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挽救被极端组织洗脑的人
2018-09-06东尼亚·博萨尔
近年来,“伊斯兰国”的招募方式不再仅仅叫嚣“我们要占领全世界”,而是根据个体心理不同,给被招募的年轻人一份“个性化”的许诺。那么应该如何挽救已无法理性思考、被极端组织洗脑的“圣战”志愿者?
“圣战”洗脑:网络激起年轻人的憧憬与渴望
近年来,“伊斯兰国”的招募技术有了很大飞跃,“伊斯兰国”利用他们激进的意识形态来契合青少年的认知以及情感上的渴望。网络招募者用一对一的方式满足每个被招募的年轻人的心理需求,他们让这些青少年在网上倾诉自己,然后找出他们最深刻的心理动机,接着利用这些动机来给出让他们加入“伊斯兰国”的理由。
与之前“伊斯兰国”“粗犷”的招募方式不同,它不再仅仅叫嚣“我们要占领全世界”,而是根据个体心理的不同,每个被招募的年轻人都会得到一份“个性化”的许诺。这种个体化的宣传活动将被招募者的价值观念彻底扭转,使他们对“伊斯兰国”灌输的内容深信不疑。
“圣战”洗脑的过程包括以下四步:
第一步:将个体从他的社会环境中孤立出来。所用的方法大多是一样的:“圣战”洗脑宣讲(通常通过互联网进行)让年轻人相信,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谎言的世界里,成年人和社会都在对他们说谎。这些谎言来自于那些所谓“买下地球”的秘密组织,他们最常引用的对象就是犹太复国主义者、光明会以及共济会。在这样的宣讲中,真实的社会现实与那些无法被核实的成分相互融合,让年轻人难以分辨。通过这一步,被招募者会对他周围的一切产生深刻的怀疑。
“圣战”洗脑的第二步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只有让一个人投入到腐败罪恶的世界中,他才有可能重生。只有真正的伊斯兰教徒才能从堕落的世界中“涅磐”和“苏醒”,而这就是“圣战”洗脑所灌输的核心观念。被招募的年轻人会收到一条非常清晰的讯息——他是那些“清醒”的人群中的一员。此时,集体的观念被推销给了被招募者,在这种外衣的掩护下,被招募者的个性和身份很快就会被抹杀,并以集体身份代替。
第三步,被洗脑的年轻人完全屈服于“圣战”组织激进的意识形态。他相信自己被“真实”的庇护群体选中并被接纳。“圣战”组织的“纯洁”和“无上”的概念对他有绝对的影响力,“圣战”组织规定不接纳思想与其不一致的人。
在这种逻辑下就会顺理成章地出现第四步:泯灭人性。这是对自我和他人人性的泯灭。根据集体的“无上”性,必须要消灭他人。在他们看来,所有那些不遵循“开化”与“重生”道路的人都不是人类,把他们杀掉并不算犯罪,甚至是一种职责。
重新建立情感联系
一旦被招募者听信了“圣战”洗脑宣讲,脱离了周围亲友并打算(或已经)投靠“伊斯兰国”时,如何才能让他重新与自己的过去以及家属建立联系,并展望未来的生活呢?
脱离“圣战”组织的过程从一个最基本的步骤开始:重新在受害者和家庭间建立情感联系。这就包括让受害者重新回忆起他与家庭间的纽带。但是问题在于,这些记忆大部分被封存或者摧毁了,以至于当受害者家里人寻求帮助的时候,他们间的联系往往已经被彻底切断了。孩子已经不再把父母当父母,想要唤起过去的情感就必须花相当大的耐心,而且要进行非常细致的工作。
幸运的是,人类的大脑总是保存着过去情感的微弱线索,而这些线索能在意想不到的时候被唤起。为了重拾这些片段,家长必须反思那些孩子生活中最深刻的元素,并自问孩子当时是在怎样的亲子关系中感受这一切的。过去的回忆能够唤起被招募青少年幼年时在家庭生活中的情感经历。重拾亲子关系是去“圣战”洗脑的第一步。
在此期间,家长必须经历一段孤独的时期。“圣战”组织激进的宣讲造成的破坏常人难以想象,一些孩子会毁掉家里所有的相片,打碎家里的电视或者绝食。接近他们心灵的唯一大门只剩下极少的破碎的线索:也许一张被放大洗印的、随意摆在家中的童年相片就会唤醒孩子。只要有耐心,孩子会慢慢地重新产生感情反应,渐渐地开始与家长对话。
此时家长的反应必须敏锐。一个被招募的男孩的家庭就是这种情况:这个男孩当时正在被极端主义洗脑,他将所有的矛头指向酒精,因为“圣战”招募者告诉他要让家里没有任何一丝酒精的痕迹。除臭剂、香水以及一些食品都遭受了同样的“厄运”,几个月来,家长一直谨慎地试图唤起孩子的情感,直到有一天,这个男孩送给母亲一瓶香水作为母亲节礼物。这位喜极而泣的母亲给救助者打了电话,
救助者联系了三个曾被招募者一同去现场,他们三人通过与救助者问答的形式讲述了各自的经历,就像他们当初来找救助者是为了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一样。他们解释道,当他们被招募后突然发现,现实与“圣战”组织描述的截然相反。他们被招募的过程是量身定制的(人道主义、性虐待、死亡焦虑)。
面对这些与自己的情况如此相似的证言,面对着这些“同伴”的经历,这个男孩终于开始觉察到自己所经历的“圣战”洗脑的步骤,并意识到“圣战”宣讲所许诺的未来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这三个迷途知返的被招募者给出的信息十分清楚:在“伊斯兰国”,他不会见到被许愿的东西。他的梦想只是步步逼近的地狱而已。
此时此刻,这个男孩终于开始思考,展开自己的分析、反思、剖析和回想。面对令他震惊的现实,三小时后他彻底动摇了,终于投入了父母的怀抱。
他终于产生了情感和认知的动摇。这个少年向救助者揭露了整个“圣战”招募网。他的人生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因此救助者当时认为他已迷途知返。
但两周后,这个被去洗脑的男孩再次给救助者打电话,他指责救助者试图让他“昏睡”,并对救助者进行了各种谩骂。在被去洗脑之后的任何时间点,他都有可能会重入歧途,因此至少要等待6个月才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催生怀疑是关键
上述例子说明,这些被招募者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彻底从洗脑中走出来,所以救助者就必须让他们能够问一些真正的问题,并时刻进行反思。让他们自问谁说了真话,到底谁能够相信,进行有益的质疑。
我们现在认为,能够让年轻人走出激进思想的是现实与他們的信仰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如果说去“圣战”洗脑宣讲也是必要的话,那是因为它种下了怀疑的种子,而这种怀疑逐渐被第二个、第三个见证人所证实。理解这种怀疑的运转机理是去“圣战”洗脑法的关键因素。在参加六个月的“圣战”洗脑“幸存者俱乐部”后,受害者必须能够意识到“圣战”宣讲与现实的十来个矛盾之处,才能说明整个行动是成功的。
实地考察同样能催生怀疑。就以一个跑去参加“圣战”的女孩为例,她以为等待她的是一个这样的世界:所有人都和她一样善良并且喜欢她。但她刚刚抵达那里就吃惊地发现,她的同伴互相传递印有“伊斯兰国”图案的手表和T恤衫,背挎着AK47步枪,开着豪华的汽车。期望与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尽管此时的她对“圣战”产生了强烈的怀疑,但尚未完全看清现实。不过只要心中的怀疑不断累积,理性就迟早能恢复。
从“圣战”洗脑制造的“牛角尖”中钻出来是可能的,被帮助过的大多数家庭都做到了这点。现在,“圣战”洗脑机正在全速开动:每周至少有五个家庭打电话报告“圣战”洗脑。而这只是冰山一角。对于家长来说,面对网络的攻势,采取主动的姿态是很有必要的。政府也应尽全力监管“圣战”网站。
(《环球科学》2015年第12期 东尼亚·博萨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