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小学 “隔断门”风波背后

2018-09-06刘怡仙南方周末实习生方诗琪

南方周末 2018-09-06
关键词:教委姑苏苏州

南方周末记者 刘怡仙 南方周末实习生 方诗琪

“百年老校迁往新城,意味着苏州百年优质教育资源的延传与扩容。”

“力争通过教育布局的调整来优化人口结构,顺应姑苏区古城保护发展路径。”

南方周末记者 刘怡仙 发自苏州

南方周末实习生 方诗琪

2018年9月3日,全国中小学校开学首日。经历数次沟通无果,学生家长周亮还是把孩子送进了勤惜实验小学。

在校园内,每层教学楼的连接处都需要门禁卡刷卡通行,两栋教学楼之间竖起了一道临时建起的隔断门。正是这一扇门,将校园分隔成两个空间,一边是苏州百年公办学校勤惜实验小学,另一边则是用于安置打工子弟的立新小学。

十多天前,这道尚未完工的隔断被舆论称为“隔断门”。风波中,有不少勤惜实验小学家长公开抗议“学区房白买了”“粗暴安置”“剥夺我们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他们不希望当地区文教委把那些被称为“菜小”的学生突然安置过来。场外舆论指责他们自私,优越感作祟。

“城乡教育差距现实问题(通过这件事)戏剧性地凸显了出来。”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宋映泉如此评价。

而这一风波背后,还有苏州古城保护与发展的两难选择。十余年来,两所小学随着古城教育资源的调配组合,腾挪反转,命运相系。

不想被圈养

“我们不是什么‘富贵阶层。”周亮解释。“隔离门”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并未如勤惜实验小学家长所愿,帮助他们给教育部门施压。倒是“富人自私”的批评格外刺眼。周亮说,他2002年来苏州上大学,2006年大学毕业从事房产工作,现在每月车贷房贷要还一万多,“现在市场不好,我们这些家长压力更大”。

引爆这些压力的是2018年8月16日苏州市姑苏区文化与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区文教委”)发给立新家长的一纸通告。该通告称,因立新小学校舍租赁到期,立新小学850名学生将整体安置到勤惜实验小学内上课。

周亮等勤惜家长一下子就坐不住了。立新小学因与娄门菜市场相隔不远,在当地俗称“菜小”,属打工子弟学校。两个背景如此不一样的学生放在一起?他们不用买房就可以读勤惜实验小学吗?

没有家长能弄清楚这其中的原因。第二天,百余名勤惜家长赶到区政府询问情况,未获进一步的消息。此后几天,他们到区市两级政府寻求答复,但也没有结果,家长还与有关人士发生了肢体冲突。

不愿具名的多位勤惜实验小学家长说,他们担心“菜小”学生欺负自己的孩子,担心房价下跌,还担心两个学校颁发一样的毕业证书影响孩子以后上中学。

“核心的问题还是欺瞒,之前没有任何商量和告知。”周亮称,就区文教委决定在勤惜实验小学安置立新小学学生一事,在新生会上他们没有任何提及,也没有诚恳地出来解释。

不少勤惜实验小学家长在一个微信群里互通有无。有家长用几天时间梳理出了学校做法涉嫌违规的法律文件及事件脉络。

“我们家长既有经济损失,又被泼脏水。”周亮说,“我不歧视立新的学生”。

包括周亮在内的家长说,竖起隔离门绝非家长建议——卷帘门在8月19日的新生报到日就已经在修建,这应该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决定。

区文教委相关负责人称,他们从未改变沟通口径:立新小学因校舍租赁到期,无法继续办学,文教委迫不得已整体安置850名学生至勤惜实验小学,两所小学独立管理、独立校舍、独立师资、独立学籍。同时表示因他们与家长沟通解释工作做得不够造成误会,他们已安排上门家访,并敦促有关专职人员负责咨询。

而家长们想到的方案是给教育主管部门施加压力,要么把立新小学学生分流至各个学校,要么把我们(勤惜实验小学)分流出去。“如果以上都不能采纳,请拆除隔离装置,我们的孩子不需要圈养”。但是,“拆除的同时请考虑合法性,考虑立新小学的民办学校办学性质。”

失去学生的校长

在6公里外的姑苏区东北街15号——原立新小学旧址,立新小学校长徐兵坐在办公室里,“看他们怎么弄”。

在他看来立新小学并没有搬过去,徐兵自己与其余三位股东作为学校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没有一同迁至新址。

徐兵称,他是8月16日接到区文教委的通知,通知有两点主要内容:一是立新小学全体学生将集中安置到勤惜实验小学上课;二是立新小学的老师如愿意,可以留下来。在此之前,徐兵称他并不知道这些安排。

时间再往前推,立新小学房屋租约到期涉及一宗官司。2018年6月,原告立新小学房东——苏州姑苏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姑苏教投”),起诉立新小学要求其腾退东北街15号。2018年7月31日,徐兵接到了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书,立新小学败诉。

早就陷入官司中,为何不尽早寻找新的校舍?

徐兵给出的解释是,2017年6月9日,姑苏教投突然发来一纸律师函,称因周边环境因素,不宜再租房给徐兵办学。当月,姑苏区文教委即要求立新小学停止招收一年级新生。问题是,依照当年5月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有关会议,立新小学已完成一年级新生的预报名。此后,立新小学有新生家长到区政府反映情况。

迫于压力,2017年7月3日,区文教委找徐兵沟通情况,要求其做好二至六年级学生新学期开学工作。正是这一系列的变动后,立新小学2017年秋季教学工作仍在继续。

“我不说,他们也不说。”徐兵称,姑苏教投与区文教委后续再没有和他沟通腾清房屋的事情。

“徐兵的回复就是在‘想办法‘想办法”,区文教委办公室主任谢芳似乎颇感无奈。2017年6月9日,姑苏教投给徐兵递去律师函后,区文教委就已知悉这一情况,督促徐兵尽快找到新的办学点。

对房产价格敏感的周亮曾提出质疑:姑苏教投收回立新小学的房屋将做何用?

立新小学所处地段的房价已至4万元。姑苏教投是当地国资委旗下全资子公司,同属区政府管理。

“主要是安全问题。”姑苏教投总经理焦璐对此回应,立新小学校舍存在安全问题迟迟不予整改,迫不得已才予以起诉。她也坦承,区政府对这块地有城市发展规划,但立新小学腾清后还未确定最终用途。

学校命运流转

“隔离门”风波后,采访的记者来来往往。

徐兵从事教育办学13年。立新小学曾三次腾挪,中间曲折,倒也活下来了。徐称学校配合政府政策合并迁移,过去一直合作愉快。

2008年,苏州市打造首批70所“苏州外来打工子弟合格学校”,徐兵在桃花坞开办的300人学校与另一所民办学校合并,由当时的平江区政府安排,进驻原苏锦第一小学校址。同年,创办于1906年的百年老校勤惜实验小学因生源不足宣布停办,东北街15号校址废弃。

徐兵翻开第一次与平江区文体局签订的租赁合约,租借原苏锦小学校址,创办立新小学。租金每年30万元,一年一签,附加约定“房屋使用期限、非市政府拆迁等不可抗因素,校舍由立新小学使用”。

2012年,姑苏区启动政府实事工程,在原苏锦一小校址建一所公办小学,预计总投资约3.4亿元。同一年,徐兵开始着手寻找新的办学地点。

废弃的勤惜实验小学旧址此时“救”了立新小学一回,姑苏区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将东北街15号租赁给徐兵继续办学。2014年3月,双方签订合约,同样是租金30万元,一年一签。

原勤惜实验小学空间小,教室少,上世纪90年代的学校配置里,仅有一个篮球场作为运动场使用。立新小学不得不把原来27个班重新划分成24个班,每个班的人数大多在60-70人。网上流传的有立新小学学生坐在板房门边上课就是这么来的——教室不够用,徐兵就安排人搭建了平房,因生源太多,有学生只好挤到门边。

原立新小学毕业生苏丽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并非完全是班级合并导致单个班级人数上涨。苏丽所在的六年级有4个班,但通常多招了六七名学生,一年间学生进进出出,班级人数最高峰值达到70人。

2016年,立新小学腾出后建起的公办学校正式定名为“勤惜实验小学”,以延续百年学校的传统,校址位于姑苏区江天路128号。对此,有网友戏称:这是两所学校命运对调。

姑苏老城之困

事实上,勤惜实验小学与立新小学的命运流转,恰好映照了苏州古城保护发展中教育资源角力与调配发展问题。

曾有古建筑保护专家盛赞苏州古城保护得力,高75米的北寺塔仍然是古城的制高点便是力证。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苏州城市总体规划已完成了三轮修编。1986年版中,思路为“保护古城,发展新区”,建起了新苏州工业区;1996年版本则提出“园区、高新区同步发展”,“四角山水”的城市发展格局;2007年城市总体规划制定了姑苏区、吴中区等“五区组团发展”的空间格局。

现在,最有活力的当属有新加坡城市风格的工业园区,其次为高新区。限高24米的老城似乎难以动弹,一条不打眼的小巷也挂着蓝牌——“控制保护建筑”。外观的黛瓦白墙掩映不住古城内房屋水电的种种不便,有能力的年轻人往外跑了,到高新区、园区购买房子,成家立业。

在城市管理者看来,此时的教育资源布局是矛盾的。姑苏区内共有19所百年老校,周边的原住民正在逐渐减少,而外地打工者却越来越聚居于廉价租金的老城老房内,但他们不是需要户籍、房产的公办学校资源的主要受益者。

姑苏区文教委在2017年工作总结中称,正逐步缩小古城保护区内的积分入学开放学校、民工子弟学校办学规模,城东中心小学、大儒中心小学以及立新小学2017年一年级新生招生均列入缩班或者停止招生计划,“力争通过教育布局的调整来优化人口结构,顺应姑苏区古城保护发展路径”。

上述三所小学相隔不远,均在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与著名园林拙政园一带。城东中心小学2018年入学积分需达135分,名额不过15名。距平江历史街道不过百来米的大儒中心小学,今年宣布停招新生,附近居民评价大儒中心小学教学水平“一般般”。

苏州当地的房产公众号分析家长们的择校喜好,“因古城保护政策所限,大多姑苏区学校建成年限长,硬件条件不出色,使得这里的学区房不像园区及新区那么受家长追捧”。

人跑了,学校也开始往外建,老城才有松动。

2014年,勤惜实验小学在平江新城易地重建并配有附属幼儿园,建设规模为小学每个年级8个班,共48个班,占地24432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4亿元。

这是姑苏区第二所从古城迁到平江新城的百年老校。2009年,善耕实验小学率先迁至平江新城,并接收了苏锦一小部分学生,为立新小学搬至江天路128号腾出了空间。

媒体报道“百年老校迁往新城,意味着苏州百年优质教育资源的延传与扩容”。姑苏区里的城东中心小学校园面积4961平方米,搬迁至平江新城的善耕实验小学仅体育馆面积便达4114平方米;城东中心小学仅三道的塑胶跑道只能铺60米,善耕小学环形塑胶6跑道铺设250米,拥有47间多媒体教室。

据2015年《姑苏区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5年至2019年五年间姑苏区将新建46所中小学幼儿园。

腾挪过程中,多有牺牲。姑苏区文教委在2017年工作总结中还提到,“提前做好内部挖潜、资源扩容工作”,在户籍适龄儿童和流动人口随迁适龄儿童双双创新高的背景下,公办学校比预计刚需数量减少了1040人。以每年生均教育经费1.8万计算,每年可节省教育经费1872万元,六年共计1.12亿元。

难以言说的打工子弟

2018年8月29日下午2点,苏丽坐了40分钟公交车到了勤惜实验小学的侧门,蓝色的牌匾写着“立新小学报到处”。太阳正毒,苏丽没打伞,隔着铁门等着。15岁的她来给10岁的妹妹入学报到。

苏丽带的绿色封皮的小学生素质报告书里写着,新学期报到时间为2018年8月29日,校长盖章“徐兵之印”。她父亲并没有在8月16日收到“8月25日、26日到勤惜实验小学报到”的短信,这时才匆匆赶来。保安让他们过两天带好素质报告书和1000元伙食费再来,暂不用交学费。

同样在8月29日才得知立新小学搬迁的家长梁晓君没多想,孩子今年上六年级,不管怎么隔离,也就剩一年了,得咬咬牙上完。明年上初中需要的积分她还不知道够了没有,能不能留在苏州,一切是未知数。

他们的生活状态似乎应验了某勤惜实验小学家长的说法,“外来务工者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12岁的李俊是阿姨过来帮着报名的。孩子父母离异,父亲做热水器维修的工作,早上八九点出门,晚上八九点回来,收入勉强维持生活。李俊多半时间都被送到奶奶家玩,晚上再送回来睡觉,父子间交流甚少。

苏丽姐妹三个,因为超生,父母曾经躲躲藏藏,几姐妹也一度是“黑户”(没有户口)。苏丽在积分制实行的前一年上了初中,2015年在苏州上公立中学基本没什么要求。二妹苏梦也是立新的毕业生,父母没买社保,无法积分,如今她只能到民办中学上课。

8月31日报到日,南方周末记者再次见到苏丽,后边跟着一大一小两个晒得黝黑的女孩。她们的父母没有跟来。

两个妹妹在操场上疯跑,苏丽则像个大人一样处理好妹妹注册事宜。

“那个跑道真好,我们跑了一圈都不觉得累。”苏梦回来告诉姐姐,印象中同样的地方,立新小学的操场是稀疏枯黄的草坪;“每个教室都有投影仪诶”,她在教室里也有新发现。

苏琦坐在新教室的风扇底下,突然说“我很想学校能发我三年级的新书”。

“我们的教育者似乎对好的教育缺乏深刻的理解。好的教育一定包括包容和接纳与我们背景不一样的孩子。这样的概念我们讲了很多,但是缺少在这方面真正的推动。”宋映泉说。

(因受访者要求,文中苏丽、苏琦、苏梦、周亮、梁晓君、李俊均为化名)

猜你喜欢

教委姑苏苏州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一城一心,原创歌曲《姑苏同行》致敬苏州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虎丘剑池,流淌在姑苏血液中的音符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在偏城的山坡上
姑苏情
防范校园欺凌决不能“捂盖子”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与海淀区教委签订承办亮甲店小学协议
持偈不如吃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