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初中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2018-09-05李静
李静
【摘要】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以培养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教育观和整体性育人模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社会、文化、环境与经济领域的9个主题。通过分析发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普及程度还是相对乐观的,但是仍有部分疏漏。有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的生活环境对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同学科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涉及也不尽相同。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中小学生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有先导作用。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教育 中小学 地理课程 主要途径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7-0197-01
1.引言
在我国,少年儿童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较高,是可持续发展重要利益的相关者[1]。因此对中小学生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对实施素质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当前国际社会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其根本要义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2]。1998年,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委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主持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简称EPD教育项目)。近10年来,在该项目全国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与组织下,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1000多所中小学校参与了这一项目,已经产生了深化与扩展学校素质教育的良好成效[3]。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进程中,一大批中小学校积累了中国特色鲜明的实践经验[4]。
2.可持續发展教育的必要性
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融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全过程之中,是全面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基础教育内涵品质的重要举措。在基础教育领域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对于稳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我国教育全面实现现代化进程,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5]。
3.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途径
可持续发展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3.1学科课程
学科教学是实施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渠道。各学科教学要结合学科的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渗透点,多方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扎实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地理课程中,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将区域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有效结合,使得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始终,这对于学生的可持续的建构起到很好的作用,其他学科可效仿之。
3.2地方与校本课程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实施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渠道。各地方应根据具体的相关要求在充分运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教育》、《毒品预防专题教育》、《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安全应急与人民防空》、《健康教育》和《写字》等地方课程教材的基础上,有组织地对中小学生开展可持续发展专题教育。各地也要结合本地区特点组织好地方教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3.3课外校外活动
结合社会实际,设计组织不同专题、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是实施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有效形式。学校要充分利用社区和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利用各种青少年教育基地、场馆(博物馆、植物园等)、公共文化设施等开展灵活多样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空间。充分利用现有法定的专题活动日,如世界环境日、地球日、节水日、禁毒日、无烟日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重点发展绿色环保社团、生物科技社团、心理互助社团、体育健身社团等,指导学生广泛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社会活动。
3.4班团队活动
班会、晨会、共青团、少先队等活动,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重要途径。学校开展校、班、队会活动,选择的主题内容要具有时代感;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贴近学生;活动实施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主参与,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于杰,饶贵芳,刘呈庆.略论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J].环境教育,2005(3).
[2]钱丽霞.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J].全球教育展望,2006,(8).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级工作小组撰写,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中心译:5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 -2014年)国际实施计划6,内部资料,2005年,第20页.
[4]史根东.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创新特色——纪念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10周年[J].教育研究,2008,(12).
[5]王巧玲,李元平.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论特征与实践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