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三性” 创造性使用教材

2018-09-04曾志宇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三性准确性创造性

曾志宇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实施的进一步深化,老师们感受到新教材优越性的同时也产生不少的问题:一方面教材是通用的、共性的,有的课时内容由于篇幅的限制,不可能提供詳尽的学习材料,也不能呈现完整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教材呈现的是一个平面的、静止的知识,而没有体现知识形成的动态过程;此外,教材中有的内容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有的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就导致教材中的部分学习内容无法达成编者的预计目标,或学习活动无法开展。只有创造性地使用小学数学教材,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关键词】创造性;小学数学教材;准确性;有效性;适当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2018)04-0156-02

随着课程改革实施的进一步深化,老师们在感受到新教材优越性的同时也产生不少的问题,导致教材中的部分学习内容无法达成编者的预计目标或活动无法开展。因此,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为指导,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学条件对教材进行合理地、创造性地使用,使教材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在活用教材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三性:准确性、有效性、适当性。

1 把握准确性,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

教学离不开教材,而创造性使用教材就要能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教学中力求还原教材编写的本意,深入感悟教材资源。

例如:教学“三角形任意两边角和大于第三边”。

第一,本节教材的整体结构及前后联系:先是提供操作事实,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提出猜想、论证,再通过分层练习进一步巩固结论,最后以开放题的形式进行拓展延伸。

第二,明确例题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摆一摆提供的4组小棒刚好满足四种不同的情况,第一组(3、4、5)cm是一般三角形,第二组(3、3、5)cm是等腰三角形,第三组(3、2、5)cm其中较短两边和等于第三边、不能摆成三角形,第四组(3、1、5)cm中较短两边的和小于第三边也不能摆成三角形,而这四组小棒只有每组的第二根小棒数据有变化,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发现提供事实材料。

第三,弄清习题与例题的关系:练一练的第一题直接模仿例题进行简单判断,强化操作结论;第二题以开放的形式让学生从5种不同长度的小棒中任选三根摆出两种不同的三角形,这时学生灵活地运用结论,在不同的选法中进一步体会“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第三题运用表格,从操作层面上升到分析、综合的数学思维层面,进一步抽象概念。第四题进行拓展延伸,通过研究体会到三角形不仅任两边和大于第三边,而且任两边的差会小于第三边。

第四,揣摩插图的编排意图:摆一摆范图可以让学生知道怎么摆,进行机械模仿等。

第五,钻研提示语和旁注:基于四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较差,教材的提示语将“任意两边的和”直接出现,减轻学生的负担。

2 把握有效性,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重点

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自由度巨大的空间,表面看来简单了,实际上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更高。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才能超越教材[1]。”

2.1 有效把握教材细节

在课堂教学中,教材细节的开发往往容易被老师们所忽视。有的老师认为教材编写已经是完美的作品,教学时只需搬用就行,他们考虑的大多是用得像不像,而较少思考“教材为什么这么编”“有没有更好的用法”。教师备课时要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对待教材的每一个细节,赋予教材细节更深的知识内涵和更广的思维空间,让教材细节丰盈课堂,使之能够发生锦上添花、以小见大的效力。

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街心广场》(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一课的教材时,提示语“你发现三个长方形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与乘法竖式推导过程的 “缩小到原来的1/10”、“ 缩小到原来的1/100”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我有意识地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下表的形式呈现,从纵、横两个方向比较,学生将很容易观察发现三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缩小到原来的1/10,面积会缩小到原来的1/100,从而更好地体会到因数一共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积也会跟着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

细节的有效处理是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对学情的准确把握。

2.2 有效填补教材“空白”

新教材的呈现方式重视引导学生通过活动、思考,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而很少呈现知识性结论,为教与学留下尽可能大的探究和交流空间。教学的灵活性增加了,教师的选择空间扩大了。这些教材空间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惑和难度的同时,也给学生间的有效合作带来了良好的机会,让教师在使用教材时有更多的创造空间。

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包装》(小数乘法(二))一课的教材时,教材对竖式如何引出没给出具体的方法,从而留下了教学空间。教师在使用教材时不妨在此动动脑筋,考虑如何增减教学素材更便于学生感悟到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的必要。比如让学生先按整数乘法的方法列竖式计算“26×8”再根据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确定积,与直接使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进行比较,从而认识到第二种方法的简捷性,不必每次先用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后再转化为小数。

3 把握适当性,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关键

新课程的每个学段都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非简单地改变教材,它是用教材的最高境界——超越教材、活用教材。在备课时,教师应该反复研究教材,大胆改革教材中的不合理因素,适当增补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更趋合理,更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应教学的需要。但是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时,要把握好情境的适当性[2]。

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点搬家》(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一课的教材时,教材的情境无论是从教学规律、学习心理,还是从数学知识的角度看,既合理又能突出主题,但显然与生活现实不相符,这样的虚假情境不值得提倡。我根据本课的目标,设计如下问题情境:第一,从“0.4分米、0.04米、400毫米、4厘米”中选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数,你是怎么找的?第二,你能把这三个一样大小的数量改写成以“米”作单位的数量,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这三个数?第三,你发现什么没变,什么变了,是怎么变的?第四,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这样暂时抛弃与知识无关的因素,直指目标,也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一种方法。

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材,但也不能只拘泥于教材,因为教材也有它的局限性。所以需要教师根据课标要求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现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以及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及家庭背景等情况对教材不断充实与创新,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适当增删,整合教学内容,使教材显示出它的生机与活力。只有创造性地使用小学数学教材,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参考文献】

[1]吴效锋主编.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M].沈阳出版社,2002.

[2]钱守旺.走进钱守旺[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三性准确性创造性
师生对话容易被忽视的“三性”
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及MRI补充诊断的意义
产前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对胎盘植入诊断的准确性评估
Task 1
劳务派遣“三性”问题研究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碳族元素“三性”荟萃
处理圆锥曲线问题要注意“三性”
谈书法作品的完整性与用字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