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2018-09-04高惠玲董玲玉李文中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8年8期
关键词:危险源实验室评价

高惠玲, 董 鹏, 董玲玉, 李文中

(北京化工大学 国有资产管理处, 北京 100029)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因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根据2001—2013年间发生在全国实验室的安全事故统计,高校和科研院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的数量为企业实验室的4倍[1],如何控制和降低高校实验室的安全风险已成为高校安全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我校作为一所专业特色鲜明的工科院校,为了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升安全管理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一直努力尝试安全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2-3]。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摸索和实践,构建了一种基于危险源辨识进行实验室分类、基于风险评价划分实验室级别、依据管理措施及成效开展达标验收的“三位一体”的新型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的核心是安全管理资源科学、合理的高效分级配置,前提条件是对实验室全方位开展条分缕析的危险源辨识和安全风险评价,着力点在于安全责任的落实。经过多年来的持续实践和改进,基本实现了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为事前、变临时应对为积极预防的实验室安全分级管理目标。

1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基本概念与应用

在现代系统安全理论中,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是控制危险源,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但一些高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上仍主要依靠安全检查及事故后整改[4],管理重心充分前移存在较大困难。

1.1 基本理论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危害健康操作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5]。危险源本身是一种危险和有害因素产生的根源[6],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它可以是物质、装置、设备设施、区域场所等。风险评价指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价,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5]。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和定量2大类(见表1),近年也出现了新型综合评价法[7]。有些风险评价方法较为复杂,适合于特定的或特殊的危险活动,更多的情况下,可采用更简单的方法进行评价。

表1 常用风险评价方法

在企业中,工艺流程相对固定,出于职业卫生管理的需要,必须针对性地开展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预防员工的伤害和健康损害,为员工提供安全和健康的工作场所。

1.2 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应用

近年来,一些高校管理者已经开始注意到风险评价并尝试将其应用于实验室安全管理中。陆琳睿[8]提出了将BP神经网络应用于实验室安全评价体系中模型;任颖[9]提出了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张博[10]结合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理论提出了优于神经网络的GA-BP模型,这些模型在某单一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评价中得到了应用。孙学珊等[11]和葛及等[12]均从人、机、料、法、环入手建立针对高校实验室特点的综合安全评价体系,简化了处理手段;费腾[13]等利用安全查表法建立实验室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利用Simlink建立模型并给出最终评价结果。但在这些文献中未给出可用于实际工作的明显例证。虽然风险分析技术与方法种类繁多,但高校实验室有其特殊性,如管理风险因素多、数据随机性较大,很难获得大量准确完整的数据,而数据质量和精度的局限性可能均会对风险计算结果产生影响。

2 “三位一体”管理模式的设计思考

2.1 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1) 物不好管——实验室内情况不了解。高校实验室内主要开展以探索研究为目的的实验,因学科和研究方向不同致使实验室内的情况千差万别,致使校院安全管理者实际很难掌握全校每一间实验室内的情况。更有甚者,部分导师也不完全了解自己实验室内化学品和设备情况,因此,建立精准的风险防控措施其难很大。

(2) 人不好管——教师学生安全意识有待提高。在高校实验室内从事研究活动的主体为研究生和博士生,一些工科院系的大四本科生也会在实验室开展实验,导师教学科研任务重,很难长时间在实验室监督学生实验,而专职负责管理的教师队伍严重不足,因此安全管理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难以真正落地,师生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3) 变化不可控——实验室情况存在不确定性。近年来交叉学科的兴起使得传统学科的实验室经常带入新学科的元素,另外实验室内因课题的变化也会不断更新设备材料和采用新的探索性的工艺方法,这些无疑给安全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2.2 “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构想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必须改变目前粗放和滞后的安全管理模式,逐步引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理念,结合实际,创建科学的安全评价体系。针对实验室中可能产生危险和有害物的问题,从客观因素入手,通过识别客观危险源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将实验室分类和分级,理出管理重点难点,为有针对性地配置资源和制定防范措施打下坚实基础。针对不同类型实验室与人相关的管理提出具体要求,有隐患不得使用实验室,将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具体见图1。在这一过程中积极引导被评价实验室人员的参与,使师生了解到可能产生的风险,提高安全意识。

2.3 组织与实施

(1) 成立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组织机构。学校专门成立校级专门机构,实验室技术安全环保领导小组总协调,成员包括国资处专职人员、校巡视组专家、学院代表共12人。同时,各学院分别设有小组,组长由学院行政副院长担任,成员为学院安全管理员和院安全督查组成员等组成。

(2) 选择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危险源辨识主要参考 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的规定,对导致事故的“物的因素”和“环境因素”进行分类识别。风险评价主要参考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开展,未采用建立数学模型后量化计算的方法,而是结合安全检查表法和专家评议法优点,自行设计打分表,参考全国和我校实验室事故情况确定权重。最后,又设计达标验收表,以学校管理要求为依据,最大可能地消除人和管理的因素带来的危害。

图1 “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图

(3) 提供制度和其他保障。为保证“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技术方案、实现目标和管理要求,可以通过学校正式发布文件的形式予以明确,另外我校还制定了详细的工作分工表和时间进度表,以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此外,我校还应提供部分资金支持,一方面用于支付管理人员加班形成的劳务费,另一方面应确保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以确保管理目标得以实现。

3 “三位一体”管理模式的具体实践

3.1 条分缕析,夯实基础,系统辨识危险源

设计了将人为的因素排除在外的危险源辨识工作表(见表2),它能够覆盖多数高校实验室客观危险因素,而且新增危险工艺内容,使之更贴合化学实验室实际。依据此表,我校实验室开展了全面危险源辨识。

表2 危险源辨识工作表

表2(续)

危险源辨识工作比较繁重,通过实验室填报、学院复核、学校确认等程序,初步摸清了实验室情况。由于数据量巨大,人工判断可变动性比较大,我校配套开发了安全管理系统,一方面实现新增、变更、撤销网上流转审批,随时更新数据库,另一方面,通过系统对实验室各类危险源数据库的分析,得到实验室各类危险源所占比重。通过危险源类别比重,将实验室划分为5类:化学类、生物类、机电类、电子类、其他类,例如化学类实验室要求化学性危险源比重占50%以上。通过系统分类,在700多间科研实验室中有500间确定属于化学危险源为主,从这一角度也客观反映出我校的大化工学科特色。

3.2 分级配置,有的放矢,高效防控风险点

通过分析危险源辨识数据的信息处理,获得了化学实验室风险数量最多的危险源类别:一是化学品和危险废物风险;二是事故多发设备风险;三是工艺风险。随后,通过专家评议法设定后果严重性的打分标准,危险源的数量增加则分值按相应规则累加,然后对单项分值进行加合;通过专家评议的方法确定发生可能性分值,专家确定分值时主要参考我校和全国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概率。按照“风险(R)=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得出最终的风险评价结果(见表3)。

设定上表基本原则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调取危险源数据进行打分和计算,依据得分情况,对化学类实验室进行安全等级划分:评分≥80 的为化学类一级实验室,危险源最多,风险最大;40≤评分<80 的为化学类二级实验室,危险源数量中等,风险程度中等;评分<40 的为化学类三级实验室,危险源数量较少,风险程度较低。通过这种方法,学校共评出一级实验室21间、二级实验室180间、三级实验室305间。

表3 化学类实验室风险评价工作表

表3(续)

有了上述基于客观、科学、准确的大数据分析而划分的实验室分类明细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合理分配安全管理资源,高效施行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高危对象重点管控,一般项目合理监测,既避免了安全管理大把抓导致盲目铺开的资源浪费,也基本消除了只关注重点区域而忽视一般风险项目,而出现管理漏洞的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包括人员配备、安全检查频率等要求,在此不再详述。

3.3 防控风险,注重实效,着力推行达标验收

在实验室分类分级的基础上,将安全管理的最终着力点放在依托安全管理成效评估开展的达标验收上,其目标是推进实验室管理程序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有效落实。针对新分配和已分配实验室的不同特点制定了相应的验收标准(见表4—5)。

表4 新分配化学类实验室达标验收表

表4(续)

表5 已分配化学类实验室达标验收表

表5(续)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新分配的化学类实验室达标验收侧重安全机制体制建设的审查,已分配实验室的安全审核则重点放在涉及具体细分类型的危险源是否制定和实施了完备的防控措施,对制度和培训落实情况提出了更细的要求。所有实验室只有安全验收达标后才可以启用或退出。在达标验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2点,一是必须要充分调动实验室管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故由实验室自行达标评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有助于培养实验室自查自纠的能力,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二是要以评促建、边评边改,发现问题实验室先要自改,仍未达到要求的,由学院和学校指导督促其整改,此次我校通过达标验收发现并完成整改累计达500余项。

4 结语

面对国家和主管部门对安全管理始终如一地高度重视,面对高校“双一流”建设突飞猛进的大环境,作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必须打破原有管理格局,创新管理思路和方法,缜密筹划,勇于实践,积累经验,从而引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新趋势。北京化工大学“三位一体”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尝试在数量大、种类多、危险和有害因素复杂的高校实验室中引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实现了对实验室的分类分级管理,随后通过达标验收,加强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取得良好收效。

猜你喜欢

危险源实验室评价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的研究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故障树分析与危险源日志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