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期待中变得精彩
2018-09-05周颖
周颖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7-0199-01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如果教师信任、喜欢、重视某个学生,这个学生因为感受到教师的正面期望,就会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如果教师对某个学生表现出厌恶、失望、轻视等情绪,这个学生因为感受到教师的负面期望而极容易造成自暴自弃、不思进取的后果。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他的合作者来到美国的一所小学,对各年级的学生进行所谓“预测未来发展”的智力测验。然后向学校领导和教师郑重提交一份“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并神秘兮兮地叮嘱老师们:“不要把此名单外传。”事实上,这份名单是随意确定的,因此,人们往往称之为“权威性谎言”,但据说八个月后,他们再次对全体学生进行测验时,奇迹发生了:名单上的学生成绩都比其它学生有明显的、较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学习态度也明显居于优势。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一旦教师对某学生有所期待,就会在潜移默化中给这个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指导;同时学生也会因之对自己提出积极的前进目标,形成自我激励的心理机制,并由此发出对教师的热爱和信赖感。这种反馈的信号,又会进一步强化教师的期待,从而更加使学生向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去实现自己的预定目标。
老师的期望对学生会产生以下影响:
一、对学生态度的影响
教师的期待会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心理动力学人格理论认为,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塑造人格并引发行为。所有的行为都是动机引发的。行为从来不会由随机和突发事件引起,所有的行为都是动机所决定的。个体先天或后天的追求自我实现的动机,会驱使个体一直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和变化。自我实现的倾向,作为一种建设性、指导性的力量,驱动个体不断扩展自我以及做出积极的行为。从心理学上讲,感情、意志、兴趣、性格、需要、目标、抱负、世界观等,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让的内动力来自于内心成功的体验,来自于对自我的认同感,满足感,来自于个人的价值观等。有了内驱力,学生就会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促进课堂学习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更好地发展。
二、对学生性格的影响
一般来说,学生年龄越小,受教师的影响越大。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或者一个微小的动作,都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产生信任感。
勒温等人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管教方式,影响学生性格的发展。民主的管教方式,学生的性格特征是:情绪稳定、积极自信、态度友好、有领导能力。放任的管教方式,学生的性格特征是:无团体目标、无组织、无纪律、放任。
三、对学生行为的影响
由于教师传递给学生的信息不同,直接影响学生对自我定位的偏差。对于那些长期被教师所关注,长期在高期望信息指引下的学生形成了较高的自我定位。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能正确地回答老师的提问,作业认真及时完成,各方面表现都非常好,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这些学生为了尽力使自己的行为与老师的期望相符合,他们就会做得更好,所以很快并很容易接受教师传递的期望。他们也将这一期望内化为自身的期望,形成较高的自我定位。而有些学生上课不认真,作业不做,成绩也不好,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这些学生就形成了较低的自我定位。他们认为自己什么也干不好,有些干脆就破罐子破摔,专干坏事,上课自己不听还影响别人,下课打架闹事。小学学生更是如此,他们视教师的话为权威,如果教师说不行便不行,自我认知能力较弱,更容易受暗示并内化形成心理定勢,影响其以后的发展。
作为老师,我们要理智地表达对学生的期望,给他们创造一个乐观向上的生活空间,让他们体验成功。教师要尽可能的了解每一个学生,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价值的,有发展潜力的,充满希望的。教师应对每个学生抱有期望,使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和提高满怀期望。
对待调皮的、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求他们一下子获得成功是不现实的。教师要多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看到他们一有进步,及时表扬,点燃其内心的希望之光。教师要应抛弃只重知识不重能力,只重智育不重其他教育的片面的教育观,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应改变只用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的片面的比较观,改用全面标准评价学生。对待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赞美、鼓励与期待,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美国教育家本尼斯说过:“只要老师对学生抱有很大希望,仅此一点就足以使学生的智商提高二十五分。”反之,如果教师不喜欢他,疏远他,甚至厌恶他,学生势必在心理上筑起一道厚厚的墙,甚至会讨厌老师,憎恨老师,进而对老师任教的学科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希望,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学生加倍去努力。
一个期望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的大拇指,一次肯定的点头,一句真诚的赞许……教师在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间都流露、传递着对学生的态度和情感,教师要多创造“真实的谎言”,时时处处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爱生,为师之本,我们要以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博爱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作为教师,应讲求教育的艺术,去探究无数的“皮格马利翁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