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米芾书法艺术特征及其当今启示
2018-09-05董超众黄汉军
董超众,黄汉军
宋代米芾书法艺术特征及其当今启示
董超众,黄汉军*
(武汉纺织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米芾作为宋四家之一,其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卑唐商晋”、“入古出新”的书法艺术审美观贯穿其整个书法美学思想体系之中,对后世书学思想及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推动书法理论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运用作品内容分析、比较分析、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米芾书法作品的刚柔相济出发,来了解米芾师大家之长对其书法学习之路的影响,而后推陈出新形成自身的书法艺术特色,借助书家米芾的学习之道来分析今人学习书法性情对其艺术发展所面对的问题及应对。
书法;米芾;刷字;八面出锋;美丑
米芾的字与众不同,极具个性,且米芾性格怪异多变,其中也有着性格对字的影响。米芾的字,临到后面要么就是柔到一种极致,要么就是狂到一种极致,不好把控,这就是米芾书法艺术的奥秘所在。近些年来有很多学者开始关注书法艺术它独特的表达形式和艺术语言,如周倩的论文《米芾书法艺术及其美学思想研究》中围绕米芾出身、性格、所处环境和书学思想方面上展开的研究。[1]如郑淼文的论文《凌云绝尘之气沉着痛快之风——试论米芾的书法审美追求》中谈到米芾一生艺术上的追求与其率真的个性相符。[2]这些文章都清楚地讲到了米芾其个性的癫狂,成就了其不平凡的艺术审美特色,但其研究都过于侧重书家性情对其艺术发展之路的影响,较少谈到对我们今人学习书法所产生的问题以及应对方法。
一、刚柔相济引出“八面出锋”
米芾的书法用他自己的话说那叫做“八面出锋”他强调侧锋用笔,注意粗细、轻重、疾缓、动静、刚柔的变化,而以圆劲秀挺为主旨,看上去很柔美,但是似乎能感觉由内而外透露着一种筋骨气,外柔内刚,就是那种柔到极致狂到极致的融合。开始着手临写,不得其法,还处于在云雾中远远地观看,但是越到后面越发的感觉得到里面的那种刚劲感。不得不说写字对于自身的修养有很大的帮助,心情起伏的时候,什么也不想独自一人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临摹米芾的字帖,可以调节自己的心理达到一种平静的状态。笔在手中跟随着字帖中笔画的走势,时而行走匆匆,时而闲庭信步,自身情绪早已顺着毛笔尖滑落到宣纸上去,自我会显得是如此的渺小。
(一)米芾书法艺术的极致之美
米芾的审美标准是“八面具备”。所谓八面,就其字面的含义指的是四方和四隅,照米芾的意思,所谓“八面出锋”,就是指每个字笔画的长短粗细屈伸正侧、每个字乃至整篇书作的各个组成部分所占空间的大小疏密、笔致的动静疾徐等,都要富于变化。就笔画而言,不可大小粗细如一;就笔势而言,不可劲健到底或姿媚到底;就整体布白来谈,不可均匀分配,型如算子。正由于米芾将真趣作为审美的理想,他就把书写内容的正确性和逻辑、修辞,把书写技巧的工拙等标准看得不那么重要了。
米芾书法的美可以从笔法、结字和章法来看,笔法通常是我们所常说的用笔,米芾行笔用力均匀流畅,变化多端,每一笔都是在合乎法度的基础上力求变化,自然而不受外力所约束;结字也被称为间架结构,对每个字笔画的长短、粗细和俯仰都加以利用,构成字的不同形态,正所谓太极中一招一式尽显柔韧之美;最后就是章法,就是对一件书法作品全局安排,米芾的章法最能体现出其精气神以及书家的情感所在,每行的排列不受约束,顺应手腕以及毛笔的倾斜角度一气呵成,意态流动于宣纸之上,这其中的美感非常值得我们去耐心品味。
图1 苕溪诗帖局部
(二)从“轻柔静缓”到“八面出锋”的辩证思维
米芾书法的“八面出锋”在《苕溪诗帖》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该贴一般被认为是他中年时的一个得意之作。整体看《苕溪诗帖》墨迹,不像其他所看到的字帖那么规整,米芾取一个势,字微微地向右倾,这种倾斜就会变得生动,但是看起来不会倒下,而是像放风筝的线可以把一个巨大的东西牵住,这就会产生一种生动地表现(如图1)。其中字的起笔通常较重,到中间略轻,在转折处突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给人有一种八面生姿、沉着畅快的感觉。每字结体修长,下半部微向右倾,如玉树临风,摇曳生情。左右、上下结构的字,强化开合向背,或左擒而右纵,或上敛而下放。
米芾拥有横溢的才华,但没有做高官的志向,所以他可以把常人看起来很沉重的事情,做得很轻松自然。我们列举来看二王是中锋用笔,而且非常严谨,这其中也包括草书和行书。但是米芾就非常的放松,字里用到了很多的侧锋,在宋代以前书法很少用侧锋。侧锋容易造成字的笔画偏薄偏扁,但是米芾可以运用侧锋让其变得意趣横生,我们可以揣测米芾是处在一个放松的状态去书写,到了该侧的地方就随它去侧,峰回路转还可以再正回来,最终达成一种正侧相宜、相辅相成的和谐关系。更多的是超越了字的初始形态,以一个游戏的方式去随便书写,这在后人看来他的这种心态下出来的作品,别有一番韵味。
米芾学习书法讲求“入古出新”,“入古”就是要做到“乱真不可辨”。同样的道理,“出新”就是说要“人见不知其源”,临摹的终究是属于别人,只有开拓创新才属于自己。
二、师晋唐、译美丑而后“入古出新”
晋代书法的特征可以用“气骨”“真趣”“自然”这些较高的审美标准来评价,米芾在其《论草书贴》开始就写道“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徙成下品。”①足以可见他对于晋人书法的认同与赞赏。米芾向来提倡书法创作过程中的“古意”之感,这最终就形成了米芾“平淡率性”的书法艺术审美观。在米芾一生中晋人书法对其审美思想的形成是功不可没,并形成其独特的艺术观,同时米芾贬低唐代的书法的艺术风格与气度,这些较为特立独行的艺术审美取向也一并造就了米芾“入古出新”的成长之路。
(一)审美与审丑的书法演绎——米芾书法艺术的观念分析
正是由于米芾执着的性格导致了在推崇晋人书法的同时过度贬低唐代书法,米芾认为唐代的楷书太过于循规蹈矩,没有自身特点,显得俗气。正是由于唐代书法过于讲求法度,笔画之间追求精致完美,想一块洁白无瑕的美玉一般,但是米芾恰恰不喜欢太过于完美的事物,美到一种极致他认为那便是丑陋。这其中不难想象与米芾爱石如痴的个性有些许联系。
图2 盛制帖
米芾嗜石,遇石称兄。《宋史》中就有米芾拜石的记载:“无为州治有巨石,状奇丑,芾见大喜曰:‘此足以当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之为兄。”②石头有瘦、漏、透、皱的特点,米芾的书法用笔趣味上面也是符合这样一个时代的特点,可以感觉的它很挺拔不臃肿,但是也有一种清瘦以外的妖娆。米芾的字一定是沉着痛快的,就像疾风骤雨一样,用笔刷的那种刚硬果断,(如图2)《盛制帖》为米芾致友人蔡肇(字天启)尺牍之一。小行草笔势飞动,形态曼妙;“天启亲”三个大字则一气呵成,淋漓痛快,充分表现了“刷字”的艺术特色。米芾的书法代表了宋代审美的一种很高的境界。
(二)“卑唐尚晋”之说与推陈出新——米芾书法艺术的技法揣摩
米芾书法在其自成一家之后,对晋唐以来的书法有深刻的感悟。其观点大体上是“卑唐尚晋”如说:“柳公权师欧,不及欧远甚,而为丑怪恶札之祖,自柳出,世始有俗书。”③不难理解这其中的意思米芾对于唐代的书法多为讥贬,这或许与他所处的时代审美观念有所影响,在他看来丑到极处便是美。他骂欧、柳等人之书为丑怪恶札之祖,则认为美到极处便是丑是俗了,每一个人都觉得无可挑剔的东西是美,这是大众审美,就好比时尚潮流,最开始出现的时候都认为是美的,但是时尚不是永恒不变的,总是在推陈出新。而实际上米芾对于晋唐书法都下过很深的功夫,“卑唐”不是不要去学习唐人的书法,而是学过之后所进行的一种反省;“尚晋”也不是对晋人书法的极度吹捧。米芾在于广泛学习,勇于开拓创新,这在现在来说都是一种非常值得我们后世学习的一种精神。
米芾书法艺术的技法上可以说是集大成,历史上很多学者认为,我们今天看到的王羲之和王献之留下来的作品有很多是出于米芾之手,完全可以乱真的状态,他学过篆书、隶书和楷书,包括唐代的一些大家米芾都涉猎过。正因为米芾是这样一位集大成者,所以他能够有一些自己的领悟在其中。米芾的用笔非常有特点,一个捺就可以写得变化多端,比如说有的捺是一波三折,有的两个波折就够了,有的会是一个平衡过来,有的是一个点像个嫩芽一样长出来,如果这一笔单独拿出来看就有可能是一个败笔,但是放在那个里面就会恰到好处,整个字写下来往往捺笔是最后一笔,他会顺着整个字运笔的气势拉过来,并且这一笔会跟下一个字有所呼应,这其中有很多变化,到转折之处似乎在我们看来觉得很险峻,但是到了米芾这里就会变得非常的精妙。
米芾是一个天分极高而又非常用功的人。他初学颜真卿写大字,后来又觉得柳公权的字紧结,转而学柳,而后又学欧阳询,其后又感觉到欧的字不够自然有些许刻板,乃慕褚遂良学之最久。由此可以看出米芾不专一家,择其善者而从之,有长即学,遇短即舍,采取广收博取的办法,最终融会贯通,自成一家,所谓“集古字”大概就是说米芾取诸书法家之长处,总而成之。这恰恰是我们所要学习的一种精神,往往我们自己不懂得何谓长短,导致长处没学来,又认识不到自己的短处,不懂得的取舍。米芾在自己不懂其法之时,先让自己深入其中,而后取得优点全身而退之,才成就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米芾给我们留下来的这些传世作品。
三、从米芾师大家之长以成“集古字”看书法学习之道
米芾在《群玉堂法帖》第八卷自叙学书经过中说:“入学之理,在先写壁,作字必悬手,锋抵壁久之,必自得趣也。余初学颜,见柳而慕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楮而学最久。又慕段季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绎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弃钟方而师师宜官《刘宽碑》是也。篆便受《诅楚》、《石鼓文》。又悟竹简以竹聿行漆而鼎铭妙古,老焉。其书壁以沈传师为主。”④从此段自叙中可以看出,米芾是博采众家之长,择其善而从之,他对于古人技法的理解,完全得益于其持之以恒的临写。
(一)书家米芾的学习之道:各时期的特点,取舍过程
自唐代“贞观之治”之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顶峰,受此影响,唐代的书法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并形成了“尚法”的书风。宋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在延续“尚法”的同时,逐渐兴起的“自省”“自悟”的禅宗思想对文学艺术的影响极为深刻,出现很多“意多于法”的文人书家,他们以大胆的方式去尝试书法创新。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米芾首先把魏晋这个时代作为一条线脉延续下来,在延续的过程中又把自己的性格加进去。就是学习古人学到精深的时候加入自己的想法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大家。唐代人讲法度,到了宋代讲求的是意趣,所以说宋四家“苏黄米蔡”是开启了一个时代的审美,这其中米芾所起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他把书法审美的疆域扩大了。
(二)今人学习米芾书法艺术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及应对
对于大多数的初学者来说临摹米芾的字往往只是看到表面,一开始想到的就是米芾的“刷字”,怎样写出“八面出锋”的特点。但是如果没有经过传统功力的培养和基本技法的训练就先不要急于考虑这些,米芾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家,那也是大量的临摹学习了前人作品,我们恰恰正处在“眼高手低”阶段,贬义上说我们品评书法可以娓娓道来,到了自己的手上却往往力不从心,但是换一个角度来想这个问题倒也不是一件坏事,只有眼界提高了加上不断地勤加练习,差距可以慢慢的缩小。这就要求我们尊重传统,在提高自身审美修养的同时也要练好手上功夫,踏实的在临帖上下文章,功夫终将不负有心人。
首先来说先要好好地读帖,而不是肆无忌惮的临写,可以了解该帖的文化背景以及晋唐的书法知识。没有晋唐书法积累下来的基础,我们也不会看到米芾留下的这些传世佳作。初步临摹应按原帖风貌临写,可不加入自己的想法特征。今人学习米芾书法多数已经具备一定的书法功底,于是带着一定的创作性质来临摹,对于初次接触米芾书法这是大忌,结果往往会是邯郸学步,该学的学不来搞得不伦不类。对月初学者来说可以先从《蜀素帖》入手,该帖正处于“集字”阶段,更便于学习其笔法和结体的共性特征。然后临写《苕溪诗帖》,此帖同样为过渡时期作品,笔法更为精到。最后可以选择其书信尺牍临写,注意其中笔法和结构的同时,还要去感受其整体的气韵以及章法的处理。
追根其源,研究米芾书法的成因,剖析其书法形成的脉络。在大量临写并具备一定基础之后,感觉会处于一种瓶颈期的状态。那么这时我们应该对米芾的性情以及他书法艺术上的发展作以研究。
(三)关于书家的性情与艺术发展等个性化问题及应对
临摹前人作品的时候就像是一场与古人之间的两人谈话,体会每一个完整字的动态美感与整篇作品中字与字之间的紧密疏松关系。只有到了教学实践中才意识到其中最细节的东西,那就是每一笔画与笔画之间另一种微妙关系存在。这个时候是在学习体会与古人的交流,因此就需要耐心研究每一个字笔画之间的大小位置。楷书其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给我们看来笔画之间没有连笔,但是横划往往呈现出左低右高的一种倾斜角度,相比较平衡直线来说就显得更为活泼、不呆板,对于笔画较多的字来说,当你把竖线去掉就会发现,横划之间的倾斜角度都是相似的,呈现出一种自然向上的美感。书法艺术与美术造型艺术在构成规律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第一笔的大小也就决定了整个字的大小,每一笔的位置又会影响到下一笔的位置,互相之间都有所联系。大小和位置的合理安排,就会写成一个漂亮的汉字出来。
我们所要学的是米芾对于书法艺术“乱真不可辨”的匠心所在,而后择善而从。一味埋头于某一种书体而不知其它,就会停滞不前,我们或许可以以自己所学的书体为坐标原点,追跟其源,研究其书法风格的形成过程。还可以了解在他以后哪些书法家中有其影子存在,首先从一个局外人的状态下去观察事物的本身,或许就会产生另一种不同的理解,这对于自身作品的创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注释:
① 米芾《论草书帖》纸本 草书 纵24.7厘米 横3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②《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文苑六·米芾传》.
③ 米芾撰.海岳名言[M].北京:中华书局.1985.
④ 米芾《自叙帖》宋拓本,被收入《群玉堂法帖》第八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 周倩.米芾书法艺术及其美学思想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4.
[2] 郑淼文.凌云绝尘之气沉着痛快之风——试论米芾的书法审美追求[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58-159.
[3] 张弘.米芾书法鉴赏[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4.
[4] 刘艺铭.米芾集古论[D].济南:山东大学,2008.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 Fu's Calligraphy Art in Song Dynasty and its Enlightenment
DONG Chao-zhong, HUANG Han-jun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As one of the four Song families, Mi Fu's influence on later generations is great. The aesthetic aesthetics of calligraphy art of "Pei Tang Shang and Jin" and "entering ancient times out of new" runs through its whole calligraphy aesthetic thought system, which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thought and theory of calligraphy in later generations, and has a profound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alligraphy theory. Based on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content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literature analysis, this paper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Mi Fu's family on the way of calligraphy learning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Mi Fu's calligraphy works. Then,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ew to form its own calligraphy art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help of the calligrapher Mi Fu's way of learning to analyze the modern people learn calligraphy temperament.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its art.
calligraphy; Mi Fu; calligraphy; eight facets; beauty and ugliness
黄汉军(1968-),男,教授,研究方向:艺术学.
J504
A
2095-414X(2018)04-006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