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策划师:我如何让孩子沉迷其中

2018-09-06

新传奇 2018年38期
关键词:贴标签玩游戏惩罚

前不久,一则消息在朋友圈刷屏:游戏成瘾正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精神疾病。在你身边是不是有沉迷于游戏的孩子?孩子们为何会对游戏上瘾?我们该怎么做?来听一位游戏策划师的自述:“我是如何让你的孩子一步步沉迷的?”

孩子沉迷游戏的本质

越来越多的家长问我(游戏策划师)孩子网瘾的问题。我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资深游戏策划师,不得不说,商业化的网络游戏,无不是为让玩家沉迷所设计的。

游戏有成瘾问题,这不可否认,家长和游戏的对抗其实是对孩子在现实和虚拟中的争夺,现实给的越少,虚拟里获得的就越多。只是人们对抗的方式越来越原始和低效,自身既没有经验,对游戏也不了解。

为了让玩家沉迷,我们做的功课比各位父母要深入得多,这根本不是一个维度的对抗,所以无奈是大多数父母的感受。百万玩家的数据和调研在我们的数据平台上随时可查,我们的每一个改动都和数据有关,我相信我比你更了解你孩子的喜好。

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孩子为什么会选择玩一款游戏?其实,游戏是一个把复杂事物条理化的产物,游戏的很多玩法设计都源于生活、来自于人性,只不过设计者将规则设计得比现实更清晰、反馈更明确、更洞悉玩家想法。所以玩家在游戏中会有爽、满足、实现了的快感,这是在现实中难以获得的,这也是孩子沉迷游戏的本质原因。

商业化的网络游戏,新手引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简单来说,就是设计非常多的细节目标,让玩家按部就班地达成,并给予奖励的过程,以达到上手游戏的目的。

同样是让你的孩子学东西,游戏策划师通常花费数月把每一个环节都以数据为指标来打磨,大到整个流程,小到一个按钮,都是为了你的孩子能继续玩下去。这个指标,及格线一般是第二天保证40%以上的玩家能再上线,我们称之为次日留存。相同的还有七日留存,所以说为什么游戏往往都有7日签到,或者30日签到。此外,设计者是专业的,而且有大多数家长都没有的耐心。

很多人问我,作为游戏策划师,你的孩子玩不玩游戏?我的孩子当然玩游戏,不但给他玩,我还买更好的游戏让他体验。最开始让他玩植物大战僵尸和我的世界,去年开始玩王者荣耀,现在又在玩奥德赛。

为什么他不和同龄人一起玩王者荣耀?当你见识越多,就会对越低级的刺激不敏感。眼界的提升,会让人发觉过去非常喜欢的东西,不过是沧海一粟。

我给我的孩子制定了一套上学的新手引导,在三年级刚上英语课的时候,我只需要他及格,便奖励他一个月的零花钱。他们班只有不到六个人不及格,他很轻松地完成了目标,我立刻给他兑现了奖励。在游戏行业我们管这叫首充,只需充值几块钱,可以享受数倍于你充值的奖励。因为我们发现,只要充过一次钱的玩家,充第二、第三次的概率会非常高。

玩家始终需要被引导,不然就很容易离开游戏,孩子也一样。就像七日登录,又比如每个赛季你上了黄金段位就送你的“英雄皮肤”。

每一次目标无需太难,太难会适得其反,保持在一个个稳定的“画饼-完成-奖励-再画饼”的小循环中,让人始终在追求。

兑现奖励后,我要求我的孩子拿70分,除了零花钱以外,只要他愿意每天记几个单词,我每天都会允许让他玩一会儿游戏。一旦他进入了这个循环体系,成绩变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贴标签

之前有不少家长找到我,说他的孩子沉迷游戏,但当我问“你孩子在玩什么游戏”的时候,他说不知道,其实十个家长里面有九个不知道。

家长觉得游戏太厉害,他们对此束手无策,其实本质上还是家长对游戏不了解。知己知彼的道理大家都懂,站在游戏策划者的角度看,游戏一般会通过这两个技巧,让孩子留在游戏里。

首先就是贴标签。人们反感别人给自己贴标签,但往往会自己给自己贴标签,这是一个快速定义自己的好办法。作为策划师,我们给玩家贴了很多标签,比如二次元、竞技、90后、社交等。我们通过标签来筛选出谁到底会成为我们游戏的玩家,并为我们付钱。

当然,如果我立刻让你给你的孩子贴标签,你可能会发现对他一无所知,除了说他沉迷游戏,不爱学习以外。用标签的方式拆解一个事物,找出里面的联系,你便会心里有数。

我的小表妹今年读初三,春节时我发现她在玩王者荣耀,暑假时还见她玩,现在已经轻车熟路了。“重点初中、爱漂亮、成绩不错”——这是我给她的标签。初三的压力不小,她怎么有心情玩游戏?后来她约了一个异性好友一起玩,小表妹约他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他长得好看”。所以我小姨在担心她会不会沉迷游戏考不上好高中时,我则在担心她是不是恋爱了,我只是多得到了一个标签,问题就能找得更精准。

懲罚与奖励

标签越来越多,我们就可以模糊地看到下一步的走向,以及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儿。许多家长想通过惩罚孩子来阻止其玩游戏,可惩罚方式很容易将自己摆在孩子的对立面。其实,惩罚孩子可以,但不要拿走属于他自己的东西。

在游戏设计中有一个常识,策划几乎不因为玩家没达到目标,而把他已有的东西拿走来作为惩罚,相反是许诺一个奖励,你达成了才能获得。比如打死Boss(强大角色),你就能获得相应的金币。但也不会因为你没打死Boss,策划师就会因此惩罚你没收你的装备,这样会带来极强的挫败感。

惩罚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一件严重的事情,在游戏中我们也极少惩罚玩家,哪怕你玩得再烂,我们都会告诉你:你玩得不错,还有以下几种办法可以让你变得更强。如果我的孩子反复受到惩罚,他会觉得这事不适合我,他会逃到一个天天夸他很厉害的舒适区中去,而这往往就是游戏。

那如何奖励孩子呢?简单来说,送孩子东西时要谨慎。首先游戏策划师永远不会偷偷或者无缘无故地送你东西,背后始终都会有利益诉求的,不管是期待你多上线也好,期待你想充钱也好,而且大奖励在送之前,都会先画个饼,告诉你想获得是有条件的。

游戏中的奖励是希望你记住我们对你的好,让你心情激动,能够明白这是我们奖励你的,而不是我们欠你的。如果你给孩子的奖励被他认为是理所应该,他也许会因为哪天买不起最新的苹果手机、买不起想要的玩具车时怪罪你太过抠门。

那么我们可以给孩子什么奖励?我们可以送孩子手机、游戏机的使用权,但直接赠送手机、人民币、游戏机则不行。我们要投其所好,但要记住,这些奖励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使用范围,人民币就是没有使用范围的奖励,你不知道他是攒着买手机了,还是消费到游戏中去了,它能实现他所有的目标。奖励的目的是它能让孩子获得短暂的快乐,满足他的某一个需求,但过去就没了,下一个目标又在眼前。

想清楚什么是你的孩子想要的,利用它和你的孩子站在一起,完成你们想要的目标。哪怕孩子要买手机,在你眼里这不就是个塑料小人吗,那你自己也要明白,你买的价值不是这个塑料小人,买的是你的孩子达成目标所付出的努力。

当然,游戏设计极为复杂,一款游戏往往是近百人的打磨才得以呈现,是一个充满了利用人性弱点的集合,并非三言两语可以将其剖析清楚的。目标的拆分和建立,让人可以持之以恒地坚持。拆解标签让你找到沉迷游戏的根本原因;奖励和惩罚,让你在张弛中找到引导孩子的平衡点。

游戏如此,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家长指望孩子忽然开窍,是非常不现实的,因为这并不能解决他沉迷的问题,最有可能帮助他从根源上改变的,就是家庭。

(《华声》2018年第7期 乔治王/文)

猜你喜欢

贴标签玩游戏惩罚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
回到古代玩游戏
Jokes笑话
我给酸奶贴标签
贴标签
谈对青少年“贴标签”的现状及影响
浅议“贴标签”效应在教育中的运用
真正的惩罚等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
玩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