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胬肉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研究
2018-09-04王晶
王晶
(个旧爱尔眼科医院,云南个旧661199)
翼状胬肉是一种眼科的常见疾病,它不仅影响美观还可以引起角膜散光,造成患者视力疲劳等不适应症状,严重的还影响视力,更严重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眼球运动受限[1]。手术是目前翼状胬肉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传统的手术方法具有术后角膜上皮恢复时间长、结膜充血程度重,时间长,术后可发生角巩膜溃疡、结膜肉芽肿、翼状胬肉复发等问题[2]。据统计,我国翼状胬肉患者的术后复发率高达69%[3]。因此,如何降低术后复发率成为翼状胬肉手术治疗的研究热点。为探讨改良胬肉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对个旧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132例(195眼)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巨大翼状胬肉患者132例 (195眼),均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个旧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手术病例,随机化分为治疗组 (A组)和对照组 (B组)。A组53例(88眼)中,男31例(52眼),女22例(36眼);年龄31~77岁,平均 (47.6±11.2)岁。B组69例(107眼)中,男39例 (67眼),女30例 (40眼);年龄35~71岁,平均 (41.3±10.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本研究所涉及的全部研究方法均遵循 《赫尔辛基宣言》,符合医学伦理学原则,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受试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符合 《眼科学》第8版[4]标准。
1.3 手术方法及观察指标
1.3.1 羊膜的制备 产妇产前抽血排除各型肝炎病毒、梅毒及艾滋病毒感染,在无菌操作下清洗胎盘后在羊膜与绒毛膜之间钝性分离,取得光滑、半透明的羊膜,用浓度为2 000 μg/mL 妥布霉素、 50 μg/mL 青霉素、 25 μg/mL 两性霉素的生理盐水溶液浸泡15 min,然后上皮面向上平铺于硝酸纤维素滤纸上,将粘附有羊膜的滤纸剪成3 cm×4 cm大小,放入90%甘油中脱水,24 h后转移至另一甘油瓶内,密封放置于4℃冰箱内保存。羊膜保存时间7~15 d,使用时用生理盐水冲出甘油,经浓度为2 000 μg/mL的妥布霉素溶液复水30 min后使用。
1.3.2 改良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 术前常规用0.1%氟美瞳眼液点术眼,在胬肉体部结膜下用2%利多卡因1 mL浸润麻醉后,沿胬肉体部两侧,根据胬肉体部宽度各行一垂直于角膜缘结膜切口,由上方钝性分离结膜与其下纤维血管结缔组织至泪阜区,彻底剪除胬肉组织。同时剪除颈部变性结膜。用10-0缝合线对齐缝合上下方球结膜,使巩膜裸露区呈规则矩形。用复方林格液冲洗术区,取与巩膜裸露区面积相等的羊膜组织覆盖,周边部结膜覆盖其上约0.5 mm左右。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固定于巩膜面。术后点氟美瞳眼液、泰利必妥眼膏、典必殊眼膏等,戴绷带镜,包封术眼。
1.3.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 w、1个月刺激症状及术后3个月、6个月翼状胬肉复发情况。轻度刺激:患者无或存在轻微畏光、流泪以及异物感,角膜荧光染色阴性;中度刺激:患者畏光、流泪以及异物感明显,角膜荧光染色弱阳性;重度刺激:患者畏光、流泪以及异物感明显,眼睑水肿痉挛,角膜荧光染色阳性。
1.4 疗效评价标准
(1)痊愈:角膜创面修复良好,表面光滑平整,结膜无明显充血,无血管覆盖及胬肉生长;(2)复发:结膜明显充血,局部增厚并有向角膜方向爬行趋势,角膜原创面处有血管覆盖及胬肉生长[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术后1 w刺激症状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刺激症状比较 (眼)
2.2 术后3个月、6个月翼状胬肉复发情况比较
术后3个月,A组复发2眼,复发率为2.27%,B组复发20眼,发生率18.69%,差异有显著性 (P<0.01)。术后3个月,A组复发2眼,发生率2.27%,而B组复发26眼,发生率24.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3月、6月复发情况比较(眼)
3 讨 论
翼状胬肉是一种向角膜表面生长的与结膜相连的纤维血管样组织,常发生于鼻侧的睑裂区,确切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胬肉进行性发展,侵及瞳孔区可进行手术治疗,但有一定的复发率[4]201-257。翼状胬肉术后复发与胬肉性质、环境因素、手术创伤、术后炎症反应、缝线刺激、胬肉组织的残留及角膜缘上皮屏障的破坏等有关[5-7]2160-2161。研究认为,评估翼状胬肉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在于手术中能否彻底的对胬肉组织进行清除,从而可以使患者获得较为良好的视力并避免疾病的复发[8]。研究表明,彻底的切除胬肉组织是防止本病复发的前提,而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防止活化增殖的成纤维细胞产生细胞外基质,则是防止该病复发的关键[9-10]。
目前,治疗翼状胬肉的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等,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11]。在众多手术方式中,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已经被证实为最为有效的手术方式[12]。林福雨[13]等报道,采用羊膜移植能利用羊膜作为基底膜的作用,减少巩膜暴露面积,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和患者的症状,促进结膜覆盖;同时,羊膜本身是一种透明、有一定韧性且无神经、血管、淋巴管的组织,抗原性少,含有大量的胶原酶抑制剂可以减轻术区的炎症反应,阻止变性结膜组织生长,从而减少复发的几率。本研究对53例患者88眼应用改良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并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进行对比,以观察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 w,A组眼部轻度刺激症状发生率高于B组,但中度、重度刺激症状明显低于B组;术后1个月,B组患者的轻度刺激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 (P<0.01)。表明A组对结膜组织损伤较小,羊膜移植术能减轻局部炎症反应。观察两组术后复发率,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6个月,B组的复发率均明显高于A组,提示改良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不仅能减轻术后眼部刺激症状,还能显著降低术后复发率,与上述报道一致。有学者研究显示[14-16],羊膜具有促进上皮增生愈合、促进炎症细胞凋亡减轻炎症和血管化,促进角膜缘干细胞的增生、分化,通过改善角膜缘局部基质微环境促进角膜缘干细胞功能的恢复,防止翼状胬肉治疗对复发,可与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应用。本研究通过改良翼状胬肉切除方式,能彻底清除胬肉组织,防止胬肉组织残留,降低复发率。同时羊膜移植不增加眼表创伤,利于术后眼表微环境的快速修复;不破坏上方筋膜组织,为以后上方手术保留良好的结膜和筋膜组织;对于复发特大胬肉可以不依赖自身结膜组织,行二次甚至三次手术重建眼表,但本研究观察时间尚短,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综上所述,改良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疗效可靠,取材方便,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