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PDCA循环的CBL模式在社会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
2018-09-05丛建妮郭帆帆赵拥军黄小敏
丛建妮,郭帆帆,赵拥军,黄小敏
(滨州医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
社会医学是医学与社会科学相互融合的一门交叉性学科[1],其教学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整体的医学观和社会“大卫生”观,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医疗卫生实践[2]。社会医学关注社会因素与健康问题的关系和规律,其最终的目标是通过对健康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健康问题的策略和措施,因此对于社会医学的讲授,应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环又叫戴明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于1950年提出,主要包括:计划P(Plan)、执行 D(Do)、检查 C(Check)和处理 A(Action)4 个步骤[3],PDCA循环被广泛用在质量管理中,在周而复始的循环管理中,不断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4-5]。PDCA循环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防止教学环节彼此孤立,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CBL(Case-BasedLearning)教学是以案例为基础,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小组讨论式的教学[6-7],从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CBL教学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非常适合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社会医学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尝试将PDCA循环和CBL教学相融合,应用到社会医学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本校2015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两个教学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班(实验组)尝试开展遵循PDCA循环的CBL教学(男生6人,女生30人),2班(对照组)开展传统教学(男生10人,女生28人)。两组的教学均由同一位教师完成,授课总学时和内容均一致,两组学生的性别和既往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组 采用遵循PDCA循环的CBL教学,以案例为核心,进行分组讨论。全班36人,每6人分为一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而不是教学主导,具体内容设计如下。
P阶段:计划阶段。根据学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及社会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制订教学计划,并提前一周时间让学生预习课堂教学内容。如“社会因素与健康关系”章节的讲授,计划以经典案例萨法·巴努之死作为案例,用学生角色扮演的形式介绍案例的主要内容,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萨法·巴努的死因,从而引出社会因素在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D阶段:执行阶段。依据P阶段制订的教学计划进行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教师引入案例后,提出讨论的主题、目标和方向,然后分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指派代表对本组成员的发言进行总结,在课堂上公开发言或以书面形式汇报,每个小组汇报结束后,都允许其他小组成员对该组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各小组汇报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评价,并对讨论的主题进行深入剖析。
C阶段:检查阶段。本阶段主要是对教学目标的检查,教学过程检查主要由教师课后分析和学生评教组成。教师课后分析属于教师课后总结,即分析章节授课计划是否达到相应教学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否讲授到位,后续课程是否需要补充相关内容等;学生评教采用座谈的形式了解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掌握情况及相关意见等,结合教师自评和学生评教信息,综合提出教学改进建议,作为下一阶段教学的参考。
A阶段:总结阶段。通过教师自我分析和学生座谈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作为下一循环改进的依据,制订新的解决方案。
1.2.2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以PPT形式讲授理论知识,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教学效果、教学满意度。教学效果包括是否喜欢社会医学课程、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是否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10个问题,回答“是”得2分,“不确定”得1分,“否”得0分,总分0~20分。教学满意度包括总体教学、重点难点的讲解、案例的引入等6个问题,每个问题设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个等级,总分6~3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2软件录入数据,用SAS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
表1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s,分)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s,分)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例数36 38理论考试成绩74.69±9.47 71.84±11.45 0.2482 t P 1.16
2.2 两组教学效果比较(见表2)
表2显示,实验组的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效果比较[n(%)]
2.3 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见表3)
表3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社会医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8],主要通过社会调查分析社会因素与健康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规律,从而开出社会医学“处方”,因此社会医学的教学应重视激发学生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对理论知识进行“填鸭式”教学。社会医学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学生对社会医学的学习普遍比较重视,但大部分学生反映“翻阅社会医学课本时觉得内容比较简单,但一旦用社会医学理论去分析问题时又感觉无从下手”,这说明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
CBL教学是教师以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以掌握相关理论知识[9]。CBL教学可以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10],将PDCA循环融入CBL教学,可以对CBL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每一次的循环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和教学满意度的评价都优于对照组学生(P<0.05),因此将PDCA循环与CBL教学相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利用社会医学基本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