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酸雨形成、危害及防治演示器的制作与应用
2018-09-06陆春昙白显圣
陆春昙 白显圣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然而在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材的《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一课中,讲解酸雨形成及危害时,只有理论的讲述,比较抽象,学生没有直观感受酸雨的形成过程及形成原因,难以理解和消化。环境保护问题一直是化学教科书及教师、教研员等关注的问题,简易酸雨形成、危害及防治演示装置的设计,有效弥补了教材中讲解酸雨时没有直观教具的不足。
一、实验用品
有机玻璃固定架(自制材料4块)、注射器2个(大小各1个)、透明有规则塑料瓶2个、具支试管1支、橡胶塞1个、橡胶管、小花洒2个、弹簧夹。
Na2SO3、70%浓硫酸、红色鲜花两朵、大理石、pH试纸、镁条等。
二、设计方法
(1)将厚度为6 mm的无色有机玻璃裁成15 cm ×30 cm(1块)、15 cm×30 cm(2块)、30 cm×30 cm(1块),用AB胶粘成前方开口、底为5 cm×30 cm的固定架。
(2)取用2个等大的塑料瓶,在其中一个塑料瓶的盖子上开2个圆形小孔,一个小孔刚好套入小花洒,并连接塑料导管,另一个小口装入玻璃导气直管,用AB胶粘紧,确保不漏气;另一个塑料瓶的盖子上开一个圆形小孔,套入小花洒,并连接塑料导管。在2个塑料瓶的侧面钻一个小孔,接入玻璃直导管,并分别连接一个小气球(小花洒的作用是制成淋浴器,小气球的作用是防止塑料瓶中产生气体而膨胀)。
(3)在一支塞紧有橡胶塞具支试管上插入一根小型注射器,形成一个二氧化硫的发生装置,并用塑料导管连接有玻璃导管的塑料瓶。同时在具支试管外侧用AB胶粘有挂钩装置固定在有机玻璃架上。
(4)用一大型注射器装满水,连接在2个塑料瓶的橡胶导管上,形成淋浴装置。同时在大型注射器外侧用AB胶粘有挂钩装置固定在有机玻璃架上(如图1所示)。
图1 实验装置图
三、操作方法
(1)在2个塑料瓶中放少量的水,用pH试纸一端伸入水中,一端粘在塑料瓶内壁,测得塑料瓶中水的pH值均为7。同时在两个塑料瓶中分别放入一小块大理石、镁条,并挂一朵红色小花(如图2所示)。
(2)在具支试管中放入2 g亚硝酸钠,在小型注射器中加入70%的浓硫酸,并注入具支试管,使之产生酸性气体SO2进入(1)塑料瓶,观察到红色的鲜花逐渐变成白色后(如图2所示),打开弹簧夹(变色前弹簧夹夹住进水管)将大型注射器中的水注入2个塑料瓶,形成下雨模式,模拟酸雨形成(如图3所示)。
图2
图3
(3)观察到(1)塑料瓶中的pH试纸由黄色变红色,pH值约为4~5;大理石和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如图4所示),形成酸雨对建筑物及金属的危害演示。
图4
(4)反应结束后,把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注射器插入(1)塑料瓶,处理反应残留物(如图5所示)。
图5
四、深度探究
图4装置中的剩余液体可用于探究更多酸雨危害的实验,除了以上实验中酸雨对金属和大理石的危害以外,还可取生活中的更多生物进行探究,用“酸雨”浇灌一些植物,植物会渐渐枯萎等,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酸雨危害的认识。
五、实验设计的亮点
(1)本实验教具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现象明显、安全可靠、并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2)实验可真实模拟再现大气污染及其酸雨的形成与危害,让学生亲眼看见酸雨的形成与危害,改变教学中教师抽象的讲解或图片展示,弥补了教材中讲解酸雨时空洞无物的不足。
(3)本教具制作变废为宝,实现废弃物再利用,培养学生合理利用资源及创新意识。
(4)实验结束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处理反应残留物,防止废液污染环境,实现绿色环保,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