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教学:构建数学课堂的新样态

2018-09-05江苏南京市宝船小学210036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23期
关键词:小面正方体表面积

江苏南京市宝船小学(210036)

对话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围绕共同的学习主题,通过积极的、富有创意的交流互动,不断发现和探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对问题的解决和知识的建构的过程。弗莱雷提出:“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对话教学,积极寻求重建数学课堂文化的路径,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文化氛围,创造充满生命力的学习乐园。

对话教学把课堂看作是促进生命发展的生态系统。数学学习内容、媒介信息、情感态度等,都在这个系统中外显为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文本)对话、自我对话,一起讨论、交流、碰撞、激励、共享……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表达

在对话课堂里,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习的组织者转变;学生不只是接受者,还是学习的设计者和参与者,二者的角色在“学习共同体”的动态平衡中实现转换。对此,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让课堂成为充盈信任、愉悦和智慧的乐园。

例如,教学“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图1

师(出示图1):唐僧拿出两盘桃,请孙悟空和猪八戒吃,并要求只能吃每盘桃的1/2。两个徒儿迫不及待地各抢了一盘,可是打开一看,猪八戒却哇哇大哭起来。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生1:可能两盘桃的个数不一样。

生2:可能孙悟空的那盘桃很多,猪八戒的那盘桃却很少。

(很多学生表示赞同)

师:很有想法。你能用小圆圈来表示桃,用虚线分一分,找到这盘桃的1/2吗?

(学生活动,很快有人举手)

生3(上台展示自己的分法):我用10个圆圈表示孙悟空的那盘桃,它的1/2有5个;用2个圆圈表示猪八戒的那盘桃,它的1/2只有1个。猪八戒的太少了,所以他才会哭。

生4:我用8个圆圈表示孙悟空的那盘桃,它的1/2有4个;用4个圆圈表示猪八戒的那盘桃,它的1/2有2个。

师(指着其中的一盘桃):能说说你是怎样找到这盘桃的1/2的吗?

生5:只要把8个桃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指着另一盘桃):为什么从4个桃里也能找到1/2?

生6:因为把4个桃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生7:不管盘子里有几个桃,只要平均分成两份,就能找到它的1/2。

生8:无论桃有多少,找到了一半就能找到1/2。

师:很有见解!我们可以把一盘桃看作一个整体(画圈),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上述教学中,学生在无法清晰表达“两盘桃到底有何不同?”时,教师创设了生动有趣的“分桃子”的情境,借助“画一画”“分一分”“比一比”等活动,引导学生展开生生对话、自我对话,而教师恰当的追问、反问,能引领学生逐步触及知识的本质——“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加深对“分数具有无量纲性”这一本质的理解。

二、多维互动,让学生自主探究

曹培英老师认为:学科核心素养不是针对学科专业人才的特殊需要,而是适用于普遍情景和所有人的共同素养。课堂学习的多维互动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拓展和提升,而对于不同的学习素材和数学问题,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理解,这为课堂开展对话教学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契机,也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例如,在教学“认识小数”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师(出示图2):下面的每个图形都表示1角,你能在图中表示出0.1角吗?在学习单上试一试。

图2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

生1(上台展示):我选择的是线段,在左边画一段,就是0.1角。

生2:不准确。随便画一段,不一定是0.1角,应该把线段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才是0.1角。

师:很严谨,画图就应该准确。还有不同的想法吗?生3:我把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0.1角。生4: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也是0.1角。师:为什么一定要平均分成10份呢?

生4:1角等于10分,平均分成10份,1份就是1分,也就是0.1角。

师:这种平均分的方法,还可能得到什么数呢?生5:1/10。

上述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引导学生根据“分一分”“涂一涂”直观图来研究小数的意义,适时展开师生、生生对话,可使“小数”从具体的量中抽象出来,从而使数学建模的过程更具深度,也为学生初步理解“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形式”提供经验支持,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小数的产生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活动材料,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不但能为学生创设合理想象、自由思维的空间,把学生带到从未知走向已知的“高速”通道,还能使知识在教学层面实现“软着陆”,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

三、因势利导,让学生主动思辨

对话是课堂建设者之间一种共生的交往关系,意味着对话主体间的相互理解、视界融合及经验分享。引导学生主动思辨,经历核心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且让学生正确理解核心知识,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就有可能让学生逐步养成数学的理性思维。

例如,教学“表面积的变化”时,教师设疑并组织学生讨论。

师(出示图3):如果从棱长为3 cm的正方体上挖去一个棱长为1 cm的小正体,它的表面积会发生变化?

生1(很快举手):挖去一部分,大正方体的表面积当然会变化。

师:你能说说它的表面积是怎么变化的吗?

生1(迟疑):应该会变小吧。

生2(很快反驳):不一定会变小,也有可能不变。

师: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生2:如果从顶点处挖,大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是不变的。

师:对于这个问题,你们还有什么新的想法?

(学生猜想、操作、验证结论)

生3:从一个顶点处挖去3个小面,但又露出了3个小面,大正方体的表面积确实不变。

生4:从一条棱的两边各挖去1个小面,但又露出4个小面,大正方体的表面积反而增加了。

图3

生5:从一个面的中间挖去1个小面,但露出了5个小面,大正方体的表面积增加了4个小面。

师:采取的方法不同,大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变化也不同。

以核心问题为载体、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线的学习活动,更需要适时展开师生、生生对话。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深入了解学习素材,从整体上建立对数学知识的初步感知;另一方面,还能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优化学生的思考方式,引发学生新的思考和感悟,实现深度学习。

四、长效提升,让学生合作共赢

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要有“教育的格局”,不囿于一题、一课,而应着眼于学生的生命成长,体现知识、能力、情感培养的整体性。课堂不能流于单一的“问答式”,而应通过交流、争辩、质疑、分享等方式,实现教学主体之间的多维度对话,从而建构一个以知识、能力、人格为基础,以数学素养、生命成长为顶层的学习空间。

例如,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结课阶段,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用数对确定位置。那么你觉得确定一个点的位置,需要几个数呢?

生1:2个数。

师:如果只用一个数,行吗?

生1:肯定不行。

师:为什么?(出示图4)谁能说说在0和2中间的这个点可以怎样表示?

图4

生2:可以用“1”表示。

师:你看,刚才的这个点,不就是只用了一个数就确定位置了吗?那么,“3”的位置在哪呢?

生3:在2的后边。

师(笑):还是只用一个数就确定了它的位置。

生3(反应过来):情况不一样。这里只有一行,确定点的位置,当然只需要一个数了。

生4:今天学的不只是一行或一列,而是好几行好几列。需要先确定它在第几列,再确定它在第几行,所以要用到两个数。

师:真会思考!这样看来,确定位置有可能用一个数,有可能用两个数,那么——

生5:还有可能用到三个数。

师:确定位置时,究竟会不会用到三个数呢?这个有趣的问题,留给同学们课后研究。

综上,对话为学生创设了“伸出窗外”的空间,为学生的数学思维走向更深层次提供了无限可能。实施多样的对话,引领数学学习从经验走向理性,让学生真正“学得到”“带得走”,是数学生态课堂发展的必然诉求,是对发展核心素养的积极回应。

猜你喜欢

小面正方体表面积
巧求表面积
给正方体涂色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重庆小面
重庆小面品质特点及评价标准建立
拼正方体
表面积是多少
表面积是多少
重庆小面的文化与经济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