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扶持实体书店新政解读转“锦上添花”为“雪中送炭”
2018-09-06
记者|杨 帆
2018年北京市实体书店扶持资金增长市5000万元,每年扶持书店数量也增长市150家,力求解决书店市紧迫的经营问题。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开发布《北京市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为“《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财政扶持政策,支持实体书店建设和发展。为落实意见的精神,北京市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2018年实体书店扶持资金增长到5000万元,每年扶持书店数量也增长到150家。
5000万专项资金究竟怎么分配?实体书店要如何合理申报扶持项目?《实施意见》在未来还会给首都的书店行业带来哪些变化?带着这些问题,《出版人》杂志记者拜访了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印刷发行处副处长满向伟。在采访中,满向伟对市局开展的2018年北京市实体书店扶持项目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并对《实施意见》内容的落实办法给出了相应的解读。就让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出版人》:
今年已经是北京市扶持实体书店的第三个年头了,在这一年出台专门的《实施意见》,有怎样特殊的含义?满向伟:
2016年,中央十一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北京市积极响应,自2016年起,市财政设置专项资金,每年给予实体书店1800万元的资金扶持,每年支持70家书店,两年累计扶持书店100余家,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在此之前,图书零售的环境一直比较困难,几年间有一大批实体书店就此消亡了。现在再看,从16年至今,政府的政策和资金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从市场调研和数据的反馈来看,目前书店行业整体肯定是向好的。市民在逐渐回归书店,书店自身的经营也有所好转。
据我们统计,实体书店的数量也有一定增加:截至今年三月,北京市拿到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并从事实体运营的出版物零售经营单位大概有1100家左右,其中真正有门店、能服务周边读者的书店约有510家,这其中有近80家是在16年扶持资金注入之后新增的。除此之外,特色书店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比如PAGEONE北京坊店,已经成为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地标性书店;再如西西弗书店,进入北京后已开了12家门店,并有计划年内在京门店数达到20家。还有其他一些优质的品牌书店也计划在北京继续扩张。
这些现象表明,目前整个行业是向好的,感觉到了春天的热度,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这只手的作用体现的比较明显。而接下来,要想让行业继续热下去,还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让书店体验到政策的实惠,把真金白银放到书店手里头,真正解决书店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是我们接下来要发力去做的。
《出版人》:
与北京市过往的政策相比,《实施意见》对实体书店的扶持方法做出了哪些调整?这些调整具体将如何落实?满向伟:
对于整个书店行业,第一要塑造一个好的氛围,之前没人管,自生自灭,现在政府、社会都在关注,一种良好的氛围正在形成;第二要帮书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让他们能够顺利发展,通过自身探索促进转型升级。与此同时,随着近几年书店越办越好,市里也认识到,实体书店不只是一个卖书的场所,而是和图书馆、博物馆同样重要的文化基础设施。有了这样的认识,扶持的力度自然也有了相应的提升。提升首先是在金额上,我们刚刚启动2018年北京市实体书店扶持项目,扶持资金从1800万元涨到了5000万元,预计明后年可能还会再增加。其次是在范围上,今年至少要扶持150家书店,比往年翻了一倍多。最重要的是扶持方式的变化。过去扶持资金的用法以奖励为主,对很多中小型书店来说解不了渴、救不了急。而今年扶持资金的用法将以房租补贴为主,力求解决书店最迫切的问题,说白了就是降低书店的经营成本,让书店能在北京活下去。
除了财政,《实施意见》也指出将在税务、行政审批上给予书店相应的扶持,并帮他们找一些场地。但除此之外,我认为更值得关注的是《实施意见》也对今后北京市实体书店的定位、布局、发展方向有了相对清晰的描述,对于书店自身怎样进行转型升级,也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进行设计。未来《实施意见》所涉及的20多个政府部门将会通过联席会议的方式,把上面提到的远期内容逐步分解,一条一条贯彻落实。
《出版人》:
很多申报扶持项目的书店都很关注的一个问题是——5000万扶持资金究竟怎么使用?满向伟:
扶持资金一共三块内容。第一是补贴,主要针对房租经营成本;第二是奖励,对书店的创新经营、融合发展进行相应奖励;第三是政府购买服务,对于书店参加的公益性文化活动,符合条件的将由政府买单。今年90%的扶持资金会用在对房租的补贴上。现阶段我们已经启动了对房租补贴的申报,在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的网站上可看到申报的通知、指南和申报书。我们欢迎书店积极申报,有问题可以电话、上门来和我们沟通。需要指出的是,今年的扶助名额为150家,其中社区书店和特色书店会是重点方向。定位不同的书店在后期资金拨付时额度会有区别。大家在填写申报书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经营状况和定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填报。
申报之后,专家组会根据《北京市实体书店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进行评审,并到入围书店进行实地探勘,在考察申报内容和实际经营状况是否相符的同时,也会进一步了解经营者的思路和发展规划是否符合扶持的方向。一一明确之后,我们会组织专家进行打分。
北京市希望可以拥有更多像PAGEONE北京坊店一样的地标式特色书店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资金的分配上,社区书店和特色书店均有具体的名额限制,同时针对不同区位的补贴额度也不一样。对于特色书店和社区书店,在不同区位所占的比例也不一样:在中心城区,可能特色书店的占比会比较多;在周边地区,则会部分向社区书店倾斜。对于上述问题,我们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的考虑。据初步估算,对单家书店的房租补贴平均将不低于房租总额的40%。
《出版人》:
除了对特色书店、社区书店的重点扶持,我们在《实施意见》中也看到了综合性书城的影子。对书城的资金支持,是否包含在扶持资金的范围内?满向伟:
这次《实施意见》的重要之处在于给北京市的书店划定了整体的布局,这个布局是分层次的,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一区一书城”。“一区一书城”指的是到2020年前,在北京的每个区都将有一座大型综合书城。对于这个书城的面积,我们认为最少要有1000平米,如果低于这个数,就无从谈起了。提出“一区一书城”布局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解决近郊、远郊地区缺乏大型书城的问题。现在很多周边地区读者购书的选择很少,只能去西单、王府井,既舟车劳顿,过于密集的人流也不利于书店阅读环境的建设。通过“一区一书城”的布局,我们希望读者可以就近满足日常的购书需求。
第二个目的是满足文化均等性。书店除了要满足高端的需求,也要满足普遍的需求,起码品种的量要够。综合性的书城不一定要做到几万平米这么大,大而全也不一定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但是综合性的书城是一定要有的。特别是国有企业要主动地承担这个任务,发挥主渠道的作用。
说到综合书城,除了规划,还要明白怎么建。《实施意见》里也提到了,对综合性书城的新建、改造,将由以北京市发改委为主导的固定资产投资基金来进行支持,也就是说它不在我们5000万的财政扶持项目之内。书店扩大不了最大的问题是资金问题,因为行业整体还是亏损的,风投很难进入。这时候我们希望由政府领投,让社会力量有足够的信心进入这个行业,把政府和民间的资本打包,帮助大书城巩固文化地标位置,实现自我的突破。
《出版人》:
《实施意见》强调将引入有影响力的特色书店。对于其他省市已经具有品牌效益的书店,北京市会不会主动抛出橄榄枝?满向伟:
这是肯定的。首都是文化中心,它对文化资源会起到磁铁一样的作用,优质的书店品牌肯定会向首都聚集,因为北京的文化资源在这里、北京的文化需求在这里,这是不可阻挡的。我们也希望北京未来能建立各式各样的书店,不是一家独大,而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只要是有意向来北京的书店,我们都欢迎,在政策上也会一视同仁。《出版人》:
如果北京市希望进一步扩大书店的总体营业面积,要去哪里为这些书店寻找适合开店的空间?满向伟:
除了用租金补贴的方式降低成本之外,我们还将从两个方面入手,保障书店的经营空间。第一,我们会拿出一些公共空间来,比如腾退的厂房等,交给书店来经营。第二,我们会激活一些闲置的公共文化设施。比如一些社区图书馆,过去文化效能不高,现在则有了新的运作方式——比如说甲骨文书店,就是对社区图书馆进行改造、引入第三方进行运营的典型案例。甲骨文书店重点满足了社区居民的阅读需求,也实现了初步的收支平衡,创造出了一个特别好的模式。我们正在积极鼓励各区引入这一公共文化设施和实体书店相结合的模式,现在也看到了一些成果。扶持政策发布以后,我们收到了特别多的来电来访,很多人觉得春天来了,要创业,开书店,也提出了对应的空间的问题、找地的问题。对此我们目前正在建设实体书店项目库,把这些需求收集起来,同时协调好各区、各乡镇、各街道和园区,把他们空闲的场地和意向放出来,实现双方的对接。我们未来还将适时地会举办一些招标会,为双方搭一个平台,让他们可以自主选择,争取达成意向。
《出版人》:
对于分散的书店力量,北京市是否能采取措施加以整合利用?满向伟:
我们准备打造一个书店的联合体,相当于实体书店的一种联盟。建立这个联盟的目的,除了加强行业自律,还要实现资源的互通和共享。我们感觉现在书店行业还是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甚至存在一些恶性竞争的情况。通过建立实体书店的行业平台,可以使得各个书店间的作者、活动资源可以实现基本的沟通和共享,让大家就不再各自为战。通过抱团取暖,打造联合体,书店还能进一步打通上下游,和出版、物流等方面的合作都能整合。很多小书店现阶段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不如利用政府和协会的力量,把大家聚在一起去和资源方沟通,降低大家的成本。《出版人》:《
实施意见》倡导书店建立总编辑制度,这一模式似乎是北京的首创。对此我们应如何解读?满向伟:
倡导书店设置总编辑,主要是基于几方面的考虑。第一是书店的导向。书店也是重要的文化阵地,店内书品的选择、图书的摆放需要考虑导向问题。第二是读者阅读需要引导。我国每年推出的图书品种浩如烟海,从中根据每家书店的受众需求来选择适合的图书,是书店当下最紧迫的需求之一。第三是书店的品牌体现在整体运营的方方面面,如装潢风格、码放陈列、文化活动的设计等,这样一些整体性的工作也需要一个综合性的人才来协调。我们希望书店能有自己的总编辑,这个总编辑和出版社的不一样,他没有选题策划等职能,但他要能对书店的特色和品牌进行规划和设计,把最符合书店特色,代表书店品味和书店经营者思想的图书找出来,并以不同的方式引导读者去阅读、购买这些作品。这些工作不是一位店长或者店员能解决的。它需要的是一个既懂得读者需求,又懂得经营管理的角色。这个角色就是总编辑。我们希望总编辑能和经营者一起打造书店的特色和品牌,使之充分向读者来展示。
总编辑制度首先要在市内国营书店内推行,同时向民营书店推广。那么总编辑从哪里来?一方面要靠书店自己培养,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建立对应的人才库,为书店提供出版单位在职、退职的高级编辑人员,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文化创意界的高端人士等人才资源,书店可以自由聘用。我们也会联合人事部门举办总编辑高端培训班,对学员进行覆盖法律法规、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系统培训。
《出版人》:
在京出版单位是否也可以利用现有政策来布局自己的书店?对此您有哪些建议?满向伟:
目前在京出版单位建立的书店有四、五十家。对于这些存量,我们首先还是希望可以实现转型升级。现在这些书店很多还处于读者服务部的状态,我们希望它们能找到自己内容经营的特色,向特色书店转变。对于没有书店的在京出版社,我们希望他们能主动建设自己的书店,目前在北京还是有一些门类的书店存在断门的现象,比如戏曲、茶艺书店等,对于有实力、有场地的中央大社,我们希望们能以自己的图书产品为依托,新建一些实体书店,把在京的出版资源和市场充分地利用起来。对于响应号召的出版单位,我们一定会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在后续的奖励评定中,对于中央出版社建立的书店,我们会重点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