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及理论贡献

2018-09-06王泽应

中州学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伦理思想习近平文明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伦理思想的指引和武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伦理思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集中体现,是党和人民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创造的伦理文明及其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精神旗帜和行为指南。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伦理文明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8)05-0001-06

党的十九大报告决议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这是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大历史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主体部分是“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伦理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习近平对伦理文明建设,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锻铸中国精神,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和社会主义道德观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集中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致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追求美好生活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伦理智慧。这一伦理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伦理思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即毛泽东伦理思想、邓小平伦理思想、“三个代表”伦理思想和科学发展伦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集中体现,是党和人民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创造的伦理文明及其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精神旗帜和行为指南。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个基本判断。这一判断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定位,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发展进程的一个新的历史定位。这个新时代与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既一脉相承,又有许多新的特点。

第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在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新起点需要新气象新作为,新阶段需要新谋划新理念,新时代需要新的伦理思想的指引和武装。

第二,世界关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价值多元化、信息网络化使世界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中国家崛起和发达国家相对停滞的状况日益改变着国际力量的对比,人类社会迫切呼唤构建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和发展格局。如何在大变革大调整的国际关系格局中保持战略定力,在变局中抓住机遇,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建设新型的社会主义伦理文明,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课题。

第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过去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必然要影响到人们的价值判断,并呼唤新的与之相适应的伦理思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始终是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和发展动力,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的性追求和价值理性。

第四,党执政面临的社会环境和现实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更加凸显,且只能系统推进,相互协调。新的时代要求树立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等新的发展理念,并用新的发展理念助推新的发展。“四个全面”与“五大发展理念”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伦理意义,迫切需要从伦理思想上予以概括与总结。

第五,“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的目标要求。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我们要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目标宏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呼唤伦理文明的战略谋划和策略设计,也必将催生和促成新的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这些新情况新变化,要求从理论上系统回答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伦理思想,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伦理思想“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此,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时代:那时哲学不仅在内部通过自己的内容,而且在外部通过自己的表现,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就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从内部通过自己的内容、从外部通过自己的表现,与现实世界发生着密切的接触并相互作用。它是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立于新时代并对新时代所面临的主要矛盾、道德问题、价值引领、伦理建构、文明走向等的深刻思考和系统回答,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内涵十分丰富,贯穿和渗透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文明诸方面,体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中,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全面继承和创造性发展。其中最重要、最富有创新性的内容,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和个人的梦的有机统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始基、为核心和根本的价值追求。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的实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体要义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把国家、民族的理想与公民个人的理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凸显了个体的责任和价值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意义,又活化了国家民族的目标和发展对于个人的意义。国家梦、民族梦的实现,最终必须要落实到个体美好幸福的生活之中,否则,谈不上国家梦、民族梦的真正实现。国家梦、民族梦与个人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体系,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梦的理想集聚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道德旋律,是凝聚了中华民族、中国人民集体意志的价值共识,建构的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2.弘扬中国精神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内在地要求弘扬中国精神、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质上是在为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铸造“国性”和“国魂”。这种“国性”“国魂”架构起“国德”的基石和梁柱,是国德的奠基石和顶梁柱。

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有的国家精神、民族意志、人民品格等的有机圆融和整体锻铸的精神价值体系,本质上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国家精气神的价值凝结,彰显出中国道德的精神风骨、气韵和价值感召力,烘托出中华民族和中国国家的大仁大智、大义大勇,体现出民族整体形象和国家形象的气势非凡,气量高远。

“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和价值体系中最根本、最重要和最集中的价值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彰显出社会主义的价值特质、价值导向和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应追求的价值理念或价值精神的凝练,凸显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核心价值意识和价值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社会层面反映出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和价值目标,含有对人类所创造的合理价值观念的现代继承与弘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是公民个人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和应当培养的道德品质。三个层面分别揭示出应当追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共同构成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

3.“人民至上”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原则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伦理思想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灵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在继承这一核心基础上对之做出了创造性发展,将其提升到“人民至上”和“以人民为中心”的高度,赋予人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主体地位和主导地位,要求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以人民为中心”,并始终以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接受不接受作为检测的标准。

坚持“人民至上”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原则要求:一是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完全是人民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结果。二是肯定人民群众的追求是改革的发展方向。改革与人民群众追求之间存在一种正相关的关系。“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③判断改革的好坏成败关键看是否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要,是否增进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只有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才是社会主义的改革,才能使改革开放取得胜利。三是肯定人民群众与党的建设的密切关系。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是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使共产党获得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资格和地位,一旦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就会寸步难行。因此,党要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提高自己的执政水平,就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原则,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黨建设好,使党始终成为人民群众利益、愿望和价值追求的真正代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遵循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做出的战略选择和追求的价值导向。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以人民群众的呼声为方向,以人民群众的标准为标准,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为满意。只有坚持并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原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获得不竭动力,党所承担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伟业才能顺利实现。

4.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三者共同架构起人们道德生活的精神大厦。其中,讲道德是基础,尊道德是核心,守道德是实质,三者是一个相辅相成、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基础上,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人们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人们的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

一是讲道德。要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引导人们凡事以道德为重,符合道德的事就去做,违背道德的事坚决不干,使道德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家喻户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尊道德。要将道德置于崇高、尊贵和神圣的地位,使人们树立起以讲道德为荣、以不讲道德为耻的荣辱观,从而礼敬道德、仰望道德。习近平指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④尊道德,最重要的是把道德作为第一位的评价标准,即坚持德才兼备德为先、德艺双馨德为尚、德能合一德为重的评价标准,使道德成为选人用人、立言立行、干事创业的第一准则。三是守道德。要坚守道德的底线,捍卫道德的尊严,维护道德的权威,使道德真正成为人们的精神自律和内在良心,成为人们精神世界中的支柱和依托。要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得起各种风险、挑战和考验,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扛得住风险,真正做到恪守良知,进而达到俯仰无愧的境界。

5.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并使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也受到国际社会推崇和称赞。”⑤“要理直气壮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⑥在习近平看来,中华传统美德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其中最有现代价值的当属“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六大德行,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⑦,使中华传统美德能够成为涵育中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资源。

一是讲仁爱。仁爱就是“爱人”,本质要求就是行“忠恕之道”。忠道就是积极地爱人,亦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内含着主动帮助别人有所建立和通达,成人之美,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恕道就是消极地爱人,亦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内含着如果不能对他人有所助益,至少不能伤害或损害他人的利益。仁爱在具体的道德生活中要求从孝悌开始扩展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进而达到仁民而爱物。二是重民本。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是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基本理念。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最终决定国家体系、政治稳定基础的,只有人民。“民本”思想揭示了深刻的执政规律,也是一种富有远见的政治伦理意识和治政美德。它不仅肯定人民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更要求把关心人民利益,满足人民欲求作为治政美德的重要内容。三是守诚信。诚实守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管子·枢言》将诚信视为治理天下的枢纽,指出“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贞观政要》有言:“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诚信立则下无二心,德礼形则远人斯格。”“不信之言,无诚之令,为上则败德,为下则危身。”⑧因此,在中国古代,诚信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国家立国之基。所以孔子有“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的价值判断,说明了诚信对于治理国家的重大意义。四是崇正义。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公平正义,公道正直。儒家追求“天下为公”“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唯公然后可正天下”。贾谊在《新书·威不信》中也说:“古之正义,东西南北,苟舟车之所达,人迹之所至,莫不率服。”崇正义是我国传统社会名、事、礼、乐、刑、罚等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集中表现。五是尚和合。和谐是社会政治治理的价值目标,合作则是达致这一目标的根本精神和美德。和睦相处,和谐共生,和衷共济,自古以来受到中华民族的高度肯定和推崇,并化为一种具体的行为实践。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民族关系一直是以和睦相处为主流,“各安其所,我尔不侵”“不贪其功,不贪其利”,数千年来逐渐成为各民族的共识。六是求大同。《尚书·洪范》最早提到了“大同”一词,用来描述王、卿士、庶民和天地鬼神同心同德的状态。《礼记·礼运》则描绘了一幅大同世界的图像,其主要内容为天下为公、讲信修睦、选贤与能、各得其所、世界太平。崇尚“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是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和千百年来中國人民为之不懈奋斗的信念。

中华传统美德还具体体现在个人处世美德、家庭生活美德、职业生活美德、公共生活美德、国家民族生活美德等方面,需要我们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先进道德的源头活水。

6.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和中国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新高度,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提出并逐步完善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已被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产生了日益深远的国际影响,为构建健康合理的全球伦理和国际关系伦理奠定了基础并指明了方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着现实世界的发展要求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以及高科技革命、国际贸易等的推进,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命运与共,越来越成为一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在这样一个地球村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考验和挑战,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不同他国和世界发生关系、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在这样一个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命运休戚与共的地球村里,近代西方那种以自我为中心、以邻为壑、零和博弈的思维难以为继,霸权主义、损人利己,甚至为了一国私利不惜发动战争搞乱他国或一个地区的行为,越来越遭到人们的反感和抵制。国际社会呼唤新的全球治理理念,迫切需要构建新的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就是在这样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提出来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极其丰富、深刻,主要内容包含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五个方面。一是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二是安全上,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三是经济上,坚持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四是文化上,坚持交流互鉴、和而不同,尊重世界文明发展的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五是生态上,坚持环境友好、绿色低碳,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除了以上六个方面之外,还体现在崇尚劳动、礼敬科学、反腐倡廉、德法兼治、德艺双馨以及重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诸方面,它们一并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理论体系并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理论贡献

習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源于当代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及其与之相关的道德生活实践,同时又是对这种建设实践和道德生活实践的概括、总结和指导,为新时代中国人民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了思想和行动的遵循,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向着更新更高的阶段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第一,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发展的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伦理思想、毛泽东伦理思想、邓小平伦理思想、“三个代表”伦理思想、科学发展伦理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坚持了传统又谱写了新篇章,体现着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习近平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道德生活实践相结合、与中国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开创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理论新篇。

第二,它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文明建设的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机地联系起来,提出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战略构想,并以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等新发展理念作为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伦理文明建设的基本价值理念,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进一步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文明的发展生机与活力。

第三,它开辟了人类伦理文明建设的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具有“合外内之道”的特质,既立足中国又放眼世界,既扎根传统又着眼未来,在传承和光大中华民族优秀伦理思想和中华传统美德基础上,充分吸收人类伦理文明有益成果,积极借鉴外国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伦理文明成果,并结合当代中国和国际社会两个大局予以整合创新,所提出的正确义利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其国际关系伦理思想,展现出宽广视野和博大胸怀,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价值选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强调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的包容互鉴、互相学习是文明健康发展之道,坚持认为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每一种文明对人类文明都有其独特的贡献,彼此之间应相互尊重而不应相互排斥,相互借鉴而不应隔绝,主张建设开放包容、“和而不同”的人类文明,这样的文明和谐论无疑是对人类伦理文明建设的重要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本质上是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和以问题为导向、以人民为中心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和思想创新之典范,具有坚守道德真理、传承伦理文明的继承性,与时俱进、引领未来的创新性,不忘初心、践行宗旨的人民性以及尊道贵德、求真务实的科学性特征,是伦理学领域中最能够凝聚共识、昭示前行方向,也最能够给人信心和力量,且能行稳致远的集道义、规范、美德、人格、至善于一体的伦理思想类型。更好地将这种伦理思想变成人民的自觉选择和行为风范,必将极大地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并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注释

①《〈科隆日报〉第179号的社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20页。

②④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68、173页。

③习近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103页。

⑤⑦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40、141页。

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39页。

⑧《贞观政要·论诚信》,《贞观政要》,王泽应点校,团结出版社,1996年,第258—259页。

⑨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9页。

责任编辑:思 齐

Abstract: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entered a new era. New era requires guidance and arming of new ethical ideas. The ethical though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of Xi Jinping i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thical thought of the classic Marx writers and the ethical thought of the Chinese Marx doctrine. The ethical ideolog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both inherited in the same vein and is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It is a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of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in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t ethical ideas, and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ethical civilization and collective wisdom created by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It is the spiritual banner and guideline for the whole party and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o strive for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 words:Xi Jinping′s socialist ethic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Marxist ethics; ethical civilization

猜你喜欢

伦理思想习近平文明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以儒为本与因时之变:颜之推的家庭社会伦理思想论
两方对特殊教育人文关怀的伦理思想
马克思伦理思想中的“道德”理念
欧茨小说《大瀑布》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