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概念教学过程,构建概念之间网络
2018-09-05夏翔玖
夏翔玖
【摘要】在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中,教师容易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其之间的联系,没有很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经历概念教学的形成过程,构建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概念的方法,积累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经历 概念 教学过程 构建网络
【基金项目】本文是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立项课题《“导学启思”模式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zc201709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7-0141-02
小学数学的几何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几何概念教学中教师容易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及概念之间的联系,没有很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下面笔者以“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为例,探究在老师的激趣导学,启思探究下,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应用经验、动手操作、交流反馈,验证猜想、提炼整理等活动过程。帮助学生经历概念教学的形成过程,梳理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之间的网络。掌握学习概念的方法,积累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设置情景激活经验,明确主题突出重点
在《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中,基于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体,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物体比较来辨认长方体,回忆长方体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提炼教学内容和重点。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进一步学习长方体的特征铺垫。
【教学片段一】
1.激活旧知,回忆长方体的特征。
(出示例题图)教师:厨房有哪些东西?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
根据学生回答,从物体中抽出立体图形。(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2.整体入手,形成多维度探究“长方体特征”的基本思路。
教师:我们以前学过长方体,关于长方体,你知道哪些知识呢?
学生1:6个面。
学生2:12条边
学生3:8个角
师生归纳:……
教师提出悬念:长方体的面、边、角在数学里叫什么?
……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教师通过生活素材来设置情境,引导学生用各种感官去感知概念,阅读文字和符号,听老师的解释,初步了解概念的表征,加深对题意的准确理解,形成教学的基本思路,为学习长方体的概念及联系打下基础。
二、经历概念形成过程,深入理解概念本质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交流、表达等方式感知相关概念,指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规范地表达长方体的相关概念,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质,从而进一步把握长方体的特征,这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片段二】
1.面的讨论。
教师: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几个面?几组相对的面?
学生:6个面。
教师: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长方形(也有可能是正方形)。
2.棱的讨论。
教师:什么叫棱?
学生:上面与正面相交有一条边,这条边在数学上有个专用名称叫“棱”。
教师:有几条棱?
学生(在学具上数):12条。
3.顶点的讨论。
教师:请你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角?
学生:8个。
教师:(指着教具引导)什么叫顶点?
学生:这样3条棱相交于一个共同的端点,数学上叫“顶点”。
教师提出悬念:长方体“棱”、“面”有什么特征及联系?
……
从片段二可以看出,教师围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思考、汇报等方式去经历学习长方体的特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观察、思考、交流。让学生对长方体的特征有更加清楚、完整地认知,经历几何概念的形成过程,把感知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对于小学生来说,空间想象力较差,虽然能从文字上理解概念,但概念的本质、内涵,学生还是模糊的。因此,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节奏进行反复的演示。
三、梳理概念间的联系,建构概念知识网络
在《长方体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通过猜想、操作、交流、发现,验证猜想的方式,深入探究长方体的“棱”、“面”的特征及联系,这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片段三】
1.提供材料,动手操作,引发想象。
用小棒搭一个长方体,需要几根小棒,为什么是12根?现在有3种方案,是否都能搭成长方体?
方案一:红色小棒15cm五根、黄色小棒10cm四根、蓝色小棒8cm三根。
方案二:红色小棒15cm四根、黄色小棒10cm四根、蓝色小棒8cm四根。
2.提出猜想,交流反馈,验证猜想。
(1)方案1:初步感知长方体的特征及联系。
教师:方案1能搭成长方体吗?为什么?
学生1:不能。
学生2:8cm的小棒不够。
(2)方案2:巩固和深化长方体的特征及联系。
教师:在用方案2搭建长方体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1:每种长度的小棒有4根。
学生2:长度相等的小棒都放在相对的位置上。
学生3:每个顶点上有3根不同长度的小棒。
3.积累经验,提炼整理,拓展思维。
老师将长方体横放、竖放,让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它们的联系。
……
教师通过巧设悬念,提出猜想,引导学生应用经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亲身经历探究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来验证猜想。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經验。
在《长方体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要从整体入手,形成多维度探究“长方体特征”的基本思路,力求做到知识点能有序呈现,层层深入,指导学生善于归纳学习方法,梳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教师要有充分的时间给学生去体验、思考、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实践证明,教师只有指导学生应用知识迁移,准确表征,体验和感悟学习几何概念的过程,才能深入探究几何概念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田果,张生来.数学化——新课标理念下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本质[J].河北: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10)
[3]王永.数学化的视角——小学“数与代数”的教与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