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快的小精灵
2018-09-06庞博诚
庞博诚
雨前的燥热烦闷,和下文“雨中”的欢快景物,“雨后”的爽朗心情形成对比。
作文侧重写雨,雨前寥寥数笔,将风云、雷声简单交代,主次之分,处理得很巧妙!
拟声词最具现场感。“吧嗒,吧嗒,沙沙,沙沙”雨最开始一滴一滴地往下滴,接着就如蜘网般密集了。‘咚咚,咚咚雨点在变大;‘哗哗,哗哗有点瓢泼的气势了。你听出这相声词里的学问了吗?小作者多巧妙啊!歌儿、鼓点、交响乐,全是依据声音变化生成!三个疑问句,比喻拟人携手,又套用了排比,这么多修辞集体亮相,雨,能不生动吗?
内心跟着声音走。雨声这么悦耳,自然要解读了。“乐器多,变化巧,演奏水平高”,有感叹,有评价,有疑问。哈哈,这是给雨的一个大“赞”!
拟人化总起,下文就奔“玩”去了。
写雨,雨是主体,但只写雨的形、色、声、味、量,材料有限,行文会显得单薄。小作者很聪明,给雨搭建了一个“玩”的舞台,水面、树叶、草丛、荷叶都成了它的“娱乐场”,玩出了“动感”,玩出了灵动。再者,小作者把“荷叶上的雨”工笔细描,描画出了细节。动中有静,静中含动,辅以恰切的联想,说它是“欢快的小精灵”一点也不过分。我们常说的扣题,不是重复文题,而是像小作者这样,让“题”在语言文字中“隐形”——能感觉到,但是看不到。
七月酷暑,热啊!坐在屋里,我烦躁不安,闷得喘不过气来。心里想着,要是来一场大雨该多好啊!
哈,老天最懂我的心!一阵狂风呼呼卷过,乌云盖顶,天空的脸阴沉了,轰隆隆——几声炸雷在头顶响起。
“吧嗒,吧嗒,沙沙,沙沙……”是谁的歌儿这般清脆?“咚咚咚咚……”是谁的鼓声点这么密集?“哗哗,哗哗……”是谁演奏的交响乐如此气势磅礴?哈哈,夏雨这位“音乐家”的乐器真多!换一种乐器,就奏出了另一种情调。春晚,为什么没请你去表演呢?有点小遗憾。
雨点这小家伙可真会玩儿!它呀,在池塘的水面上挖出一个个小水窝,把树叶当成了滑梯,还躲在草丛里捉迷藏。池塘边上,碧绿的荷叶像个大软床,这从天而降的小娃娃一见,立马躺在上面打着滚儿,滑过来,滑过去,多自在呀!玩累了,就静静地躺着。嗨,一滴雨珠抓住荷叶的边儿,玩起了吊单杠,小心哟,危险!提醒的有点晚,它已经坚持不住了,“扑通!”跌落在池塘里,波动的水纹像朵花儿。
小雨滴太会打扮自己了!它们变着法儿让自己的衣服色彩翻新:滴答,跑到树叶上,哈,它套上了一件军绿装;“刺溜”一声,滑到了车窗上,它成了透明人;爬到人家车身上,马上变得黑漆漆的;大月季的红花上也有它,瞧,它变得光彩夺目了;落在土壤里,它就成了“土行孫”,虽然有点黑,但能打洞也不错……
雨来时猛,去时快。经它这一番逗弄,小草抬起了头,挺起了身。树木洗去了身上的灰尘,空气也变得清新爽朗。我的心,也清爽起来。
哈哈,干脆送给它个绰号,就叫“雷锋雨”吧。
还是拟人化,还是总起句。不过,小作者变招了。雨,无色无味。你要写出它的色,它的味,就得“借东风”,给雨找一个“色”“味”的背景。看,树叶上,雨是绿的;车窗上,雨是透明的;车顶上,雨是黑的;月季上,它又变成大红色的了。背景赋予了雨颜色,气味能不能依背景而生呢?
雨后,有物,有景,最重要的是心情。景物,是心情变化的铺垫。开篇的烦躁荡然无存,代之的“清爽”,这是小精灵悄悄送来的礼物。
结尾简洁,妙写了雨的作用。
总评
写雨,雨是主体,它的形色声味量的变化是描写的重点。但让雨变得真实立体,生活化,就需要把雨中的“物”的变化描画出来。描写雨中的“物”,是衬托放大雨的特点。这篇习作“雨”,声音是自身特点,而雨的颜色、雨的动态,全靠雨中的“物”呈现。其二,为了让雨生动活泼起来,拟人化的修辞和内心想象联想不可或缺。小作者对声音、动感的描写,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想”的内容与雨的特点如影随形,方法多变。雨,能“流光溢彩”,“想象”做了大贡献哟!
【作者系河南南阳市油田第五小学四年级学生,指导并置评:李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