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面到点聚焦法在职高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创新
2018-09-04梁金英
梁金英
【摘要】语文教学的现实与需求的矛盾,引发了“由面到点聚焦法”的实践探究。聚焦学生,关注他们个体的发展;聚焦素养,关注小组活动的开展;聚焦组织,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通过现代技术微信激活学习“面”,“小组合作”形成学习“线”,“小先生讲座”聚焦学习“点”,“聚焦式对话”实现“点”“点”联动,提升职高语文教学的成效。
【关键词】面 线 点 联动 聚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8-0034-02
一、实践背景
(一)职高生语文教学实践现状
1.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改革喜忧参半
在职高语文教学研讨中,大家已经普遍认识到灌输式的“师讲生学模式”是亟需改变。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少老师采用了情境化教学,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以舞台演出作为比喻,课堂给大家提供了舞台,原先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现在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但是,在教学设计与组织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课堂时间有限,活动内容有限,“主角”的人数是有限的,而学生的人数又不少,实际授课时出现了好学生、表现积极的学生、教师关注的学生常常是展示的主角,而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中等生、想要偷懒的学生,常常成为展示中“站在路边鼓掌的人”。教学的公平与成效还是有所欠缺,需要完善。
2.学生对语文学习少基础,少目标,少兴趣,需要引导
据调查半数以上的职高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具备几个特点:首先,基础较差,阅读与写作的表现力不足。再者,对于语文学习没有概念,缺少发展的目标与学习计划。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初中学生中已经对于阅读和写作这些“高难度的事情”丧失信心,听教师讲讲故事聊聊天是可以的,但是对于正式正规的语文学习是无兴趣的。
(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离不开语文
在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以持续发展为目标,夯实中职学生人文底蕴。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语文的教与学。
语文教学的现实与需求的矛盾,引发了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由面到点聚焦法”的实践探究正是因此而开展。
二、由面到点聚焦法
特级教师李镇西曾经说过:“好课堂”有两个朴素的标准“有趣”加“有效”,“好教育”就是“有意义”加“有意思”。由面到点聚焦法就是通过运用现代技术、小组合作、小先生讲座等学习方式,激活学生学习“面”,形成学习“线”,聚焦学习“点”, 最后实现“点”“点”联动,聚焦学生,聚焦素养,聚焦组织,把课堂教学变得“有趣”又“有效”,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主要有三个指导原则。
(一)聚焦学生,关注他们个体的发展
语文是有“思想”的学科。不管学科成绩如何,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獨特的思想,也基本具备表达的能力。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并有选择地进行记录和思考,就是语文教学走进学生心灵的第一步。
(二)聚焦素养,关注小组活动的开展
语文是有“温度”的学科。它和生活息息相关,有体验就有语文,有交流就有语文,有感触就有语文。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促进学生的交流合作,体验生成,就是语文教学走进学生生活的第一步。
(三)聚焦组织,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
语文课堂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课堂的时间与空间又是有限的。在课堂组织的过程中,加入信息化手段,促进交流与展示,是一个事半功倍的办法。
三、实施策略
(一)现代技术微信激活学习“面”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逐渐取代了过去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尤其是近年来,在互联网发展下,将微信技术与现代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微信作为一种广泛被人们使用的软件,能够满足人们足不出户便了解天下事的愿望,而且智能手机功能的完善和升级也符合语文教学对于互联网功能的需求,利用微信进行语文学习,能够让学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进行观看网络教学资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微信平台的功能强大,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图片、音频等方式进行交流,尤其是对于在课堂上老师没有讲到的内容进行扩展和延伸,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活了学习“面”。
如《藤野先生》一文时,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创设了鲁迅从日本回国的一个场景,用现代的微信聊天的手段进行语境创作,激起学生们的兴趣,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并提出要求,创设出参与聊天的人物形象,要表现出人物的心理特征,给学生们提出想象的空间,如:人物组合中可以设立母亲、保姆长妈妈、老师、恩师藤野先生、范爱农、小丙等人物形象,利用他们初见鲁迅时的心理动态进行描述,开展一个生活的对话,让学生进行即兴创作,再配上图片表情,可以更好的渲染当时的场景人物的心情。又如《三打白骨精》、《清兵卫与葫芦》等课文,可以布置微信朋友圈作业,模拟孙悟空、清兵卫等在朋友圈发一条微信,课文中的人物等人跟帖,要求语言符合人物性格特征。一篇篇人物活动的微信对话呈现在充满激情的课堂上,学生们尽情的发挥想象力,将课堂的氛围带入了高潮。通过教师的兴趣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二)“小组合作”形成学习“线”
孔子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有效的合作学习能极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也能让每一个参与合作的学生得到尊重,产生积极管理的个体关系。
团队训练营式的小组合作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课本剧表演,或者以团队的形式推选队员进行知识讲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锻炼他们语言表述能力,比如再上《项链》一文时,设置一拓展题:路瓦栽夫人回到家里,她到阁楼上翻出那件礼服,突然项链掉了出来……让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续写故事情节,然后选出一学生作品,让学生分组扮演各自角色,最后这个剧在元旦文艺汇演时在全校师生面前展演。课堂呈现是学生团队合作的一个具体化可视化的结果,也可以从中发现学生在研读和准备汇报的过程中,是如何经历合作学习,仔细研讨和学习的。
(三)“小先生讲座”聚焦学习“点”
为了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定期举行演讲比赛,主题可以根据所讲课文主旨进行选择,既能提高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或者在生活中创设语文课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现,鼓励学生多参加演讲和编演小品,从这些课外活动中不断培养读写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最终起到提高职高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目的。
在课上开展“课堂小先生讲座”,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直接代表老师进行课堂授课,课堂上学生可以提出任何想问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课堂应变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从课件备课准备、课堂知识点讲授、解决学生的课堂疑问等过程,从整个课堂教授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勇敢的面对挑战,还通过课下的学生评论以及教师的点评,让学生的学识得到有效提升,为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例如在拓展性课程中,我让学生以“我眼中的唐诗宋词”、“中国建筑审美”为题,课前先让学生做好资料收集、PPT、视频等材料,然后课堂上展示自己整理的材料,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此类上台展示,不仅培养了学生筛选资料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聚焦式对话”实现“点”“点”联动
目前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老师不停提问,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回答中,许多问题停留在知识的概念性记忆、浮于文本表面的浅层理解,而分析、评价、创造的高阶思维能力问题不多。因此在备课时要关注问题的聚焦性,要尽可能地设计富有思维性的大问题、大任务,如通过“心理排序”等方式形成思维链,在课堂中要敢于挑战设计复杂的任务,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层阶性提升。
根据聚焦性的问题,课堂时开展“聚焦式对话”,学生在对话中互相启发,使问题分析更加深入具体,而且教师要作为指导者,帮助学生进行逻辑分析,以便更好地突破重难点,学生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更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中搭建合理的台阶,关注是否聚焦于问题的解决,是否产生深度思考,避免教师与一个学生点对点的对话,而应该是学生与学生进行“点”与“点”聚焦性的对话,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比如在上《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一个( )的故事!”表面上问题很大,其实可以把这篇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都通过这一个问题来展现出来。课堂上有学生填写“亲情”“金钱”“人与人之间”“丑恶”等等,在课堂讨论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表观点,同时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启发与评价,扩充自己的思维想法,使信息交流实现最大化,教師只要在其中起到点拨、引导作用即可。这不仅有效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更深的见解,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做到真正的“乐学”。
四、成效
(一)学生愿意学语文
要让学生愿意学习语文,想学习语文,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挖掘学生动力,也就是要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有意义。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在建筑装饰专业和建筑施工专业学生中实施以上课堂教学,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愿意上语文课,在课堂上没有学生打瞌睡现象,课堂氛围较好,课堂上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的注意了聚焦在课堂,聚焦在文本,聚焦在问题。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班学生成绩比入校时的平均分高出了6.70分,及格率也由64%提升到了85%。
(二)学生会学习语文
学习除了意愿,还需要老师的引领和同伴的互助合作,这样才能做到“能学”,通过团队训练营式的小组合作,学生在合作中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所以语文课前,学生认真预习,找出聚焦性的问题,在课堂上讨论,课后会有整理心得。学生敢于生疑,乐于质疑,遇到困难会实践,走进课堂会交流,善于释疑,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创设的微信、小先生讲座等模式,让学生感受多元认知,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实践、思考、探究、求真的场所,实现了从愿学到会学的转变,最后落实到学会。在阅读教学时,学生喜欢圈点关键词,从文本字眼中挖掘问题的关键。尤其是在写作议论文教学时,高一时碰到写作文学生叫苦连天,往往一周都收不齐一个班,到高二时学生洋洋洒洒随便就能写个800字,而且都会结合文本材料,做到不离题。
(三)学生乐意学习语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即以学习为乐,在快乐中学习。在语文课堂中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悟,学有所乐,在课堂中有幸福感。课前三分钟演讲、课本剧表演,展示学生微信作业等,多让学生在同学间展示自己的才能,让学生在语文课上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由高一入校时的不敢在同学面前讲话,到高二时的报名参加课本剧表演;由高一入校时老师问学生答,到高二时学生互问问题,互相解答;学生由高一入校时听从老师答案,到高二时的“老师,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觉得应该是……,理由是……”,在课堂中学生的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得到了锻炼、发展和提升了思维、鉴赏与创造的审美能力。
五、小结
语文是一个强调个性,又离不开团队;强调体验,又离不开思考;强调展示,又离不开沉淀的学科。关注课堂中全体学生的参与,活动中学生的交流合作与体验生成,展示中学生个性的张扬与素质的提升,交流中思维的碰撞与兴趣的激发,是由面至点聚焦法的实践过程中的亮点所在,更是今后不断探索的方向,同时,还要结合课堂观察与教学诊断的进行,开展新的实践与探究。
参考文献:
[1]殷静.职高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研究和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张文成.职高语文实施“成功教育”的教学策略及其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