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职工体检人群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2018-09-04王桂霞
王桂霞
【摘要】目的 探究导致高校教职工体检人群高血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我校教职工500例,根据教职工健康体检数据,对高血压患病率进行有效分析,同时对教职工发生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予以多因素和单因素分析,相关因素主要包括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尿酸、睡眠质量、规律运动、高血压家族史、腰围、体质指数、年龄及性别等。结果 在500例教职工中,有171例教职工存在高血压,34.20%为高血压发生率;其中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尿酸、腰围、体质指数、年龄与教职工高血压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高校教职工体检人群高血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十分复杂,且教职工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尿酸、腰围、体质指数、年龄。应有效运用相关防护措施积极应对危险因素,促进高血压的发生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降低高血压发生率。
【关键词】高校教职工;体检人群;高血压;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11..02
在临床中,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高血壓属于慢性疾病[1]。对于高校教职工人群来说,其存在较高的高血压发病率,为使高血压的发生得到有效控制和预防,必须对导致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和患病现状充分了解[2]。本文为探究导致高校教职工体检人群高血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选取2017年我校教职工500例进行有效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我校教职工500例,其中男和女人数分别为287例和213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42岁,(33.06±1.04)岁为平均年龄。其中171例教职工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将其设置为高血压组,其中男和女分别为98例和73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40岁,(32.10±1.01)岁为平均年龄。在同一人群中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其中男和女分别为85例和65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44岁,(35.12±1.30)岁为平均年龄。
1.2 临床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两组均为我校教职工;(2)两组均同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1)资料结果不完整者;(2)继发性高血压、妊娠及急慢性传染病者。
1.3 方法
对所有教职工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尿酸、睡眠质量、规律运动、高血压家族史、腰围、体质指数、年龄及性别情况进行充分分析,体质量(kg)和身高平方(m2)的比值为体质指数。血压测量过程中选择水银柱式血压计,并对患者进行空腹采血。
1.4 观察项目
观察所有教职工高血压发生情况,并对引起高血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在用SPSS 20.0软件核对后同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和单因素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观察所有教职工高血压发生情况
在患者中,高血压发生例数有171例,高血压发生率为34.20%(171/500)。
2.2 对引起教职工高血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
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尿酸、腰围、体质指数、年龄与教职工高血压的发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
2.3 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高血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尿酸、腰围、体质指数、年龄均是导致高血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如下表2。
3 讨 论
高血压的发生和心脑血管疾病,例如脑卒中、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等疾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3]。为保证教职工身体健康,必须加强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有效研究。
本文通过探究探究导致高校教职工体检人群高血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显示,高血压发生率为34.20%;同时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尿酸、腰围、体质指数、年龄与教职工高血压的发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教职工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尿酸、腰围、体质指数、年龄。主要原因在于:若患者存在异常的空腹血糖水平,在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下会使交感神经被激活,损害血管内皮,增生平滑肌细胞,并出现电解质紊乱的情况,最终导致高血压疾病发生。患者三酰甘油增高,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从而降低血管弹性,并兴奋交感神经,使得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增高。同时,尿酸和高血压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多因尿酸与免疫炎症反应、胰岛素抵抗和RAAS激活之间具有密切关系有关[6]。
综上所述,我校教职工健康受高血压的影响十分显著。需要对高血压防治加强宣传教育,使教职工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高认识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体质量状况进行积极控制,从而使高血压发病率有效降低。
参考文献
[1] 邹卓群,仲怀琴,李金鹆,等.上海市某院2015年体检人群H型高血压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医学,2017,38(11):1440-1444.
[2] 曹 霞,谢秀梅,徐 果,等.长沙市体检人群正常高值血压与慢性肾疾病的横断面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9(6): 582-590.
[3] 陈乃君,周嘉强.绍兴地区某老年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7):4225-4226.
本文编辑:吴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