大多数是非常有情有义的,而且那种情义不是简单几句话可以描述的,也不是说如何担当就是有情义,如何继续生活下去就是好人。我觉得斌哥的离开,也许是他更有情意的一种表达,留给大家想象的空间会更多一些。”

演戏,我还有激情

廖凡很聪明,每一次表演都是“对”的,“我也不知道我是怎么转化的,随着导演的不同,故事的不同,你会自然而然就有不同的对待方式。有好多生动的东西都不是靠娴熟去传达的,它是有点儿生的,好像是没准备好……看着有点儿纰漏在里面,那样其实挺动人的。”第一次走进贾樟柯的电影世界,廖凡有些忐忑,甚至以外来者自居。但是,几次沟通后,廖凡发现与贾樟柯、赵涛,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相处很是顺畅,“大家都不用废话,非常和谐和默契,这很难得。” 这是廖凡对《江湖儿女》的认可。

说是认可,却藏着廖凡的智慧。在演艺圈,廖凡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为了演好戏,他会做许多功课,常常提前进组,并想方设法地加紧练习。与此同时,他也会全面地了解角色。如此,在戏开拍时,他的外形和气质就符合了角色。但是,他也期待着惊喜,“我现在很少对自己做一个判断。以前我在表演的时候,也会做很多预设,或者说这是一种寻求安全感的表现,当你呈现的和预计的相一致的时候,就会觉得这是安全的,毕竟它在我自己的掌控之内。后来,我发现这其实并不安全,当你呈现出来的和你想象的完全不同的时候,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你超出了自我认定的范围。这个时候,就已经不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了,而往往这个时候,你会呈现出另外一个自己。”

例如,接到姜文的邀请拍摄《邪不压正》时,廖凡就率先安排好了一切,并进入了武行的训练基地,和“师弟”彭于晏及武师们同吃同住同练习。在训练场,廖凡和彭于晏每天都打,打到最后两人都动不了,就坐在一起互相鼓励。而此时,廖凡总会去拍拍彭于晏的肩膀,说:“师兄自己放松,也会让大家一起都变得放松。”《邪不压正》上映后,观众看到廖凡的打戏,纷纷赞叹,“打得真好”。在片场,廖凡“就像竞技选手一样,每天保持你最好的竞技状态,等着发令枪”,而与彭于晏大打出手时,他打得酣畅淋漓,将准备好的招式都打完了。廖凡说:“很多招式是临时发挥的,很有意思,也打得很爽。”

拍完《邪不压正》后,廖凡遇到了贾樟柯,进入了斌哥的世界。有一场戏,讲的是斌哥离开家,离开巧巧,走向江湖。当时,廖凡因有事耽搁,去片场有些晚了,看着已经布置好的场景、灯光等,他想起了贾樟柯跟他讲的这段戏的故事,想着如何去演。却没承想,他没看到贾樟柯。在身边人的提示下,他看到了坐在角落,左手拿着雪茄,右手在擦拭眼角泪水的贾樟柯。廖凡有些慌,快步走上去,开玩笑式地说:“对不起,导演,我来晚了,您别哭啊!您哭,完了弄得我心里压力很大。”原来,贾樟柯看到此场景,触景生情,想起了年少时离家出走的自己。廖凡深受此影响,情绪一下子就上来了,“顺着这个情绪往下拍,一下就拍完了,很顺利。”演完后,廖凡得到了贾樟柯的认可。贾樟柯用“失散多年的兄弟”来夸赞廖凡,“彼此知心,配合默契”,与赵涛的表演“感觉有种雷电交加的能量”。

廖凡曾说,演了这么多年,仍旧会紧张,“不相信大家时时刻刻都是信心满满的。比如像我们刚开始去表演的时候,都会很谨慎、不安。后来你会发现,其实不安对于你来说是一个好事儿,如果你很熟练地把这事儿办完了,我会觉得很糟糕,似乎你就是安全了,没有任何的冲动,或者某一种激情。你还紧张,证明你还有激情。”

《江湖儿女》后,廖凡参加的活动又多了起来。看着被粉丝夹道欢迎的场面,我突然想起了《江湖儿女》中廖凡与赵涛在舞厅随性起舞的场景,春风得意,溢于言表。廖凡说:“大家会惊异于一些表演,只能说明看得还是太少,真正的那种好的表演,大家都没有看到。能不能让我演得也赏心悦目,让人看得也心潮澎湃呢?换了一种类型也许就不难受了,可能你的马脚就露出来了。那你再看我演戏,可能不觉得这是一个会演戏的人,这都很正常。”

廖凡果真不会演戏吗?他那是骗你的。

猜你喜欢

赵涛廖凡樟柯
浅谈RTC技术在消防救援指挥中的应用
法国电影资料馆举办贾樟柯作品回顾展
情义
遇见
第二届青葱计划启动
君子报仇
廖凡的白日焰火
路的旁边也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