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下的语文名著导读教学
2018-09-05边疆
边疆
【摘要】对核心素养加以概述,探讨了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并且在阅读中提高核心素养,指出了核心素养下阅读教学的意义,得出将名著阅读导读能够和语文教学形成有效融合,才能确保语文教学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才能全面的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语文名著导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7-0039-02
一、核心素养简述
学生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当拥有且可以和自身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相适宜的一些品格以及关键能力,是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以及价值观等不同方面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中核心思想是培养能够全面发展的人,核心素养包含有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以及社会参与等不同方面,其综合表现为科学精神、掌握学习、健康成长、责任担当、科学思维以及创新实践等素养。对学生核心素养内容的明确,不仅能够更好的促进教师获得专业方向发展,转变目前学科本位理念以及知识本位理念,还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确定自身今后发展目标,并且确保学生一直朝着这一目标前进。
二、引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提高核心素养
1.更新理念,突出名著阅读
以往语文教育对于文学名著的阅读较为忽视,在新课标之中明确提出了要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教学工作所进行的较大改革。中学生通过阅读名著能够有效的提升语文素养,确保学生的心灵、人格等获得更好发育。教师应当从我国丰富文学宝库之中获取能够有效提升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名著,并且采取科学方法对学生的阅读活动加以指导,让学生能够获得名著之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为中学生终身阅读奠定良好基础。名著阅读属于语文教学之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也是确保学生语文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基础保障。要求教师应当针对名著阅读加以指导,确保名著阅读能够取得更好效果,这样才可以更有利于中学生语文学习。
2.开展名著导读,提升语文阅读质量
由于中学生正好处在价值观以及人生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其自身也需要非常多的精神食粮,不管是文学名著或者是哲学名著等,中学生均可以进行阅读,并且,在阅读名著时,也应当兼顾古今,要求应当阅读特定数量的名著作品。在开展名著导读活动时,教师应当让学生了解较为基本的阅读方法,例如,在阅读之前应当首先看一下前言、后记以及目录等,这样便能够大致的了解名著的具体背景以及内容等。在阅读过程中,还要确保精度以及略读相互结合,要做好读书笔记,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在学生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很多人会被其中的故事所吸引。不过,教师不可以就此止步,应当先让学生能够了解大致的故事梗概,再逐步的引导学生对故事中人物进行关注,然后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内涵,如此才能确保学生可以从多方面收益,才能显著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3.名著促发展,导读出成果
利用名著阅读这一活动,能够有效的提升中学生阅读兴趣,并且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确保中学生能够拥有更强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全面促进中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还能有效的强化中学生探究能力以及质疑能力,确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体全面提升。
三、核心素养下阅读教学的意义
1.激发兴趣,爱上阅读
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名著导读教学能够有效的激发中学生閱读兴趣,使中学生能够爱上阅读、乐于阅读。当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之后,便可以在课下主动阅读,不仅更加有利于学生视野的拓展,而且也能够让中学生掌握更好的阅读方法,这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可谓意义重大,更有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2.点亮思维,丰富理解
通过名著导读教学最重要的作用是可以点亮学生思维。在对名著进行有效分析之后,学生便能够抓住作品之中的内涵,并且结合实际生活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在融会贯通之中确保学生思维被点亮,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强的阅读能力,对于名著的理解更加丰富与深刻。
3.独特体验,升华情感
阅读名著是属于学生个性化行为的一种,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阅读名著,并且对名著进行多元化的解读,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以及体验。让学生能够利用思维导图去了解名著中的关键内容,并且在阅读中不断的揣摩,并将自身的独特体会记录下来。学生阅读名著之后,还应当互相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可以确保学生在自由氛围之中,对名著有更深的理解,进一步的提升中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对于中学生终身阅读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在语文教学之中,名著阅读是极为重要的内容,语文教学也需要通过名著导读而获得更强活力。不过,在开展名著导读教学工作时,还应当结合语文教学的背景,将名著阅读导读能够和语文教学形成有效融合,并且对语文教学进行一定的指导,这样才能确保语文教学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才能全面的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邹娜波.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名著导读教学[J].语文天地,2017(14):9-11.
[2]徐晓璐.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阅读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7(0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