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驼骆祥子》的阅读策略探索

2018-09-06许忠梅

知识文库 2018年12期
关键词:车夫老舍骆驼

许忠梅

初中是教育的重要阶段,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阅读能力是语文的基础能力,是促进学生语文发展的重要基础。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课时相对较多,本文简析《骆驼祥子》的阅读策略,为初中阶段的经典名著文章阅读教学提供一些建议。

《骆驼祥子》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经典的文章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著名作家老舍的经典代表作品。1936年,《骆驼祥子》在杂志《宇宙风》上发表,自此《骆驼祥子》被文学界广泛关注,该文章塑造了20年代老北京背景下的人力车夫形象,讲述了主人公的辛酸故事。该作品中北京口语、方言应用较多,对基层生活人民的生活特征、风土人情有诸多的描写,因此该作品成为现代白话文小说的著名代表作品之一。

1 了解作品的历史创作背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材中白话文小说、名著片段的选择较多,学生最初接触这些文章,往往觉得无从下手,甚至阅读几遍找不到文章的主旨,让学生阅读压力增大,甚至对自身的学习方式产生怀疑。因此这类作品的阅读,首先可引导阅读者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在此基础上展开阅读,会轻松很多。《骆驼祥子》是中国著名作家老舍的经典代表作品,产生于上海左翼文学运动时期,老舍先生该时期虽然身在青岛,但依然受了革命文学理论的影响,产生了新的创作理念。可以说当时的文学运动背景是启发老舍先生描写城市小市民、知识分子的主要动力,自此,老舍先生在新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展开了《骆驼祥子》的创作。“五四”运动对《骆驼祥子》的诞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老舍自身出生于北京贫民家庭,他的童年时代与众多小说中的人物一样,生活在老北京的底层社会,因此老舍确定了以车夫为小说的主人公时,能够将自身所理解的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质生动、深刻地描写出来。

2 阅读作者的作品創作构思

了解《骆驼祥子》的历史创作背景,从作品的历史背景、历史文化以及作家自身所处的创作角度对整部作品进行阅读,就能够在细节方面更为细致的阅读和品味,感受作者的思想和所要表达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全文的阅读感受和分析作者对作品的实际创作构想,才能在阅读中整体把握文章,将文章的主旨思想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中,才能获得更为深刻的阅读体会。《骆驼祥子》这部作品,老舍先生眼光犀利、感受敏锐,,在文章表现出了张力与激情,众多经典的人物形象爱憎分明。从《骆驼祥子》的构思来看,整部作品构思独特、巧妙,生动而又符合逻辑,作品中应用了大量的北京方言、口语,书一部真实隽永、具体生动的经典文学艺术作品。老舍在作品中充分描写了老北京生活基层人民现实的世界,让阅读者能够通过某一事物、某一现象看透当时历史背景中的最初事实,从而触发读者的强烈情感,产生同等于作者的思想情感。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其中典型运用了形象思维的创作特点,从车夫“三起三落”的故事事件中,由此及彼,相互联系,将简单的人物事件通过思考和改造、提炼、联想、虚构,最终集中创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塑造了真实鲜明的主人公形象。将老北京现实中车夫失车的普通事件,展开为具有现实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向读者展现了动人心弦的悲剧故事。

3 阅读作品的故事发展走向

阅读作品的故事发展走向,如此阅读者才能跟随作品中的人物、事件产生深入的思考。《骆驼祥子》的整部作品中,以人物的需求安排事件,也就是说,事件发生的规律是跟随人物主线展开的,由人物的行动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接触、联系、矛盾等构成丰富的故事情节。因此在实际阅读过程中,阅读者应该跟随小说中的人物来了解事件的走向,从而明晰整个故事情节。《驼骆祥子》以主人公祥子的拉车、奋斗、买车、失车、希望、挣扎直至幻灭为中心线索开展情节,在此作品的创作中,老舍先生并没有以大肆渲染的方式可以阐述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没有曲折离奇以及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只是以旧社会常见的生活事件,相互联系,并对此加以提炼概括,最终形成独特的情节结构和艺术构思。《骆驼祥子》以“拉车,买上自己的车”以及“祥子的良性纠葛”两条线索为主线,交叉连接展开故事情节,布局妥贴,秩序井然,前后呼应,突出了巧合事件的必然性,最终完美呈现了整部作品。

4 阅读作品揭示的现实寓意

阅读中对作品现实寓意的理解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能力,同时也是阅读任何文章的过程中,必然要完成的阅读任务。通过解析文章的主旨和现实寓意,能够加深自身的阅读印象,并且学习文章的写作、表现手法,最终化为己用,提升自身的阅读写作能力,增加自身的语文素养。《骆驼祥子》这部作品,以车夫的生活事件,以及最终理想幻灭的悲剧结局,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表达了作者对于当代社会的不满,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同时也表现了老舍先生对老北京底层劳动人民的深深同情,希望透过作品揭示黑暗统治下基层劳动者的生活现状,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推翻阶级统治,实现幸福生活的伟大理想。同时也揭示了主人公采取的个人奋斗方式以及个人英雄主义的错误选择,这种孤立的方式,结局必然是失败,也因此文章结局只能以悲剧收场,这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必然逻辑。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明德学校)

猜你喜欢

车夫老舍骆驼
解人之难的老舍
印象·老舍纪念馆
晏子的车夫
“对话”小伙伴老舍
大骆驼
人力车夫
骆驼
为什么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
藏在心里的三匹马
在济南,重寻老舍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