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综述
2018-09-06张红艳
张红艳
我国学者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涵、特征、影响因素、途径及意义等各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对其进行了简单的综述,能让我们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有更全面的认识。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在我看来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所以我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涵、特征、影响因素出发,对我国学者近十年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这几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希望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能够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研究有进一步的发展。
1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涵
就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涵而言,其中较具代表性的观点是,李艳萍认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从广义上看,是指他们从外界社会环境获得政治文化信息、形成具有稳固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价值观、政治信念等一系列反映和倾向的政治人的过程。包括所有的各种政治学习——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有意的和无意的,直接的和间接的学习并内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从狭义上看,狭义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指高校政治教育机构对其政治知识、政治价值观和政治实践所进行的反复的教育与训练,以及大学生自身能动地内化主导政治文化的过程。丁慧民指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指为了自身能够成为社会中合格的政治公民,在与社会的相互影響中,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并吸取和学习社会主导政治文化和规范。魏友伯,杨冬凯,彭光芒认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指政治社会与大学生个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指由学校、社会和家庭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教化,形成其对社会政治认同的过程。
2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征
政治社会化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大学生处于青年成长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社会化是个人一生中政治观和政治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向发意等把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点分为三点:系统性,组织性,时代性。赵丽认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除了具有一般社会群体政治社会化的共性外,还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第一,从大学生的生理、心理角度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第二,从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渠道上看,大学生置身于较正式的、有效的及系统的政治社会化渠道中。第三,从大学生所处的环境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统一性。李艳萍则认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没经过高校学习的青年所不能经历的社会化过程,这种性质的政治社会化方式存在着以下特点:一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方式的系统教育性;二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主客体的统一性;三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条件的群体凝聚性;四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途径的立体多样性。陈淑娟、曹晓林、杜宇则在李艳萍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征还应包括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方向选择上的可塑性、过程的主体内导性、内容的预期高层次性。此外,李木柳还特别强调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信息渠道多样性的特征。他认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网络是大学生获得政治信息的重要来源。这些媒介时时刻刻地向大学生提供各种包含政治内容的信息,隐性地影响大学生的政治意识、政治态度的形成。
3 取得的成果及其存在的问题
3.1 取得的成果
从以上的综述可以看出,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研究,学术界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学者们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容、特征、影响因素、途径、意义等的方面出发,进行了比较深刻的研究,让我们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最主要的是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影响因素的研究,不同学者的观点让我们认识到大学生在政治社会化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影响因素出发,对症下药,着手解决大学生在政治化中存在的问题。
3.2 存在的问题
当前学术界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理论阐述上,研究方法比较单一。我们应该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在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尽量揭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规律性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对这些缺失的研究有足够重视并进行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同时,我们应该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研究,不仅要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大学只是人生所经历的一个阶段,要想完整地研究其政治社会化进行得如何,还应与小学、中学和融入社会各阶段作比较,借鉴国外的调查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对我国学校的政治教育方法、手段等提供合理科学的决策依据。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