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二代眼中的中国印象画
2018-09-06胡艳丽
文|胡艳丽
[美]汤婷婷 著王爱燕 译新星出版社出版:2018年4月定价:49.50元
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江湖,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怪力乱神的世界。祖辈用各种各样的故事,传续着古老中国的传统文化。假如从未远离故土,假如从未受到西方文化的浸染,我们可以轻轻松松将柴米油盐的世俗世界、快意恩仇的江湖传奇,还有那些神仙洞府、鬼怪精灵,熔铸于一炉,成为心中一个立体的、丰富的、无限广博又深遂,矛盾重重又对立统一的世界。
但对于父辈移民至西方,成为移民二代的汤婷婷而言,这个世界则复杂、混乱得多。她在妈妈日复一日所讲的故事中想象中国;在父母对留在故土的亲属闪闪烁烁的言词中想象中国;在身上遗传的东方文化基因与西方现实文化的冲突中想象中国。在《女勇士》这本短篇小说集中,汤婷婷以最率真的笔触,把她想象中、感知中的中国记录下来,这里魅影重重,亦真亦幻,真真假假,如泣如诉。
宁养呆鹅,不养女仔
时光首先回到1924年。爷爷、父亲、姑父等一群男人,登上了去往美国的客船,他们要离开已然凌乱的故土,去西方开辟一个新世界,而留在家里的女人们则要以女儿之身,练就铜头铁骨,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守着一个旧世界。过了几年,远离丈夫的姑姑怀孕了,她只身回到了娘家,在临产前一天,家里被打、砸、抢,一片混乱,姑姑则躲进了猪圈里,生下了一个孩子,第二天抱着婴儿投井自杀……然后,姑姑便彻底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妈妈只说“跟别人说你爸只有兄弟,没有姐妹,就当她从没来到这个世界上”。
对于这个令家人讳莫如深的姑姑,“我”用自己的想象为她杜撰了几个版本的故事,她可能被人强暴,可能迫于生计,也可能是情出有因,但不论在哪个版本中,作者都没有把“姑姑”想象成十恶不赦的放荡女人。在她心中,那是特殊年代特殊情境下,一个女人难以逃避的命运魔咒,姑姑像个勇士般用死对抗着整个世界,她是个悲剧英雄,是个女勇士。
在那个旧世界,仿佛女人一出生就是罪恶,“宁养呆鹅,不养女仔”的俗话,就如同一道魔咒,缠住了女人的脚,裹住了女人的心,蒙住了世人的眼睛。即使是在姑姑死后,她依然逃不掉世人对她的惩罚,连“我”这个后辈都要服从于家庭的规矩,将她“遗忘”在家族之外。
当然,这也并非指责亲人的冷血,而是社会环境对人精神的形塑和扭曲,身在此中的人难以见其荒谬,而唯有退出百丈开外,退出时间、环境的侵蚀,脱下用“文化”包裹的所谓“道德”外衣,才有可能一窥其真相,见到其中的悲凉。
在这本小说集中,故事环环相扣,看似松散、看似无厘头,实则一则短篇的完结,正是另一则短篇的缘起,一则故事的起因,正是另一则故事的结局。
降龙伏虎,对镜梳妆
在《白虎》中,“我”终于超脱出了世俗的困扰,在鸟儿的指引下,离开家园,得遇深山中的世外高人,学得一身绝技,可以像个剑客那样蹿房越脊,入万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在梦中,“我”是花木兰,代父从军,所向披靡;在梦中,我与龙虎为伴,啸傲江湖;在梦中,我解甲归田,对镜贴花黄。然而,作者笔锋一转,我又回到那个“宁养呆鹅,不养女仔”的现实生活环境中,“我”被家人嫌弃,在工作单位更是无力与老板抗争,那个仗剑天涯的江湖梦,那个无所不能的英雄梦,又只能存活于我的想象中,成为我现实困境中的精神寄托。
作者身在美国,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是断断续续的。她以为中国的女人就要大声说话,不可能像美国女子那样轻言细语;她以为中国的女人不是花木兰,就是下堂妇,要想在生活中“杀”出一条血路,就一定要像妈妈一样三头六臂,无所不能。
其实,这是最大的误解,中国女人最坚韧的力量并不在三头六臂、也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一种知书识礼,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大家闺秀的气质。那是一种世事洞明一切了然于心后仍能保持优雅;那是一种经历世事磨难仍能坚强面对生活的东方美韵。比如杨绛、比如郑念,比如合肥张家四姐妹。
她的妈妈之所以一再告诫她“那些初来美国的人,如果不是百折不挠,就只能年纪轻轻客死他乡”,这正是一种来自移民一代深层的内心焦虑。在这里看到的所有不同于黄皮肤的人,她们都称之为“鬼”,各种各样的鬼、各个工种的鬼、无法进行语言及文化沟通的鬼……而鬼意味着危险,意味着生死威胁。在这种环境下,妈妈当然希望自己的女儿是个女勇士,像她年轻时那样打败各种鬼怪。只是,妈妈年轻时打败的鬼,那是怪力乱神的鬼,是人们想象中的鬼;而“我”所要面对的则是文化、历史、行为完全有异于我们的有着不同肤色的“鬼”。
文化断裂,管中窥豹
远离了那片神奇而又古老的土地,作者所了解的中国文化是断裂过的,是世俗化的,是偏向于功利主义的。正因如此,在作者心里很多矛盾始终无法统一,那么在后续的文章中便有一对悲情姐妹登场。她们少年离别,一人在美国成家立业,一人带着孩子在国内依靠身在美国的丈夫寄生活费过活。姐姐多年来,想尽一切办法,终于将妹妹接到了美国,要她和丈夫团聚,抢回她正室夫人应有的位置,但显然一贯隐忍,宁可委屈自己也要息事宁人的妹妹,心中对此充满了恐惧。故事几经转折,最后,妹妹疯掉了,退居到了她的精神世界中……
在这样的故事中,这对姐妹其实就是一个人的两个分身,一个是作者心中美式的中国女人,一个是纯粹中式的中国女人。但其实,只能说不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人们有共同的文化属性,但并不等于每个人看待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一样的,文中的这一对姐妹,她们无法符号化,既代表不了西方也代表不了东方。而书中的“我”既有当花木兰的英雄梦,也有相夫教子的贤妻梦,还有叱咤职场的白领精英梦,这些显然都只能是理想化的。在当年,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地位可想而之。作者的理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很难兼顾实现的,能在其中择其一而坚持努力,对于一个身在异国的人而言已是难上加难。确实,“那些初来美国的人,如果不是百折不挠,就只能年纪轻轻客死他乡”。
这本小说大概写于上世纪70年代,书中的“故事”则大致对应着上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发生的大事件,这正是中国历史上“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期,也是美国经济渐渐崛起的时期。这短短50年的沧海桑田下笔难书,千钧沉重的滋味不论怎样书写,都难尽其中真意。作者在大洋彼岸,透过飘在中国上空的层层魅影、蒙蒙雾气,用移民二代的眼神为故土画了一幅并不准确却映射真实的印象派画作,那也是关于中国历史的一种另类旁证。
汤婷婷(Maxine Hong Kingston)
美国华裔女作家,1940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祖籍广东新会,曾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作品获得过诸多奖项,其中《女勇士》获美国国家书评人奖,《金山华人》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汤婷婷凭借在文学领域的成绩,于2003年获美国国家艺术奖章,并于2008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杰出文学贡献奖。短篇小说集《女勇士》由《无名女人》《白虎》等五则小说构成,以极富想象力的虚构与简洁白描,展示了一个生活在异乡的华人女孩的所思所想,讲述几代在美华人的酸甜苦辣和融入异域文化的心路历程。《纽约时报》盛赞其“像梦一样令人晕眩,充满自然的力量,好似一首诗变成了一把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