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对策研究

2018-09-04郭岩峰张春艳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型城镇化对策建议

郭岩峰 张春艳

【摘 要】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对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机遇,河北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发挥地域优势、平衡地域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同京津协同发展的水平等措施,不断推进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持续健康发展。

【Abstract】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for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s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in Hebei province. By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exerting the regional advantages, balancing regional development, accelerating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improving the level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with Beijing and Tianjin, Hebei province continuously promotes the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in Hebei province.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型城镇化;对策建议

【Keywords】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for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new urbaniza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5-0041-02

1 引言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发展成为经济新常态发展主要潜力和动力。河北省的新型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同周边的省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国家重大战略,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2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40年来,河北省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使得河北省的城镇化率稳步提高,年增长率平均超过1%,到2017年底,河北省常住人口为7519万人,城镇常住人口413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5.01%,比2016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但比全国的58.52%的城镇化率低了3.51个百分点。2017年河北省的经济总量在全國排名第8位,但城镇化率仅排名第19位,可见河北省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不匹配,与城镇化率排名第二、三位的北京和天津相比差距更大。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决定了本区域城镇化的程度,同时城镇化程度反过来又影响着本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率低,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协调,已经成为阻碍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如何利用好区域优势,不断提高河北省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是河北省当前一个重大任务。

3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城镇化产业结构不太合理

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产业对城镇化支撑不够是制约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河北省之所以出现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河北的城镇产业结构不合理,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较少,不能吸引大量的劳动力在城镇就业,使得城镇化水平不高。河北的产业结构中虽然第一二产业的比重在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升,但最高的仍然是第二产业,比重在50%左右,这与经济发达和城镇化率高的省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由于河北省第一二产业在比重上较高,其在提供就业机会,加快城镇化发展上所能提供的帮助不足,而第三产业由于其产业特点决定其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远超过第一二产业,因此要想加快河北省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就需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

3.2 各地城镇化发展不平衡

河北省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是阻碍河北省整体城镇化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城镇化水平不均衡,各地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根据2016年底的数据统计显示,河北省有3983.03万城镇人口,有3个城市人口超过300万,有3个城市人口在100万到300万之间,有5个城市的人口在50万到100万间。其中石家庄、唐山、秦皇岛、廊坊、张家口、邯郸6个城市的城镇化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他城市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北缺乏龙头城市来辐射周边地区的城镇化,导致各地的城镇化水平与其他省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3.3 城镇化基础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生态要求

新型城镇化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河北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基础建设不足,城镇的生态压力较大。一些地方在城镇化过程中受经济效益的驱动,而对一些不能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基础设施,如垃圾、污水的处理和园林绿化等生态治理方面的投入较少。这使得河北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污染问题不断加重。在河北省城镇化建设中,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城镇引进高新科技和资金密集型企业的难度非常大,为了经济发展只能对环保要求进行降低,引进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这些企业对环保等基础设施的要求较高,但由于一些地方财政收入较低,在城镇化建设中基础设施的投入有限,特别是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较少。

3.4 河北与京津整体协调难度较大

北京和天津是京津冀地区最大的两个城市,其特殊的地位决定在政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教育等方面具有比河北更明显的优势。两座超级城市非但没有给河北周边带来辐射效应,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虹吸效应,使河北的资金、人才等要素向京津两地不断流动。由于行政区域划分,在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京津冀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三地之间相互配合、协同发展的难度较大,这对河北的城镇化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4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4.1 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优化是河北省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建设优质、高效、品牌的生态农业,提高第一产业的生产效率,加快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劳动力,加速城镇化进程。第二产业要继续快速发展,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发展。对于第三产业要大力扶持,加快发展,不断提高其产业比重,充分发挥其低耗能、高就业的特点,从而不断加速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的速度[1]。总之,河北省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要大力发展以低耗能、低污染为主的绿色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发展低碳环保产业有序调整产业结构,使河北省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为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2 发挥地域优势、促进区域平衡发展

面对当前各地区城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河北省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明确各地的发展定位。首先,中心城市要做大做强,通过产业优化整合,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其次,充分挖掘中小城市的潜力,通过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特别是一些基础条件好,有一定经济实力和产业优势的中小城市要重点扶持,充分发挥其带动效应。最后,对于一些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小城镇要进行有规划的培育,通过引导、扶持、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小城镇。通过构建城镇化的地方特色、合理布局、平衡发展,促進河北省新型城镇化持续、高速、健康发展。

4.3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保障。首先,加快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构建京津冀生活、工作圈,通过与京津便利的交通承接吸引京津的产业转移。其次,加快教育、卫生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就业生活环境,吸引投资者、创业者到河北投资、创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最后,加大生态环保和污染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多方面筹集资金,结合城镇的规模和实际,通过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多方协调的合作机制,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多种方式建设环保和废弃物回收、污水处理、污染物减排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城镇化顺利发展的同时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4.4 提高同京津协同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京津作为本区域内的核心城市,要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首先,发挥京津的辐射作用,打造环京津的城市群。其次,充分发挥京津的带动作用。对于紧邻首都的城市,要积极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加强科技交流、实现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对京津的优势产业进行错位发展,为其提供配套产品,形成京津冀区域生产链条。再次,发挥区域合作示范作用[2]。对距京津距离较远的城市,重点发展制造业、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发展现代农业等,实现多地合作共赢。最后,加强京津冀三地的协商机制,建立常态沟通协商制度,形成联动协调体制统筹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洁.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河北城镇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6.

【2】郭宏.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5(5):293-294.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型城镇化对策建议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