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一级支流梧桐河渔业资源现状调查
2018-09-05李雷纪锋王念民金洪宇张金凤马波
李雷,纪锋,王念民,金洪宇,张金凤,马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黑龙江流域渔业资源与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0)
松花江鱼类资源较为丰富,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其下游是指佳木斯市至同江市(河口)江段,为松花江的主要渔业水域[1,2]。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水利工程、水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松花江下游物种多样性下降,鱼类资源持续衰退[3-5]。梧桐河位于小兴安岭南麓与三江平原交汇处,是松花江下游较大的一级支流之一[6-8],其地形地貌较为特殊[9],鱼类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对梧桐河鱼类的研究仅限于分类学,有关梧桐河渔业资源的调查资料较为缺乏。随着松花江干流江段土著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及洄游通道等“三场一道”遭受破坏[4],支流作为土著鱼类重要栖息和繁殖场所的作用将更加显著,因此摸清支流的鱼类组成对于保护松花江土著鱼类尤为紧迫和重要。本研究以梧桐河作为松花江支流的代表,分析其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及主要渔获物的体长、体质量分布等,以期为梧桐河及松花江全江的渔业资源保护及制定恢复措施提供基础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采集方法
2017年5月、6月和7月,在鹤岗市梧桐河源头至汤原县梧桐河河口共设置了7个采样点(图1),采用自捕和聘请渔民捕捞的方式重复收集鱼类标本,现场测量渔获物的体长、全长和体质量等基础生物学指标,记录数量、采集地点、网次和船次等信息。采用的调查渔具有:流刺网、定置刺网、地笼、方笼、猫网、圈网和电捕。每次调查持续12~15d。已经鉴定种类的渔获物,放回河流中;未鉴定的种类,用10%的福尔马林溶液保存,带回实验室鉴定。标本鉴定依据陈宜瑜[10]、乐佩琦[11]和张觉民[12]等鱼类分类专著。统计渔获物数据,比较梧桐河主要渔获物种类的体长、体质量等生物学参数及其在总渔获物中的数量和重量比例。
图1 梧桐河鱼类资源调查中采样点的分布Fig.1 Distribution of sampling sites in the Wutong River during the fish resources survey
1.2 数据处理及分析
用选择相对重要性指数(IRI)[13,14]评价本研究渔获物中优势种,IRI=(N+W)F,式中N为渔获物中某一种类的尾数占总尾数的百分率;W为渔获物中某一种类的重量占总重量的百分率;F为各种类在不同船次中出现的频率。IRI值大于100的种类为优势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渔获物组成
2.1.1 种类组成
2017年5—7月在梧桐河共采集到鱼类41种,隶属于6目10科31属。鲤形目共有2科23属31种,占总数的75.6%,其中鲤科18属24种,鳅科5属7种;鲇形目1科3种,占总数的7.3%;鲑形目2科2种,占总数的4.9%;鲈形目2科2种,占总数的4.9%;刺鱼目1科1种,占总数的2.4%;七鳃鳗目1科1种,占总数的2.4%(表1)。根据现场对渔民走访调查,历史上有大麻哈鱼、哲罗鱼Hucho taimen等珍稀鱼类,此次调查却未发现。另据渔民反映,近30年内在梧桐河一直未发现大麻哈鱼。
2.1.2 优势种
2017年5月—2017年7月,共统计了79网次,总计52.9kg,共3 081尾。渔获物种类组成统计分析显示(表2),梧桐河的优势种为银鲫、大鳍、银鲴、鲤、马口鱼、兴凯、洛氏Rhynchocypris lagowskii、油、鲇等9种,其中绝对优势种鱼类为银鲫,尾数比和重量比分别为14.29%和22.86%,IRI为1 411.56。其中较为稀少的种类东北七鳃鳗尾数比和重量比分别为4.11%和1.35%,IRI为54.61,说明其在梧桐河流域具有一定的资源量。从优势种上分析,小型鱼类占主要优势。
2.1.3 梧桐河主要渔获物的体长、体质量组成
梧桐河主要渔获物种类的体长和体质量范围(表 3)为:银鲫 1.5~19.9cm、1.2~168.0g;大鳍4.3~10.8cm、1.4~20.6g;银鲴 6.5~12cm、4.9~25.1g;鲤 10.7~34.7cm、33.8~1 564.2g;马 口 鱼 7.7~18.2cm、4.8~72.6g;兴凯3.5~10.2cm、0.6~12.9g;洛氏2.7~13.6cm、0.3-27.9g;油8.2~12.5cm、5.0~18.2g;鲇15.6~32.8cm、30.2~256.7g。梧桐河主要渔获物种类的优势体长范围为:银鲫5~10.9cm,大鳍6~6.9cm,银鲴 8~9.9cm,鲤 10~19.9cm,马口鱼 10~15.9cm,兴凯5~8.9cm,洛氏5~7.9,油9~10.9cm,鲇 20~34.9cm(图 2)。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梧桐河鱼类种类相对丰富,但缺乏梧桐河渔业资源的历史资料,与当地渔民反映的历史上鱼类组成的对比表明,鱼类种类组成发生了一定变化,鱼类资源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衰减。按照栖息地水层、食性、洄游等生态类型分析,本次采集的41种鱼类主要为中上层小型鱼类,如属、属等;主要以杂食性为主,肉食性鱼类较少,有些肉食性鱼类在本次调查中没有发现,如哲罗鱼,而有些肉食性鱼类在此次调查中虽有所发现,但与当地渔民反映的历史情况对比,资源衰退较为严重,如黑斑狗鱼;以定居性鱼类为主,洄游性鱼类如大马哈鱼近30年没有在梧桐河发现。梧桐河渔获物群体结构中,多为小型鱼类,鲤、鲢、黑斑狗鱼、鲇等较大型鱼类的个体也较小。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1)大坝截断了鱼类的洄游通道,使得长江洄游鱼类受到威胁甚至消失[15],类似的大马哈鱼等洄游性鱼类,也可能是梧桐河有石头坝等人类拦水工程,截断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大马哈鱼不能沿河上溯产卵;(2)与过度捕捞有关。此次调查发现很多渔民用的网眼较密,并存在电鱼的现象;(3)杂食性鱼类摄食生态位宽度较大,食性多样化,适应能力较强,而肉食性鱼类食谱较为单一,种群结构易遭受破坏,资源易衰退;(4)挖沙等人类涉水活动导致鱼类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等关键栖息地遭到破坏。综上所述,为保持梧桐河的鱼类资源,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力度,严格限制网具类型及规格,甚至禁止捕捞;另一方面要严格限制人类涉水活动,如停止挖沙、拆除拦水工程等。
表1 梧桐河鱼类名录Tab.1 List of fish species in the Wutong River
表2 2017年梧桐河主要渔获物组成Tab.2 Species composition of fish catches in Wutong River in 2017
表3 梧桐河主要渔获物种类的体长的组成(2017年)Tab.3 Composition of body length of important species in Wutong River(2017)
图2 梧桐河流域主要鱼类的体长分布Fig.2 Frequency of body length of the important fish in Wutong R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