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门初启时:外国人想晨练也会主动“请示”
2018-09-06
一个美国旅行团刚下飞机,被安顿在北京饭店。吃过晚饭,一对中年夫妇悄悄找到杨冠群,带着试探的口吻问道:“在美國,我们俩每天早上都有跑步的习惯。刚才大轿车路过天安门广场,离饭店不远,我们想明晨开始到广场跑跑步,不知可否?”
改革开放打开国门后,许多西方知识界人士都抱着好奇的心态,想了解被封闭了20多年的这个“共产主义大国”到底是什么样子,来华参观游览的西方客人逐渐增多。由于长期隔绝和海外的歪曲宣传,不少人还是带着几分疑虑,甚至是抱着某些风险准备跨进中国大门的。
外交部离休干部杨冠群当时被国家旅游局从外交学院借调过来,负责外国游客的接待工作。近日他撰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在接待外国游客时发生的种种趣事。
去天安门跑步主动“请示”
一个美国旅行团刚下飞机,被安顿在北京饭店。吃过晚饭,一对中年夫妇悄悄找到我(杨冠群),带着试探的口吻问道:“在美国,我们俩每天早上都有跑步的习惯。刚才大轿车路过天安门广场,离饭店不远,我们想明晨开始到广场跑跑步,不知可否?”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还需来“请示”?但细加琢磨,觉得情有可原,因为他们来中国之前受到了“到了中国行动不能自由”的提示。
在北京尚且如此,到了地方上,客人的顾虑就更多了。好在凡是集体活动都有接待人员陪伴,他们尽可放心。但自由活动时间,个别人想到街上走走,了解点风土人情,或采购点手工艺品,却往往放心不下,不敢单独行动。
他们的印象是:中国对外国人控制严格,与中国人打交道时,如果出现误会或意外,语言又不通,会有被“拘留”的风险。因此,他们每次外出总是拽我同行“保驾”。
我尽力而为,即使在公共场所,也总是同他们保持某些距离,从外围上给予照应。目的是给他们安全感,同时也创造一种比较轻松自然的氛围,以便他们同群众自由接触。
看见国人戴口罩以为有疫情
每个来华旅游的客人都带有照相机。但奇怪的是,开始时他们都战战兢兢不敢动手。原来客人心有顾虑,出发前常有“熟知内情”的人提醒:到了大陆不要随意照相。
经我们陪同人员耐心解释,他们才一块石头落地,快门噼噼啪啪按个没完,但有时又不免出格。主要是有些游客为了猎奇,专门找落后镜头拍——小脚老太太啦,要饭的小孩啦,卖力气的“苦力”啦,孤苦的残疾人啦……有时,我实在看不过去,只好出面干预。多数人会意,就罢手了。
某年冬天,我负责接待一批加拿大客人。车走在上海南京路上,我发现许多客人交头接耳,面带惧色。我赶紧问出了什么事。客人先是吞吞吐吐,后来一个大胆的先生贴着我的耳朵问道:“上海发生瘟疫了吗?”他说,不然的话,路人何必都戴口罩?
于是,我放大了嗓门解释道:“中国人冬天有个习惯,出门戴个口罩,一是保暖,二是防御感冒。”
客人们这才松了口气,气氛重新活跃起来。原来,来前曾有专家提醒:中国境内疫情多多,去了小心点。后来,一位妇女抱歉地向我解释,在他们国内,只有医务人员工作时才戴口罩,误会了。
最感兴趣的是到百姓家考察
海外来客们最想了解的问题之一,是中国人是否拥有私人财产。
实行人民公社后,国外盛传大陆取消了一切私人财物。看见满街的自行车,他们不约而同地问:“这些自行车是他们自己的吗?”
有时,我只好现身说法,用我自己的例子向他们说明真相。但对于陪同人员的解释,客人们仍是将信将疑。
他们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家访”——亲自到百姓家中进行实地考察。我陪客人们做过多次家访。每回他们都兴致勃勃,不厌其烦地提问。
只有当他们确知接待主人同子女或父母生活在一起,如果分居也经常交往,他们才相信中国的家庭制度没有像西方宣传的那样,在共产主义制度下崩溃了。只有当他们亲眼看到各家各户摆着使用中的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才相信中国人可以拥有私人财物,甚至房产。
“围观”外国人是常见现象
经过多年的隔绝之后,中国的广大群众对于突然出现的“洋鬼子”也有个适应过程。“围观”是最常见的现象。
外国游客走在街上,总是被路过的行人团团围住,而且随游客的进退而移动。有时在公安人员劝导下,人群散去。过不了多久,又被新的人群包围。有的路人虽不围观,也排列成行,驻足观看。群众只是默默地看,悄悄地议,从不同外国人搭讪,形成一种奇特而尴尬的局面。
许多客人感到很不自在,反映说:“我们成了动物园里的动物了。”
有一次,我们前去长沙郊外的一个村子参观。走近村子时,远远就望见街上的孩童四处奔跑,贴近时只见沿街农户纷纷伸出半个身子,朝我们的方向窥视。谁知走进村子,一路只听得此起彼落、沉重而急促的关门声。
再细看,家家门户紧闭,街上杳无一人。我突然想起抗日电影里“鬼子进村”的镜头,如果这些游客是“鬼子”的话,我可不就是“汉奸翻译官”了!
美国团里,一名青年男子身着一条牛仔裤,裤脚是毛边的,双腿膝盖上还留了两个大窟窿。这位青年人恰好坐在一个塌下的沙发上,窟窿被膝盖顶着,露出了白嫩的肌肤,愈为招眼。在座的中国人莫不把视线投向青年人的膝盖。许多人在想:人说美国人有钱,这个美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花了多少路费,还买不起一条像样的裤子?先生见他的“破裤”为众目所视,也不好意思起来,几次把腿缩回,但他的坐姿仍无法掩盖裤上的大洞。最后无计可施,只好用两手把膝盖捂起来。第二天起,我就见不到那条牛仔裤了。
通过旅游参观,在一定程度上,外国游客消除了来华之前对中国的误解。在他们的印象中,中国百姓对外国人比较冷漠,但不排外;市面上供应不充裕,但社会治安良好;国家科技不发达,但人民勤劳智慧。离去前,他们表示:此行过得很愉快,受到很好的接待,很有收获。事实上也是,我接待过的团队从未发生意外或与中方发生过别扭。
(《北京文摘》总第1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