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2018-09-06廖珍秀

知识文库 2018年12期
关键词:毛毛虫动态青蛙

廖珍秀

运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幼儿音乐教学活动已成为幼儿教师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它结合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化抽象为具体、由繁而简、变虚为实、使静为动,促进幼儿对音乐的感知、理解、记忆、创造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以逼真的情境、直观生动的画面、动感的音乐、新颖的方式向幼儿展示丰富的知识,让索然无味的课堂变的精彩纷呈,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是现代幼儿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得力工具。

1 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兴趣

兴趣是幼儿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卡巴列夫斯基说过:“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多媒体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等优势,虚拟现实,营造了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灵活多样的教学氛围,使课堂跌宕起伏,让幼儿意犹未尽。

如音乐欣赏《青蛙合唱》,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空洞的讲解,用嗓音表现大青蛙低、粗、哑的声音与小青蛙高、细、亮的声音,不具备形声性、再现性等特点,幼儿抽象的学,教学过程比较枯燥、乏味,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强,活动效果更是不堪设想。运用课件演绎老青蛙、小青蛙唱歌的不同动态,将大小两只青蛙的声音和动作从原来抽象的模仿变成动态、生动形象的动画情景,同时配上青蛙合唱的音乐,幼儿把自己当成可爱的小青蛙,活灵活现的把青蛙合唱表现的淋漓尽致。可见,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

2 由繁而简——突破难点

善用多媒体技术能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一剖析,使复杂抽象的事物变得简单、直观、形象,较好地化解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吸引幼儿在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中调动各种感官感受与欣赏音乐、表现和创造音乐,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如,韵律活动《猴子爬树》,传统教学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猴子的动态图片,扮演机灵的小猴,边听音乐边自由表现小猴的各种动态,跟随音乐合拍地做小猴爬树的动作,难度很大,幼儿无法完成。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小猴子爬树的动作以及猴子在树上玩耍(吃果子、挠痒、摘果子、睡觉、东张西望等)的各种形态进行动态演示,幼儿轻松感悟到歌曲的韵律美。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让幼儿身临其境,仿佛歌曲中的每一个音符都有了表情,惟妙惟肖,生动极了。

3 变虚为实——激发情感

达克尔洛兹说的好:“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幼儿的情感体验比较简单、实在,且对情境有强大的依赖性。多媒体将虚拟的情境真实的映入眼帘,让幼儿释放情感、叩击心扉、营造心境,在欣赏与领悟的活动中赢得多姿多彩的情感体验。

如歌唱活动《拉拉钩》,幼儿对友好相处、相互团结,理解拉拉钩是消除意见重做朋友的方式的理解比较缺乏。我借助课件让幼儿理解“生气——友好”整个过程,课件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加之老师开放式的提问:生气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有什么表情和动作?看到小朋友生气了,你的心情好吗?你会怎么做?肢体引导,引起幼儿的共鸣。后来他们和好了吗?是用什么办法和好的?激活了幼儿的思维,想出了许多消除朋友之间矛盾的办法。幼儿完全在不知不觉的游戏状态中学会歌唱、学会游戏,与同伴快乐交往。可见,声形并茂的课件能有效地丰富幼儿的情感,熏陶幼儿的心灵。

4 使静为动——激发创造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科學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播放生动逼真的多种画面,将视、听完美地融为一体,一边聆听优美的旋律,一边欣赏如画的美景,会让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以连贯、加深、延续。

如韵律活动《毛毛虫和花蝴蝶》,精心制作“毛毛虫变蝴蝶”的动画课件和音乐,借助动画以及声情并茂地讲述:花园里有一群可爱的毛毛虫,春天到了,毛毛虫醒了,它一伸一缩慢慢地爬呀爬呀……突然,它们长大了,变成了美丽的花蝴蝶,张开美丽的翅膀翩翩起舞。身临其境,乐在其中,幼儿情不自禁地用手指当毛毛虫,跟随音乐的节奏在另一只手臂上慢慢地爬,有的手膝着地爬,还有的幼儿套着绿色布袋扮演毛毛虫一伸一缩的在地上爬……当幼儿听到蝴蝶飞舞的音乐时更是蠢蠢欲动,在“花园里”展示着多种飞舞的动作。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又帮助幼儿体验到自由表达和创造表现的无穷乐趣。

总之,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由繁而简、变虚为实、克服了挂图、教具、材料等的局限性,解决了传统教学手段中无法解决的许多问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汀县四都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毛毛虫动态青蛙
彩色毛毛虫
可爱的毛毛虫
小青蛙捉虫
谁能叫醒小青蛙?
毛毛虫中的异类
青蛙便签夹
骄傲的青蛙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雕塑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