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硅谷不在纽约边上
2018-09-06许崧
许崧
想过没有,为什么硅谷——一个号称全球创新引擎的地方,会出现在硅谷?
假设有个世界级的专业规划团队要为美国打造一个引领世界的创新引擎,顺理成章的选择应该是纽约附近的新英格兰地区,对吧?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华尔街就在边上;创新需要工业体系做支撑,美国东北地区就是强大的基地;创新需要最好的大学提供人才,哈佛和麻省理工够不够?很多人有个错得离谱的观念,认为哈佛这种偏文科的大学无助于创新,麻省理工的天才们才有用。事实上,互联网时代最成功的企业之——Facebook,便由哈佛毕业的马克·扎克伯格创办。后来,扎克伯格还是带着自己的金矿跨越整个美国,跑去了硅谷。
硅谷并非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地名,而是指旧金山湾区南部的一片乡村。如果是人为规划,很难想象谁有如此超人的预见能力,能指着那一大片乡村说,这里能成为全世界的科技中心,顶级牛人会成群结队地搬来这里住下。可这一切偏偏就发生了。为什么?
我在Facebook园区里逛时,看到的是一个繁忙的小镇,带着各种鲜艳的色彩,对一个工作场所而言,显得有点过于活泼了。Facebook和谷歌都属于全能型工作社区,里面恨不得什么都有,而且姿态慷慨,几乎全免费。整个园区里人来人往,都不像是在上班。
我一下就明白这里跟纽约、新泽西、波士顿或芝加哥的差别了。在华尔街那些穿着三千美元西装的银行家身上是看不到这种活力的。那些“西装分子”如果出现在这里,古怪得就像我穿一身大清七品官袍走在王府井或者淮海路。
硅谷的诞生自然和斯坦福大学有很大关系,但不是因为斯坦福厉害,而是因为在乡下的斯坦福也不照规矩来。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一个叫弗雷德·特曼的工程学院院长,为了筹集办学资金,鼓励师生创业,把学校的实验室开放给大家不说,还出租校舍,事实上形成了硅谷早期的第一个创业园区,也奠定了硅谷松散、极客范的社区氛围。
别小看这充满活力的环境的力量。人是社会动物,也是环境动物。同样的我们,在宗教场所会变得端庄肃穆,在街边吃小龙虾和手把肉时会变得有趣而随和,没有人要求,没有人命令,就那么自然而然发生了。硅谷的秘密,就在这里面。
硅谷不仅有古怪的程序员和斯坦福学生,还有无数硬件工程师、产品经理、投行分析师、穿T恤的律师以及他们的家人。酒吧里的窃窃私语,后院烧烤时三三两两的随意聊天,派对上喝多了以后的胡话,乡村俱乐部里的寒暄,都是新鲜创意诞生的地方。
信息环境是社区的关键。这个道理被很多人忽略了。从谷歌和Facebook的园区设计,到整个硅谷的环境,都在支持信息流动。你在密西西比州想到的一個好主意,可能很快就沉没了,但在山景城(硅谷的一部分)则可能创造出一家上市公司。
我们一直以来非常强调个人,相信一个人的梦想、一个人的决心、一个人的意志能够成就伟大事业。提到群体力量,首先想到的也是一群组织起来、步调一致的人。硅谷给人看到的是另一种形态,松散的随机的人,共同创造出一个散漫社区,信息像化学分子一样在池塘里随机游荡,没有上帝,没有领袖,没有人为的设计,却改变了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