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岩:用创新的力量呵护传统

2018-09-04京根儿

北京纪事 2018年9期
关键词:风雷网子京剧团

京根儿

初识松岩是在2017年“感动西城”颁奖会现场,从那时起我知道了风雷京剧团的名字,知道了他们拥有这样一位执着的团长与他们对市场的探索。从《网子》到《缂丝箭衣》,京剧院团走出的京味话剧不单引起了我的关注,也从另一个视角见证着风雷对于传承的诠释之路。

不失旧与延新

作为风雷剧团推出的“梨园三部曲”首部话剧作品《网子》,正如它的名字一样,不单网罗了爱京剧的朋友,也网住了更多人的心。通过一部话剧,越来越多的人对京剧产生了兴趣,从而走入了京剧世界。这样的跨界是成功的,这样的创新所带来的效果是惊人的。然而,在松岩看来,无论是跨界还是创新,其核心仍旧没有离开他所爱的京剧。

“现在人们都在讲初心。我认为,初心就是一种情怀,一篇文章的好坏在于其中有没有蕴含作者的情感,一部戏的质量如何在于表演者有没有全身心的投入,一条事业之路的成功与否同样饱含着跋涉者的心。”松岩回忆起当时《网子》的创作,坦言他经历了思考、磨砺、寻觅、收获的心路历程。

创作话剧的初衷,是为了传播京剧,两种艺术载体的撞击与融合给松岩带来了不小的考验。这样的想法源自他对于当时演出市场的观察与分析。几年前,正是小剧场话剧风头正劲之时,空间的集中、舞台与观众距离的相对模糊,增进了观众的融合度。这样的特点给予了松岩创作的冲动,能否以京剧人的故事作为载体,用京剧以外的表现形式让更多人走进京剧的世界?

但伴随着创作的深入,松岩感到这并非一件易事。首先,虽然曾经创作过戏曲剧本,但与话剧剧本的创作是两码事。戏曲更多是以表演展现魅力,是角儿的艺术,一出《空城计》,人们沉浸于唱腔之中,场景相对比较简单。而话剧则更注重故事性以及戏剧冲突,两者的创作规律是不同的。此外,京剧院团推出话剧作品,不能给人一种“四不像”的感觉,“新瓶装旧酒”会让观众反感。

为此,松岩并没有盲目落笔,仅剧本筹划思考就用了两三年的时间,他认为既然要做话剧,就要尊重艺术载体的表现特点,给予观众原汁原味的话剧观感。在此基础上以京剧人的生活故事作为核心,围绕人物传达故事、表现情感。针对于表演方面,剧团请来了专业的话剧导演及演员参与其中,有效避免了之前的顾虑。

2015年10月,一台与京剧有关的话剧《网子》正式和观众见面,京剧人、梨园事、舞台情令观众耳目一新。从天桥艺术中心到人民艺术剧院,从大学校园到台湾高雄……话剧《网子》正以其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着京剧文化的生活味与京剧人的情怀。正如演员杨立新的观后感所说:“我挺喜欢这出描写京剧后台的话剧,大家喜欢这出话剧,同样会爱上京剧……”这就是这些京剧人做话剧的目的吧——让更多的人通过这部京味话剧打开了解京剧的一扇窗。

相知方能相爱

《网子》的成功为松岩带来了信心,也带来了新的思考——如何将京剧世界更加全面地展现于观众?用他的话讲:谈传承、談发展、谈传播,必须先从了解开始。我们经常在说京剧是一门伟大的艺术,是我们的国粹,但为什么这么好的艺术如今被束之高阁?不能把问题完全归咎于市场,是我们没有为观众讲明其中的味道之妙。正如《舌尖上的中国》,一碗普通的面放在你面前,或许你不会去吃,但从原料的选择到汤头的细致,从制作的精良到其中蕴含的情感生活故事全部展现在你的面前时,你会情不自禁地想去品尝其中的滋味。

松岩深知,面对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青少年群体是未来的重要元素。为此,风雷京剧团在20年前便创办了京剧学校。如今,在这里,孩子们都会得到专业的训练,至今已有数百名学生因此走入专业戏曲院校学习,未来他们将会成为戏曲艺术新的接班人。松岩认为,京剧本身就是一个集众家所长的艺术门类,特别适合孩子走进京剧的殿堂。孩子们通过京剧的学习,可以获得美术、音乐、唱腔、身段等一系列的艺术熏陶滋养,这是其他教学无法比拟的。所以,京剧如果想得到更多更大的发展,必须走出去,敞开大门。为此,风雷京剧团已经成为集讲座、演出、沙龙、博物馆、教学等功能于一体的京剧艺术平台,越来越多的团体及个人通过这一平台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京剧文化。

松岩认为,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的欣赏习惯也在发生变化。包括京剧在内的艺术门类,也应该在保留优秀传统的同时有所创新,这样才能让古树发新芽,才能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青春。为此,风雷京剧团挖掘推出了不少骨子老戏,让《九江口》《西黄庄》等老戏重新回到了舞台之上。与此同时,在原有戏本的基础上,针对观众的欣赏习惯,进行了精简与节选,通过武戏中的精彩戏份,增加感官效果,引人入胜。悬疑、卧底、探案等拥有着时代特点的词汇,也被融入到了宣传的各个环节,让传统京剧更具时代特点。

2018年4月,“梨园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缂丝箭衣》与观众见面,与之前《网子》的小剧场不同,《缂丝箭衣》以大剧场的形式进行演出,讲述一位京剧传承人在一件祖传缂丝箭衣和家人生命之间作抉择时,毅然选择了传承的故事。

一位观众在给松岩的信中说道:“我原来对京剧没有任何感觉,但看完这部戏后,我对京剧和京剧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看戏后的第二天,我带全家走进了长安大戏院……”通过松岩的话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走进戏院。风雷京剧团曾做过一项统计,《网子》和《缂丝箭衣》的观众群中,85%左右都是年轻观众,相信他们会成为新的戏曲观众群体。

2018年初,松岩与风雷京剧团带着他们的作品走上了《创意中国》的舞台,最终从上千竞争项目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著名编剧导演王潮歌对于风雷的创新之举作出了发言:“戏比天大!人可以死在台上,但不能糟蹋了戏。这是中国艺术能走到今天的根源!”

传承之路有情有感

面对传承,松岩举了一个例子:京剧行中一直都有拜师学艺的传统,人们都讲究拜名师,而他则认为这其中更蕴含这“明”师的概念,明白的明。一位合格的师父,不单单传授才艺,更是一种担当,一种做人的德行。当师父的还要以身作则,为徒弟们做好榜样。

他坦言:“如今的京剧市场要发展、要思考、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但在传承的问题上,我们并非守旧,而是要守、要珍惜呵护老的传统,这需要每一位京剧人注入真情实感。尤其是京剧艺术,我们不能单独站在一点看问题,而是要将眼界放得更宽。”

中国拥有上千年没有间断的文化传承,这是任何国家无法超越的。而如今,很多人包括青少年却将视野放到了物质上,追求更高档的手机,攀比更豪华的车子、服饰。加之一些网络、文娱等作品对于历史题材不负责任地创作,扭曲了人们对于真正历史的了解与解读。所以,这更需要我们尊重历史、正视传统,才能更好地传承。

京剧艺术所传播的很多都是正能量,由始至终贯穿着中国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的为人准则,与提倡“善良忠义”的做事之风。所以,京剧人更需要有一种责任担当精神,依托于这么好的艺术载体,将家风、国风、民族风进行完美展示与传扬。

松岩最后告诉笔者,在不久的将来,“梨园三部曲”之三《好角儿的代价》也将会与广大观众见面。这部戏通过一个武生演员,为了成为“角儿”所付出一生艰苦的追求,从而演绎出了一曲梨园行新旧两时代的苦情新歌。更道出了艺人对于传统艺术的情感坚守,和对其所崇敬的美好愿望的期盼……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

猜你喜欢

风雷网子京剧团
蜻蜓和网子
“垂直风雷”直-8
从当今群众戏曲活动现状透视群众戏曲发展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ing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rmor steel under complex loading condi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