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唤起心灵的共鸣
2018-09-05孙娟
孙娟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肩负著班级德育工作的重要职责。班主任要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和教育,这样才能帮助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和烦恼,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7-0186-02
近几年来,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教育部门研究、实施的一项重大课题,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培养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造就新时期人才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但有些初中学生却不利用优越的条件积极学习,而是沉迷于玩网络游戏、玩手机、谈恋爱、打架等不务正业中;部分中学生在升学压力面前表现的不自信,自制力差,心理压抑,得不到很好的宣泄;再者,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近几年来,因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疏通和矫正而爆发的恶性校园事件呈上升趋势。这些事件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引发了广大农村教育者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作为班主任,在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中,应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结合近几年的工作实践谈一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通道
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师生心灵相通,让学生从心理上、感情上接纳老师。成功的班级工作实践证明,最有效的影响力并不在于教师的威严,而在于教师内在的气质、学识、品格等非权力因素所形成的精神力量。老师要与学生心灵相通,还要有同理心,站在学生的立场来感受、体验学生的心态,做到理解学生、关心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对你产生信任,愿意和你沟通、交心。
老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还要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即使学生犯错,也要多给他们机会,用一颗宽容的心包容他们,多启发,多引导,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从内心接受老师的意见并积极地改正自己的错误。
二、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保障
积极健康的班级氛围能鼓舞人心,使学生获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所以班主任应建立良好的班风,使之形成一个健康的舆论,让他们处处都能感到温暖并处于一个愉悦的心境中。在宽松友善的发展空间中,学生一定能逐渐形成健康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也能有效地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三、家校联手,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补充
家庭教育是社会的基础,是社会之本,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所以我们必须很好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农村家长不懂教育的艺术和方法,违背学生成长的规律,要么溺爱过度;要么简单粗暴,动辄对孩子呵斥,甚至打骂,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危害很大。因此要经常利用家长会或家访等机会,和家长沟通,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建议家长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孩子、教育孩子,言传身教,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积极配合,这样才能最终达到中学生心理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
四、对话问题学生,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问题学生一般是指那些思想品德不高、心理健康不全、行为习惯不良、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班里人数虽少,但破坏性却极大,是一颗颗定时炸弹。问题学生的成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只有找到了病源,从源头挖起,才能“药到病除”。所以,班主任要积极和问题学生展开谈话,决不能采取嫌弃的态度,相反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更多的爱,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他们取得进步时,要及时肯定、表扬,借此增强其自尊心,确立其自信心,强化其正确行为。说服他们去做某件事,并让他们在做这件事时感到愉快,并显示出他们得到了真正关心,特别被看重,成为完成某种任务的特殊人物。那么,他们就会最有效的做好这件事。所以教师应把暂时后进的学生经常置于特别的关怀之中,使他们感到教师对他们的爱和信任。
把爱心当作启蒙的甘露,用真情唤起心灵的共鸣。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仅要给学生传授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使他们具备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完善的自我调节机制,真正主宰自己命运,成为未来社会生活中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