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
2018-09-06冯磊
冯磊
十年之前,适逢2008。
那时,我已三十有余。在发了一番感慨之后,我问自己:下一个十年,会是什么样子?
我不能回答我自己。
记得1998年,也就是香港回归的第二年。那一年,我二十出头。也曾有意无意地问自己:下一个十年,会是什么样子?
之所以作如是问,其实是骨子里还年轻,怀揣着种种希望与热情。
1998年,我在写诗,并因此结识了几个写诗的朋友。那时候,互联网还是个新东西。两年之后,我所在的小城才开始出现第一个网吧。之后,那些疯疯癫癫的女孩子才开始用ICQ约会与聊天。
1998年,我在同事的撺掇下开始出入县城的邮币卡市场。当时,市场上民居类邮票很多,我的同事抢购了几套“何香凝”。他对我说,明年澳门回归,至少還有一波行情,应该买进一些香港回归金箔张。
后来,他以400多元的价格吃进了几张金箔小型张,并因此被深度套牢。20年后,这种小型张在网上售价只有65块钱人民币。
今天看来,1997年以后,持有该小型张的人在每一次邮市高潮的时候抛出都是对的。但是,总有无数的人心怀侥幸。
这件事让我领悟到:任何一种巅峰状态的快感,都意味着巨大改变的开始。
2000年,我所在的小城出现了第一家网吧。
那一年,我们单位发不起工资了。有朋友在媒体打工,问我是不是愿意写点小品文什么的补贴生活,写好后可以传真给他。
为了节省发传真的钱,我在网吧自学了汉字ABC输入法。之后,花一个小时敲下了一篇千字文,并用邮件发给了对方。那一次上网花了2块钱,是发传真的十分之一。
那一年,国内网站上汉语诗歌写作已经进入萌发期了。榕树下、橄榄树、蒲公英……很多诗人没事的时候都喜欢到网吧去聊天、发帖子。
其中的某些人,后来成为文坛上的“腕儿”。
2000年前后,是BBS的天下。最流行的词语,是斑竹(版主)、灌水、拍砖、骨灰级网虫。
有家名叫乐趣园的网站,专门经营免费BBS和聊天室。最辉煌的时候,这家网站旗下集结了国内近百家文学写作论坛(以诗歌写作为主),为一时之盛。那时候,几乎所有诗歌类BBS的聊天室里口水四溅。大家不仅讨论诗歌,也互相拍砖、骂人。脏话连篇。当时的一个流行观点是:我骂你,因为我看得起你,至少你值得一骂。但是,因为“值得一骂”的太多了,所以聊天室里脏话横飞。
2003年,乐趣网开始向穷文人们收费(每个BBS一年360元)。乐趣的BBS一下子就没了乐趣,大家都懒得开口了。再后来,乐趣网诗歌类BBS纷纷关张,它一度成为孤独和梦游者的聚集点,后因聊天室里的色情聊天被警告、关张。
2000年前后,腾讯的马化腾正四处游走,寻找资金。新浪好像还在六郎庄一带办公,各路豪杰纷纷云集在都市报的麾下。在北京,《新京报》还需要2年才创刊。
号称“一纸风行三十年”的《南方周末》推出了《新经济》版块,专门刊登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相关文字。那几年,《计算机世界》杂志和《电脑报》比较火。在每个城市的书店和报摊,最显眼的地方都摆着一大摞精装的《电脑报》。当时,《计算机世界》杂志曾经刊文,对互联网的“IN生活”进行了畅想。那篇文章里,作者告诉我们:如果我们饿了,在键盘上敲下几个字,5分钟内饭菜就送到家门口了。
那时候,大家还没有移动互联网的概念。手机,是用来发短信和打电话的。
2005年前后,BBS的热潮告一段落,博客兴起。后来,有人把2005年称为“博客元年”。新浪、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以及博客中国、天涯社区……都纷纷推出自己的博客版块,招徕各路写手。后来居上的腾讯公司,则干脆把每个QQ(ICQ的升级版)的空间做成了博客。
当初,有个叫韩寒的年轻人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脱颖而出。之后,他在新浪开了博客,以大胆敢言著称。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在新浪开了博客,上天入地无所不谈。他们中间的一些人,博客的阅读量后来过亿。
如今,这些都成为历史了。
2008年,我曾经写过一篇《四通八达的社会》。当时,有编辑问我:十年之后的你,究竟是什么样子?我想了一下回答说:应该更好吧……
十年,对于一个人而言,意义重大。但对于历史而言,犹如一瞬。
在时间的长河里,某些微小的细节转瞬就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同样在时间的长河里,历史仍然会沿着它自己的轨迹前进,不受干扰。
万千年来,人类社会总是沿着文明、富足的轨迹在前进。此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当然,我们的内心也因此变得更加孤独。
今年是2018年,又有人问我:下一个十年会是什么样子?
我想了一下,决定选择闭嘴。世事沧桑,岂是一句、两句话能够说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