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关内移民双城县研究
2018-09-06田慧文
田慧文
双城,清朝嘉庆年间年名为双城堡,指八旗在吉林屯田的区域。光绪八年,“吉林将军铭安奏准设双城厅,添设理事抚民通判,以资治理。”双城堡遂变为双城厅。宣统元年,升双城厅为双城府,“又因办理警察之故,划分全境为十区,其第三区居东北,接滨江。宣统三年,奉文拨归滨江,遂为九区。”民国二年,最终改为双城县。所以整个发展过程,是随着关内移民到双城县而逐步调整改制的。
1 边疆危机与开禁东北
清朝初年以来,在东北地区实行封禁政策,目的是为保护清朝的“龙兴之地”,维护满洲八旗利益。即便是旗人的屯田,也只是在小范围内开垦,并禁止流民潜入垦荒。但这种长期的封禁政策,造成了东北地区边疆地广人稀,弃利于地,边备空虚的状况。自松花江口至乌苏里江口,沿乌苏里江而南,直到长白山为吉林边界,其中“密山千里边荒,强俄接壤,彼则营屯林立,我则榛莽空虚。”沙俄以此为由,强调自己所占土地为荒芜无主之地,“视我之国界空虚辽阔,阒其无人,危殆之形迫在眉睫。”东北边疆人口稀少,沙俄以此为由侵占东北。加之边界的驻兵亦少,咸丰初年,朝廷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将驻守东北边界的边军大量内调,致使边备空虚,遭遇沙俄外侵。
1860年以后,沙俄占据了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约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使中国领土的主权和完整性受到重创,边疆危机日益严重。与此同时,由于清廷内忧外患,焦头烂额,入不敷出,使得只能依靠关内供给的东北地区财政问题日益严重,没有经济实力来抵御外敌的入侵。在这种情形之下,东北许多封疆大吏及官员纷纷上书言表,以“旷地既有人民,预防俄夷窥伺,并借资保卫”为由,请求开禁东北,以期望达到“以中国之旷土,居中国之民人,利之所在,自必群相保卫,可杜外人强占之计,不烦兵力而足御外侮。”其实早在嘉庆、道光时期起,就有官员建议移民东北边疆。尤其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主张招民垦荒于东北的官员又有所增加,他们提出“查明垦种,以地利所入填补海防”,但都未被清政府采纳。这无非一是怕破坏“龙兴之地”,有违祖制;其二是担心阻碍“屯务”。只不过在边疆领土大量丧失后,面对着列强的不断入侵与迫在眉睫的东北边疆危机,清政府迫于压力,才不得不废除封禁政策,移民实边,招民垦荒,以求加强抵御外敌的力量并巩固东北地区边防。
2 招民放垦与奖励移民
在吉林地区,“咸丰十一年(1860年),奏请开垦舒兰以北土门子禁荒56436垧,省西围场边荒八牌内垦地88798垧,双城堡闲荒45952垧,阿勒楚喀所属蜚克图站以东柳树河子、甬子沟、三清宫、二道河子、大石头河、晾网等围场闲荒176255垧。”从此,吉林地区开始正式实行移民实边政策,东北地区经营了两百多年的封禁政策宣布废除。但是这里要说明的是,开禁政策并不是一蹴而就,它经历了由局部开禁到全面开禁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在列强入侵、边疆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形之下被迫进行的。清政府为了鼓励关内移民东北,以增加财政收入兼保护边境,采取了许多移民实边的优惠政策,使得移民的数量与开垦的土地随之不断的增加扩大。
清政府大力招民放垦,采取利民政策。在开禁政策前,东北地区,尤其奉天、吉林的土地主要是分给八旗屯田的子弟,规定了旗人缴纳租金,而由民人负责承担赋税,这种做法导致“开办已久,未臻成效”,民人开垦土地的积极性始终不高,不利于移民实边的开展。后清政府将放垦政策变为旗民兼放,即不论旗人、汉人,只要交够定额租金,便可获得荒地耕种。这一变革有利于关内民众大量移居東北开垦土地。光绪六年,清政府颁布“凡可耕种之地,每百亩定价四串,卖与关内移民,但每人以购千亩为限;其无资购买而愿领地耕种者,每百亩纳地租六百文。官有荒地付民间开垦,初免税五年,俟垦地基础巩固时,每百亩纳租六百六十文,第五年后免税办法,乃特有垦地最少者之规定,至开垦达数千亩以上者,经若干年纳租之后,即归己有。”在种种有利于移民实边政策的推动之下,大量关内贫困无耕地农民纷纷涌入东北。
此外,考虑到关内贫困民众无法负担起移民过程中的路费问题,从清朝晚期一直到民国初期,政府一直对移民的路费采取优惠待遇。“凡移民及家属乘车,票价均较定章减至十分之四、五。至孩童十二岁以下者,及移民本身携带之农具,均予一律免收车费。”这使得许多关内民众可以有能力到达东北,推动了东北移民实边,招民开垦的进程。刚涌入东北地区的移民,在经济上享有优惠资助,政策方面也较之在关内宽松许多。移民的主要来源,大部分是山东人,以及分布于河北、河南地区的人。这几个地区普遍的共性就是人口众多,而可以耕种的土地有限,导致了人口与耕地之间的矛盾。清朝解除封禁时期,在各项优惠政策的吸引之下,这些人大规模的移民到东北,并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工具,促进了东北的发展。各项利于移民实边政策的推行,使得东北地区人口增长迅速。就吉林地区而言“人口从1897年的78万左右,到1908年增至554万。”
3 移民促进双城县城市发展进程
双城县内的纳税种目繁多,如货物销场税、杂粮斗税、木税、典契税等等,是双城县税收财政得以增加的原因之一。另外,随着双城县的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也日益增长,这些粮食除食用、榨油、种子、饲料用之外,尚提供出额外的商品粮,从而促进了畜牧业、酿造业、商业的全面发展。由于奖励移民与开垦政策的施行,双城县人口大量增加,土地得以全面开发,“全境垦熟纳租地四十六万七千七百八十二垧。内有民地六万六千七百八十八垧四亩二分二厘,旗地三十八万九千一百八十一垧五亩七分八厘,学田一千三百一十八垧八亩三分。内有柳通草甸五百二十八垧六亩三分。以上,除学田征粮租钱租外,其余民旗,各地每垧均征集大洋五角。”此外,双城县的地方捐类目同样也很多“每年应征银数共三百八十八万六千二百七十元,内除财务处扣留办公费十三万一千四百六十元外,其余拨给学费一百二十四万零三百七十元,警费一百三十五万两千四百四十元,保卫费一百一十一万九千三百七十元。”这些地方捐用来支付城市中所需的各项费用,保证了城市的正常运作,大量移民除耕种外,也有了其他的工作选择,有利于管理外来移民。双城人口的增加,无疑为其带来了有利影响,“前一荒陬耳,人民尚未聚,何有於田赋,何有於税捐。自移驻京旗,并准汉族人入境开垦,还未及百年,乃逐成一富庶之区。盖农产既丰,亦相继迭兴,财政遂由是最出,所谓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双城县工商实业发展迅速,由于城镇与哈埠相接,交通便利,运输货物可以做到朝发夕至,加之铁路轮船电报兴起,故工商业主逐渐增多,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内店铺货物的需求量也增加,带动了双城县经济的发展。
双城县是为防御俄国的边疆危机而重新规划建制的,所以维护城内安全格外重要。加之当时盗贼四起,城内设置的警察所及分驻各地的派出所对于保障民众的安全及城市治安起到重要作用。关内移民的来到,为双城县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功效,加快了双城县的城市发展进程,促进了双城县的整体发展。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