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
2018-09-05
欧洲·俄罗斯 服役抵房贷
对俄罗斯小伙们来说,服兵役大概是最糟糕的选择——工资低,军区环境恶劣,且军营内暴力虐待事件不断,还可能被长官勒索钱财。
根据《共青团真理报》的调查,俄罗斯适龄青年“全民逃兵役”,各出奇招。有的贿赂医生开医学证明,伪装身体缺陷;或是伪造学籍手续,因为在读硕士可以免服兵役;通过关系在教会办理修士身份等。
俄罗斯目前实行义务兵役制与合同兵役制相结合的混合兵役制度,18到27岁的适龄公民可选择应征入伍服役一年,或按志愿兵合同服役两年。但由于“全民逃兵役”,军队面临严重“兵荒”,而兵役局又有征兵数量的硬指标,因此军队常常在每年4月和10月的征兵季上街“抓壮丁”。
不过,面对越来越大的服役人数缺口,“抓壮丁”也无济于事。俄罗斯国防部大概也意识到这个問题,在8月下旬打出“怀柔牌”:以“军训”代替服役。
今后,俄罗斯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学校军事训练的方式来避免服役,同时还能获得军队的军衔。毕业后想继续当兵的毕业生可以签订服役合同,还能享受房贷优惠。不过,这项新实验是否能调动起年轻人的服役兴趣,还有待时间检验。
大洋洲·澳大利亚 监狱囤粮
方便面爱好者们应该对印尼的网红小吃营多捞面(Indomie)并不陌生。凭借香料独特的调料包和口感筋道的面条,物美价廉的营多捞面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即使在泡面大国中国和日本,也能在超市货架上占据一席之地。
在地球另一端,澳大利亚也为它痴狂。据墨尔本Nine News,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政府“下血本”为监狱斥资50万澳元(约人民币250万元)狂购营多捞面。这些方便面将和其他小零食一起出现在该州各个监狱的货架上,大概够吃两年。
要想吃到营多捞面,犯人就得在狱中认真工作,赚钱去货架上买。对于澳大利亚的犯人来说,这些小零食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平时,他们吃的都是同样的简餐:早上吃麦片,中午吃水果、沙拉,晚餐是意面。
事实上,方便面并非只在澳大利亚监狱如此受欢迎。据Vice此前报道,近年来,方便面俨然成为“监狱货币”——只要你有它,想买什么都不在话下。比如,一小包方便面能换五支烟,两大包面能换一件T恤。此外,犯人们还可以通过支付方便面,雇用狱友替自己搞卫生、洗衣服。
欧洲· 挪威 00后日入三千
当你还在苦苦追赶同龄人平均薪酬的时候,在位于挪威北海岸的巴尔斯塔村,“00后”已经日入3000元人民币了。
他们的赚钱方式是割鱼舌。在小渔村巴尔斯塔,捕捞大西洋鳕鱼是当地的“支柱型产业”,也是孩子们重要的收入来源——按照当地传统,切割鳕鱼舌的工作由未成年人“承包”。
每年一月到四月是渔季,渔民们在海上奔波,带回一船又一船鳕鱼。这时候,孩子们也忙碌起来。放学后,他们成群结队,带着锋利的刀具和巨大铁钩子来到码头割鱼舌——并不是真的是鱼的舌头,而是鱼的下巴和颌部那块含有鱼肉、脂肪量较高的鱼皮。在挪威北部,这种“鱼舌”是广受欢迎的美食,家家户户每周都要吃上几次。
16岁的彼得森靠着惊人的割鱼舌速度,最近成了巴尔斯塔村的“风云人物”——最快的时候,他一小时就能赚830元人民币,还不用交税。他计划几年后靠着自己的积蓄去美国游学一年。
彼得森28岁的哥哥也曾是个“小切舌工”,对这份工作评价颇高:“这事儿很有意义,让孩子们懂得金钱的价值。我们这没有零花钱这回事。想要钱?那就自己干活赚钱吧。”
亚洲·日本 开学日=自杀日?
和中国一样,日本的学生们在9月1日迎来又一个新学期。然而,这个意味着“新开始”的日子,却似受到诅咒一般——日本学生自杀率最高的一天。为了引起社会和家长的关注,有专家在暑期进入尾声时就发出警告:“您孩子的生命正在进入倒计时。”
对于日本学生来说,开学为何如此痛苦?据日本富士电视台报道,遭遇校园霸凌是重要原因。
在日本,有着“校园种姓”一说,这个词是借用印度种姓制度来说明校内难以撼动的阶级制度。依据社交能力、外貌等差异,学生被分成不同“阶级”,而被归类为底层的学生,常常难以逃脱被霸凌的命运——没有朋友,甚至被赶到厕所吃饭。尽管“校园种姓”没有明文规定,但学生需要自我约束,找到自己的位置,如果做出僭越“阶级”之事,就会受到惩罚。
为了预防校园霸凌,日本政府制定了包括“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在内的各种制度与对策,比如设置校园心理咨询……但鲜有成效。更糟糕的是,大多数学校为了不影响自身声誉,都会隐瞒欺凌事件。
对于受害者来说,本已身负繁重的学业压力,又遭遇排挤、欺凌,承受巨大的身心压力,因而往往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据《朝日新闻》,日本青森县一名初中男生曾在遗书中写道:“很遗憾,如果没有欺凌的话,我还是想活下去的。”
欧洲·比利时 歧视男性?罚款
女性因性别原因在求职、薪水、晋升等方面不敌男性,这是一个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不过,在一些领域,男性求职者也可能面对相似的困境。
比利时的一名男性求职者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他在鲁汶市一家商店应聘时,因为“性别不符”而被对方拒绝,因为该店“需要雇用一名女性”。深感受到性别歧视的他,向比利时男女性别平等研究所投诉此事,后者替他在劳动法庭上“告倒”这家商店。
最终,商店被责令向该男子支付约13000欧元(约10.3万元人民币)的赔偿金,还向男女性别平等研究所“象征性”地支付了一欧元。
“针对男性的歧视主要集中在招聘阶段。”供职于男女性别平等研究所的律师Loeckx表示,“但女性在每个阶段都可能受到歧视,不论招聘、工资还是解雇。”2017年,Loeck和同事就求职中的性别歧视处理了一百余起投诉,其中有约50名男性和60位女性。据她介绍,男性更容易在零售业、美容院和幼儿园求职时遭到歧视,而对女性的歧视更多来自运输业、屠宰场及建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