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斗剧为何牵动现代人的心

2018-09-06

新传奇 2018年38期
关键词:延禧移情宫廷

宫斗剧可谓是国产剧中市场成功率最高的类型。以后宫为戏剧环境、以勾心斗角为主要情节的宫斗剧就像永不过时的时尚符号,让观众一次次“吐槽”,却又一次次虔诚地坐在电视机前。那么,人们为何爱看宫斗剧呢?

从影视剧《金枝欲孽》《甄嬛传》到《延禧攻略》,以及近期播出的《如懿传》,宫斗剧就像永不过时的时尚符号,让观众一次次“吐槽”,却又一次次虔诚地坐在电视机前,好像吃重庆火锅似的,一边被辣得冒汗,一边又大喊过瘾。

距离产生美,人物塑造更具戏剧张力

宫斗剧可谓是国产剧中市场成功率最高的类型。在《如懿传》之前,没有哪一个电视人会想到一个宫斗剧可以卖到近13亿的价格!这个天价证明了宫斗剧在中国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商业价值。

那么,人们为何爱看宫斗剧呢?

被定义为以后宫为戏剧环境、以勾心斗角为主要情节的宫斗剧,它的背景首先是皇宫,里面的亲王、妃子各个身着华服,住在华丽的宫室之中,从简单的洗漱到吃饭、睡觉,每一样都透着高贵与精致。这和一般民众花几块买菜钱都要锱铢必较的生活景况相去甚远。

如瑞士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所言:“审美需要适当的心理距离。”宫廷生活和普通人日常之间压倒性的差距,反而使人能够放下比较的得失心,怀着纯粹欣赏的心态去观赏。

所以人们爱看宫斗剧,是因为能通过距离,得到审美的快乐。

此外,以古代为背景的宫斗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历史题材电视剧,但又不完全尊重史实热衷表现历史的深刻性。这种在历史背景下进行着“戏说”成分较重的现代人演绎,让宫斗剧“旧瓶装新酒”变得通俗,成为大众审美中的一员。

因此,宫斗剧从内容上表现的是现代人的情感和体验,剧作家有意把意识形态放在古代背景下让它具有“伪”历史性,就是赌准了观众会喜欢在历史背景下进行现代人的思考。原因有三:观众对中国历史与生俱来的好奇与念念不忘;观众热衷于对史实的调侃戏谑;观众产生的观剧矛盾心理,即現代人游走于严肃和游戏间的生活体验。

基于此类世界观下,宫斗剧的人物立项就变得极其有优势。后宫佳丽三千,世外观众千万,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剧中女主角,女主角光环下的其他女配能够势均力敌而不是立刻被“吊打”,这样的戏剧张力才有看点。

这种戏剧表演独有的艺术张力如果放在现代戏或年代戏,几乎都是剧情到达高潮或者情节重大转折点。但在宫斗戏中,每一个单场戏几乎都有一个“主子”,《延禧攻略》中,小到一个和狗抢猪肉脯的太监反抗总管,观众都会看得来劲,而得知他后来和女主角还有对手戏那就更加期待了,这就是宫斗剧的魅力。

此外,女性题材宫斗剧是女性题材电视剧与宫斗剧的结合,既以女性角色为主要叙事线索,又将其放置于古代宫廷这一历史时代的特殊场合,还原了封建时代女性地位与身份的斗争,体现了现代人对于女性角色寄予的期望。现实中愈发上升的女性形象则为宫斗剧推波助澜,宫斗剧剧作者“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创作也许倒成了一种无形的剧作法则。

善于用心理学把控观众焦虑的心理推动剧情发展

借由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定时炸弹”理论:“如果画面一开始炸弹爆炸死了很多人,观众不会很惊讶也没有什么感觉。如果一开始一个人在桌子旁悠闲地坐着,而桌下有一个定时炸弹,那么观众的心就会被紧张起来,时时刻刻想着这颗炸弹。”

宫斗剧善于用心理学把控观众焦虑的心理推动剧情发展,一步步揭开谜底。《甄嬛传》中的纯元皇后作为一个从未露面已故去的角色却占有巨大的戏份,一直是引领剧情发展的重要线索,这种设置其本身有种戏谑的意味,现世人受制于往生人,却更显得后宫生活对人极大的束缚。

好的剧情是让观众猜不到答案,而在逐渐深入剧情的过程中恍然大悟有意外的收获。而当所有疑点被理清,真相重见天日,结局主角归位回忆人生的那一刻,宫斗剧中渗透出的男权社会中女性悲剧的控诉展露无遗。

移情使人入戏,入戏使人移情

宫斗剧的要素,除了宫廷就是人际之间的权谋、尔虞我诈的政治角力。

就像当年《金枝欲孽》的海报台词“宫廷内,是非地,斗争不断”,但下面才是重点,“道尽人情冷暖”。

“移情”一直是“爆款”作品不可或缺的创作元素,一部容易使人移情的作品,意味着能够通过作品本身的内容,让人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每个人都可以在剧中的某个角色身上看见自己,或是看见某个影响我们生命的人。这样就会让我们不自觉地带入,深深入戏。好比在《延禧攻略》中,有人能在富察皇后身上,看见自己故去母亲的影子,回想起曾经受过的那些关怀。所以在皇后受难后,更容易为角色同仇敌忾,希望在戏剧中看见害死皇后的人受到惩罚。

哲学家让·保罗·沙特说,人最大的自由就是活出真实的自我。

但真实的自我随着人的成长、社会化而受到不断压抑。通过宫斗戏的移情,也激发了我们活出真我的冲动,使自我某些长期压抑的欲求在看剧中得到满足。

比如《延禧攻略》的女主角魏璎珞想法正派、性格泼辣,同时兼具智慧和能力,可以在群体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样的“大女主”角色设定很迎合现代观众的心理,尤其是随着城市化进程而产生的年轻市民,因为生活得过于压抑,从小接受的又是市场化、个性化的教育,他们内心的“怼劲儿”很强,而魏璎珞就代替他们弥补了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缺憾。

过程再激烈的宫斗剧,最终的结局也得让所有的角色各有归宿,就像一个人的人生,从少年的热血、青年的奔放、中年的和缓,走到老年的静默。

观众欣赏了一段艺术表演,同时在移情的过程中,得到了情感上的满足。就算毫无感动,能够在生活中多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也算从剧里得到了点安慰。每次观影都像一段心理疗愈的过程,伴随一部剧的结束,观众彷佛完成了一趟心灵之旅。

(《光明日报》2018.8.28等)

中华宫廷秘史

本书内容新颖,资料翔实,涵括了可靠及时的历史研究成果,许多史实都是首次独家披露,扣人心弦,足以震撼读您的心灵。其中,部分细节还被深挖细谈,让您尽情领略宫廷的风采。

猜你喜欢

延禧移情宫廷
锋芒毕露的法国宫廷画家
斯洛特的移情机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
测你会足《延禧攻略》中的哪个角色
2018年,香港最关心《延禧攻略》
调查
第六道宫廷古法白米饭
于正新剧《延禧攻略》开机
宫廷古法白米饭
心理咨询中如何识别和应对反移情
“病”友们的宫廷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