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择很重要

2018-09-06王俊良

杂文月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祢衡谋士合作者

王俊良

“三顾茅庐”故事,典出《三国志》。刘备选诸葛亮,重在诸葛亮的“择”,“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正是基于这一选择,才有东汉末年“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汉政权”。

刘备选诸葛亮,在“才”;诸葛亮择刘备,在“平台”。俩人考虑的,都是未来。用现在的话说,有合作基础。这一点,见证“三顾茅庐”整个选择过程的关、张二人,不明白刘备这么做的用意。要“一把火烧了”茅庐,逼诸葛亮做“选择”。亏得刘备站位高,否则,诸葛亮《隆中对》之“对”手,很可能就要在曹操、孙权之间“选择”。

深谙选择重要的刘备,对关、张的行为提出批评。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看看,刘备的着眼点,是为合作者,打造能够干事的平台。后来的实践,更证明诸葛亮选择的重要。反过来,平台步步惊心、处处障碍,正确的得不到弘扬,错误的却左右大局,结果只有一个,逼着合作者“重新选择”。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官渡之战”中,袁绍的谋士许攸离开袁绍,重新选择曹操。许攸的这一“重选”,彻底改变了袁绍与曹操的个人命运,也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合作者“重新选择”的原因,无非两条,一是软环境,一是硬环境。具体到许攸,主要是软环境出了问题。

公正地讲,“官渡之战”参战双方袁绍与曹操,在军事实力与政治实力上,袁绍都占绝对优势。曹操唯一能跟袁绍比的,是能为“选择”自己的合作者搭建事业平台。战前,袁绍谋士田丰、沮授从战略角度,提出“不宜开战”的理由与若打就打“持久战”的建议。袁绍却以动摇军心为由,囚禁了二人。战中,谋士许攸依据战局,提出乘曹操后方空虚,分兵袭击许都的建议。

这个建议,后来令曹操惊出一身冷汗!可惜,袁绍猜忌许攸与曹操旧谊,脑袋差点搬家。许攸只好“重新选择”曹操!结果,许攸与曹操合作,乌巢粮道一把火,直接改写了袁绍与曹操的命运。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盛赞曹操“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选择艺术。

然而,深谙“选择”重要性的曹操,在“选择”上同样有失误。孔融推荐祢衡给曹操。面试那天,曹操正忙于公务。对祢衡的到来,既无“跣足相迎”,也无“问计于榻”。祢衡认为被轻视,对选择跟曹操合作的人予以嘲弄。本是“选择”的皆大欢喜,被曹操的傲慢与祢衡的偏见演绎成缠斗。刘备在“选择”上,也险些鑄成大错。庞统选择前来,刘备以貌取人,把他安排到一个边远小县。逼得心高气傲的庞统,差点儿“挂印归隐”玩失踪。

可见,选择之于人,会因时、因事、因势而变。即使同一个人,也会随着时间、地点和人物的不同,选择不同路径。刘备、诸葛亮的选择,固有标杆意义;曹操、许攸的选择,更重操作实效。前提是在契约框架下的平等选择。然而,刘备惨败于伐吴,曹操折戟于赤壁,诸葛亮、许攸们绝“无权纠错于事前”!缺了平等与契约,再好的选择,不过“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而已。

猜你喜欢

祢衡谋士合作者
有“德”的人
才华只在舌尖上
三国谋士贾诩:“跳槽”是个技术活儿
怎样是最好的合作者
扣子里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