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述评

2018-09-05王丽丽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8年7期
关键词:英语课堂师生关系师生

【摘要】课堂师生互动直接关系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主要从课堂师生互动研究和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两个维度对我国高校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情况进行分析述评,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高校英语课堂 师生互动

【基金项目】2017年度西藏大学高层次人才培育项目“西藏高校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7-0094-02

当前国际各领域间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增多使英语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英语教学质量一直备受国家高度重视。而课堂师生互动与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息息相关,鉴于此,本文从课堂师生互动研究和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两个维度,对近些年关于我国高校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述评。

一、课堂师生互动研究

对于课堂师生互动的相关研究,本文将从师生互动的内涵、课堂师生互动的影响因素和课堂师生的互动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归纳。

(一)师生互动内涵的研究

1.师生互动本质的研究

师生关系研究是师生互动研究的前身。20世纪西方教育史中的师生关系研究中,曾出现过三种极具代表性的观点,分别是:赫尔巴特(J.F.Herbart)提出的“教师中心”师生关系观、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杜威(J.Dewey)为代表的“学生中心”师生关系观和20世纪80年代建构主义所主张的折中主义师生关系观。

20世纪90年代,师生关系研究开始出现转化,由之前的“师生关系”研究转向“师生互动”研究。

针对师生互动的本质,社会学主要出现了以帕森斯(Talcott Parsons)与默顿(Robert. K. Merton)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学派(Structural-functionalism)、以沃勒(Waller)为代表的冲突理论学派(Conflict Theories)和以米德与布鲁默为代表的符号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學派所持的三种观点。

国内学者也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课堂师生扮演的社会角色而言,师生互动的本质就是教师与学生两种社会角色之间的相互作用;[1]从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内容而言,师生互动是一个发生在多种情境中的、多形式、多内容的互动体系, [2]以知识传授和文化传播为主要内容,以知识教育和促进学生社会化为本质;从课堂师生互动的过程而言,课堂师生互动就是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帮助、学习和探索等的合作行为,[3]是一个冲突不断但又能重新达到协调稳定的动态过程。

2.师生互动类型的研究

关于师生互动类型的研究,可从师生关系、师生行为、课堂互动的效果和课堂互动的方式四个维度进行归纳。

依据课堂中师生间不同的主体地位,课堂师生互动被划分为教师中心模式、学生中心模式和知识中心模式等多种不同类型。

根据教师行为,可将课堂师生互动类型划分为教师命令式、民主协商式和师生互不干涉式三种。[4]之后,美国学者弗兰德斯(Flanders)将这种传统的三分法进行改善,提出了“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IAS)。此外,根据教师的行为对象,吴康宁(1998)将师生互动分为师个互动、师组互动及师班互动三种;[5]Jiang(2000)则根据师生各自的行为对象,将课堂师生互动分为四种师生互动四种生生互动。[6]

根据互动效果,课堂师生互动可分为良好和谐的互动,即正向互动,以及不和谐的互动,即反向互动两种。[7]

依据课堂互动的媒介,课堂师生互动可被划分为言语互动和非言语互动两种。[8]

(二)课堂师生互动影响因素研究

关于课堂师生互动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维度进行探讨。

主观因素主要来自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教师的交流方式、[9]行为风格、 [10]领导方式 [11]及学生的文化价值取向、性格、学生观、年级变化、性别、职务、地位、成绩 [12] 都会对师生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

客观因素可分为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包括家长对教师的苛求、对孩子的过分放任、溺爱,甚至无人管教及部分家长对教学的不适当的介入;学校因素包括学校的环境、班级结构和课堂任务、学校的管理体制、目标导向和校风、班风;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滞后的社会评价体系等。

(三)课堂师生互动意义研究

综观已有关于课堂师生互动意义的研究,可以发现,众多研究者都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宏观方面,研究者认为课堂师生互动有促进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发展等积极意义。

微观方面,研究者主要通过实证调查,发现课堂师生互动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学业成就等产生显著的影响,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13]积极的互动甚至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充满舒适感和归属感,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社会化。[14]另外,Jean A. Baker(1999)通过课堂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发现师生互动质量的高低与学生对学校满意度的高低存在显著的正相关。[15]

二、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

我国学者对于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研究,多集中在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而对于大学英语课堂中师生互动的研究,则多集中在英语口语交际方面。近些年,博硕论文关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基本都是探讨当前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现状、总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现状方面,在大学的英语课堂上,多数英语教师已具有师生互动意识,师生有效互动的类型不断增多,但由于依然存在教师在课堂上长时间占据话语权、学生缺乏主动性和过于依赖老师等问题,大部分教师不得不放弃互动教学。

通过现状可以看出,当前我国英语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互动形式单一,过于形式化和随意化;内容空洞,教师依赖教材过多;互动频率不高,教师在选择互动对象活动的频率上也存有差异;缺少教师有效性评价。

针对诸上问题,各学者纷纷提出了解决措施。在宏观上,建立合乎中国国情的互动教学模式;在微观上,教师不仅要丰富课堂师生互动的形式、增加互动环节,还要适当拓展教学资源,减少对课本的依赖,联系实际,创设较真实的语言情境,提高师生互动的交际性,关注个体差异,指导学生合作性学习,讲求非语言交流技巧,科学调控互动频率,指导与评价相结合;学生则要树立合作意识,积极主动地与师生交流;而学校应根据现实情况实施分层教学,创设互动环境氛围,改善教学评价体系。

三、总结

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课堂师生互动的已有研究涵盖了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多领域,显示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但已有研究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体如下:

在研究方法方面,主要出现了量化、质性和混合研究三种研究取向。国外学者多采用量化工具进行严格的实证研究;而國内的相关实证研究明显不足,虽然随着教育及研究的发展,关于师生互动的量化研究逐渐增多,但大部分还主要停留在思辨的层面,采用经验总结和现象描述的方法。

在研究内容方面,首先,已有研究充分体现了对课堂师生互动基础理论建设的深化,但具体来说已有研究大多是整体性研究,缺乏针对性研究,因此对这一问题的应用研究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其次,已有研究更多的是对师生互动中教师的关注,缺少对学生的关注及关于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的研究。另外,就师生互动的意义而言,对积极意义的研究较多,对存在的问题研究较少。

总之,虽然已有研究已从多方面对师生互动进行了探讨,但在研究内容上尚有不足,且在研究方法上,国内学者需加强量化研究。

参考文献:

[1]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本质的社会学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0,(6):29-31.

[2]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J].教育研究,2001,(4):30-34.

[3]裴跃进,宋五好.师生互动行为概念与范围的探究[J].教育探索,2006,(4):55-56.

[4][美]R.M.Nakmura,王建平等译.健康课堂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8-30.

[5]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89-299.

[6]徐飞.国内外课堂互动研究状况述评[J].国外外语教学,2005,(2):55-63.

[7]王家谨.从教与学的互动看优化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教育研究,1997,(1):51-55.

[8]佐斌.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8, 164-165.

[9]Ilatov, et al. Teacher-Student Classroom Interactions: the Influence of Gender, Academic Dominance and Teacher Com?鄄munication Style[J].Adolescence, 1998,33(130): 269-278.

[10]Furman, W.& Buhrmester, D. Age and Sex 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s of Networks of Personal Relationships[J].Child De?鄄velopment, 1992, (63): 103-115.

[11]Withall, J. Development of the Climate Index[J].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 1951, 45 (2): 19-28.

[12]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04, 205-207.

[13]Koul, R. B. & Fisher, D. L.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Science Classroom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Teacher Interpersonal Behavior in Jammu, India[J]. Learning Environments Research, 2005, (8): 195-211.

[14]Joshua, M. Englehart. Teacher?鄄Student Interaction. In L.J. Saha, A.G. D.work in (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s and Teaching[M]. Springer Science Business Media LLC,2009.711-722.

[15]Jean, A. Baker. Teacher?鄄Student Interaction in Urban At?鄄Risk Classrooms: Differential Behavior, 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Student Satisfaction with School[J].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1999,100(1):57-70.

作者简介:

王丽丽(1982-),女,汉族,河北省秦皇岛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和高等教育。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师生关系师生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
我的英语课堂经历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英语课堂中语用学委婉语的使用研究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如何关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