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2018-09-04欧名豪张雪微

关键词:农地租金程度

陈 振,欧名豪,2,郭 杰,2*,鲁 帆,张雪微

(1.南京农业大学 土地管理学院,南京 210095;2.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整治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南京 210095;3.安徽建筑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合肥 230000)

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极大促进了农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在我国农业发展历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户经营规模偏小、土地划分细碎等缺陷开始凸显,农地流转作为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应运而生。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农地流转不仅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而且可以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水平,增加农民收入[1]。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政府更是积极倡导,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08-2017年连续十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地流转问题作了具体部署。然而该项政策似乎并没有带来如理论界预期的效果,据农业部统计,截止2016年6月底,全国承包耕地流转面积为4.6亿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33.3%[2],这一数据相较2008年流转面积1.09亿亩、占比8.9%虽有一定程度提高[3],但整体水平仍较低,我国农地流转仍处初级阶段[4]。

为提高农地流转效率,学术界试图从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及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5-8],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释当前农地流转整体效率偏低的根本原因。因此,需要引入新的视角审视该问题。农地流转需要政府支持与政策推动,但最终取决于农户对该项政策的综合评价(即“农户满意度”)。因此,以农户满意度为研究视角,考察农户对现有政策是否满意,有哪些因素对其满意度产生了影响,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这些可以为提高农地流转效率提供一定参考。

当前,学术界对农户满意度给予了一定关注。马贤磊等以农户满意度作为考量政府的工具,得出农地流转中政府“裁判员”和“运动员”的双重角色可以有效提高农户满意度[9];陈璐等通过构建农地流转顾客满意度指数分析框架,得出农地流转价格合理、流转后农民福利改善等能够提高农户满意度[10];严立冬等认为,农户收入结构和资源禀赋是影响农地整治项目农户满意度的决定性因素[11];付文凤等通过扬州市的调研发现,农村居民点整理过程中农户满意度主要取决于农户付出的成本和获得的效益[12]。纵观已有研究不难发现,农户满意度问题已经开始引起学术界关注,由于研究目的差异,大多只是在相关研究中略带提及,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因此,本文以农户满意度为研究视角,构建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并提出相关假设,通过安徽省典型流转区的农户调查,运用有序logit模型识别影响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并得出相关结论和政策启示。

一、理论框架及研究假设

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理论上属于政策实施效果评价中主观福利评价的一种*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包括传统的物质福利、经济发展等视角,也包括参与者的主观福利评价。满意度评价作为众多主观福利评价标准的一种,能够直接反映参与者主观福利水平。,主要是指农户依据个体认知和参与体验对农地流转过程中的投入、收益和风险等事件的综合评价[9]。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受农户个体认知和参与体验两方面因素影响。

一方面,认知理论认为:个体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认知,即认知决定个体内心的体验和反应,进而指导决策行为[14]。农户作为参与农地流转的行为主体,伴随着农户分化,不同农户由于个人及其家庭特征差异,受到生理和心理的客观限制,行为主体偏好呈现异质性,因此,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受个人及家庭特征影响。

另一方面,就参与体验而言,农地流转使得农户损失了一定年限的土地经营权,但同时让其获取了相应的经济补偿,另外农地转出行为也给农户土地权益、社会保障、耕地地力带来了不确定性。依据预期理论:未来的不确定性必然对人们的经济行为产生决定性影响[13]。因此,农户在评价农地流转时一定会综合考量各类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评判结果直接影响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因此,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除了受流转概况(流转租金、流转租金支付形式和流转期限等)影响外,还受风险预期因素影响,风险越大满意度越低。此外,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属于农地流转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的重要维度,所以农户农地流转政策认知程度(了解程度、参与程度、价值认可度)也会对其满意度产生影响。

综上,本文将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归纳为个人特征、家庭特征、流转概况、风险预期和政策认知5个方面,从而建立一个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的分析框架,见图1。

图1 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分析框架

(一)个人特征

不同偏好的个体实际上是嵌入在一个社会网络中,扮演着某种社会角色,这种社会角色通过受教育程度、职业等一系列社会特征表现出来[15]。一般而言,男性与女性生理特征差异会带来外出就业能力的差别,男性就业能力强于女性[16],因此,理论上女性土地依赖性较强,对土地流转的满意度较低;个体越年青、受教育程度越高,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就越强,同时有一定知识和技术,非农就业较容易,对土地的依赖性较低[17],所以农地流转满意度较高;通常兼业或从事非农工作的农户,其所在家庭对农地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更倾向于流转土地,以便全身心投入非农就业,所以满意度较高。本文以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等表征农户个人特征。

(二)家庭特征

农户理性是一定选择和约束条件下的理性,农户行为是在现有资源约束条件下,为实现其预期收益而做出的理性选择[18],所以农户满意度受其家庭资源禀赋状况影响。通常家庭年收入反映了一个家庭的经济水平,并影响农户土地依赖程度和风险承担能力,进而影响农户满意度。已有研究表明家庭年收入的增长能够明显提高农户农地流转满意度[19];同时,家庭非农劳动力人数和非农收入比重也是影响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一般认为,家庭非农劳动力越多、非农收入越高,在农业比较效益较低的背景下,农户参与农业经营的积极性会降低,转出土地的意愿较强,满意度也较高。本文以家庭非农劳动力人数、家庭年收入、家庭非农收入比重等表征农户家庭特征。

(三)流转概况

流转概况是指农户农地转出基本情况,本文将其概括为流转租金、流转租金支付形式和流转期限。一般情况下,流转租金越高,农户受益越大,满意度自然越高;流转租金支付形式一般分为三种:粮食支付、现金支付和“粮食+现金”支付。通常“粮食+现金”的支付形式会让农户既能得到一定经济收益,又能免受粮食市场价格变动对其生活的影响,令其更有保障,从而满意度更高;农户每参与一次流转需要耗费一定交易成本,而流转期限越长,可以减少农户参与流转次数、降低交易成本,农户满意度越高[20],但同时流转期限较长又限制了农户分享土地增值收益,降低了其满意度。

(四)风险预期

风险预期是指投资人对投资风险的评估研判,在本文中是指农户对农地流转行为可能给其土地效益、社会保障和耕地地力带来的不确定性的评估与判断。因此,本文将农户风险预期归纳为土地权益风险、社会保障风险和土地利用风险三类:土地权益风险是指农户土地权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包括拖欠流转租金的风险和失地风险,如果转入户能够及时支付流转租金,不出现拖欠流转租金现象,同时农户对流转合同结束后收回土地持乐观态度,不担心会失去土地,则满意度更高。社会保障风险是指农地流转后引发生计问题、危及社会稳定的可能性,包括再就业风险和养老保障风险。一般而言,如果农户认为凭借自身能力可以顺利再就业,会提高其农地转出满意度;但如果转出土地意味着养老失去保障,则满意度会降低。土地利用风险是指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地力衰退的可能性,包括土地非粮化、非农化风险和土地撂荒风险,对于传统农民而言,土地不仅是其基本生活保障,而且对其充满着人文情感,如果土地转出后“非粮化”“非农化”的风险很高,会明显降低农户满意度;同时如果转入方大面积流转土地只是为获取政府资源,最终导致土地大规模撂荒,这也是他们无法接受的,会降低其满意度。

(五)政策认知

政策是政府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通常由制定、执行、评估3个环节构成[21-22]。政策认知同样包括3个方面:农户对政府制定的农地流转政策了解程度、农地流转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农地流转政策实施效果的认可度。通常,农户对农地流转政策目标、内容等越了解,参与感越强,会提高其满意度;农户参与农地流转时自愿程度越高、签订流转合同时自主性越强,越能提高农户的被尊重感,满意度更高;农户对政策实施后农业经营效率提升的认可度越高,获得感越强,满意度越高。本文以农户对农地流转政策的了解程度、农地流转政策参与程度、农业经营效率提升的价值认同表征政策认知因素,其中农地流转政策参与程度以“是否自愿参与农地流转”和“是否参与农地流转合同签订”2个代理变量表示。

二、研究区域、数据来源及样本特征

(一)研究区域

安徽省地处长江中下游,介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土地面积14.01万平方公里。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和粮食大省,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地流转也日趋活跃。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安徽省耕地流转面积达到2 921.9万亩,约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46.8%,农地流转水平整体较高,且呈流转规模加大、速度加快之势,考察其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状况,具有一定代表性。

(二)数据来源

鉴于安徽省各地区自然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地流转也存在区域差异,为了尽可能反映不同区域农地流转现状,2016年7-8月,课题组分别在皖北、皖中和皖南选取农地流转典型区域宿州市埇桥区、阜阳市界首、滁州市凤阳县、合肥市肥西县及宣城市郎溪县,就风险预期、政策认知对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的影响状况展开问卷调查和农户访谈。本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每个县区选取1~2个较为典型的乡镇,每个乡镇再选取2~3个典型行政村(社区)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74份,占问卷总数的95.67%,其中,宿州市埇桥区120份、阜阳市界首市74份、合肥市肥西县137份、滁州市凤阳县79份、宣城市郎溪县164份(见表1)。

表1 样本农户分布情况

问卷调查内容包括:(1)农户个人及家庭特征调查,包括户主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人口数、家庭年收入等;(2)农户农地流转基本情况调查,包括流转租金、租金支付形式、流转期限等;(3)农户农地转出风险预期调查,包括土地权益、社会保障及土地利用风险等;(4)农户对农地流转政策认知调查,包括政策了解程度、政策参与程度、政策价值评估等。

为了便于农户理解问卷问题,保证数据的真实性,调查过程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农地流转率较高的行政村,随机抽取农户,通过调研员现场讲解的方式,使受访农户对问卷内容有一定了解;(2)避免受访农户因问卷内容过于细化而无法回答,一般将感知变量分为3个等级:是(了解)、一般(有一点)、否(不了解),仅要求农户作出总体评价;(3)为防止农户出现策略选择,一方面尽量避开村干部,另一方面向农户说明调查意图。

(三)样本特征及满意度状况

调查显示,样本农户中男性占68.99%,女性占31.01%;且年龄普遍较大,其中51~60岁的占比最多,约占36.41%;受教育程度基本都在高中及以下,其中以初中文化程度居多,约占38.50%;兼业农户最多,占53.84%。从家庭状况来看,56.79%的农户家庭非农劳动力人数在2人及以下;家庭年收入在5~8万元的农户居多,占样本农户的48.61%;虽然多数家庭都存在兼业或非农就业现象,但家庭非农收入比重整体较低,在21%~40%之间的居多,占38.15%,另外有13.41%的农户家庭非农收入比重在20%以下(见表2)。

表2 样本农户个人及家庭特征

总之,样本农户特征基本符合目前农村留守人员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现实,且相关经济数据符合地方年鉴统计资料,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基于李克特量表法的基本思路将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分为5个等级:1=非常不满意、2=较不满意、3=一般、4=较满意、5=非常满意。根据分析结果,研究区农户对农地转出满意度接近“一般”的评价水平(Likert均值为2.94)。具体而言,对农地流转表示非常满意和较满意的农户约占28.57%,36.94%的农户表示非常不满意和较不满意,另外34.49%的农户持一般态度,可见,研究区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整体偏低。此外,农户风险意识整体较强,仅有6.62%的农户认为在农地流转过程中不存在任何风险;同时农户农地流转政策参与程度及价值认同整体较低,仍有19.2%和24.4%的农户表示并非自愿参与农地流转、没有参与农地流转合同签订,另外40%的农户“不同意”农地流转能够提高农业经营效率。

三、模型构建与结果分析

(一)模型选择

鉴于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是一个5项有序选择变量,而有序Logit模型假设的随机效用分布形式更适合效用最大化时的分布选择,因此,本文选择有序Logit模型来进行分析,模型表达式如下:

式中,j=1,2,3,4,5,表示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的5个等级;y为因变量,表示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xi为解释变量,表示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的影响因素;aj为截距参数;bi为回归系数,表示解释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方向与程度。各变量定义、描述性统计及预期作用见表3。

表3 变量定义、描述性统计及预期作用

(二)模型运行与结果分析

为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运用SPSS17.0软件对各解释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显示,各解释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小于2,因此,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一般认为,当VIF>5,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满足研究要求,不需要对解释变量进行剔除。运用SPSS17.0软件对574个农户样本进行有序Logit回归模拟,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流转租金、拖欠流转租金的风险、再就业风险、养老保障风险、土地非粮化和非农化风险、土地撂荒风险、农地流转政策参与程度、农业经营效率提升的价值认同等变量对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影响显著。

表4 回归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90%、95%和99%置信区间上的显著

1.个人特征。农户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对其土地转出满意度的影响分别在90%、95%置信区间上的显著,与预测结果一致。说明在农地流转过程中男性相对于女性满意度更高,这与男性非农就业能力相对较强有关;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非农就业的机会越多,对土地依赖程度越低,流转满意度较高。而年龄对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这说明各年龄段农户对土地依赖程度都存在差异,部分年龄较小的农民土地依赖程度也较高,而年龄较大的农民虽然土地依赖程度较高,但迫于家庭缺乏足够劳动力,为避免土地抛荒,转出土地后满意度也较高。从职业来看,纯农户、兼业农户及非农就业农户的土地流转满意度也不尽相同,这似乎与已有研究有一定出入,但也有其内在的逻辑,当前兼业及非农就业农户虽然暂时脱离农业,但长远来看难以在大城市长期立足,土地是其返乡后的基本社会保障。

2.家庭特征。农户家庭年收入对其土地转出满意度的影响在95%置信区间上显著,说明农户家庭年收入对其土地转出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与理论假设一致,即家庭年收入的提高增强了农户风险承担能力,同时降低了其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能够有效促进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另外,非农劳动力人数和家庭非农收入比重对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非农就业虽然可以暂时带来家庭非农收入的提高,但非农收入极具不稳定性,农户随时可能面临失业的风险,较强的风险意识抑制了部分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调查数据显示,约62.72%的农户家庭存在非农劳动力,但只有12.02%的农户对“家庭是否有稳定的非农收入”持肯定态度。

3.流转概况。流转租金对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的影响在99%置信区间上显著,说明流转租金对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经济收益仍然是影响农户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但流转租金支付形式和流转期限对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不同农户对租金支付形式偏好差异所导致的,年龄偏大的农民转出土地后通常继续在农村生活,他们可能认为,“粮食+现金”的支付形式更有保障,免受粮食市场价格变动对其生活的影响,从而满意度更高;而年龄偏小的农民转出土地后可能选择外出务工,消费趋势面临多样化,所以可能更倾向于“现金”支付。对部分农户而言,较长的流转期限可以减少农户参与农地流转次数,降低交易成本,所以满意度较高;但同时流转期限越长又限制了农户分享土地增值收益,降低了部分农户满意度。

4.风险预期。拖欠流转租金的风险、再就业风险、养老保障风险、土地非粮化和非农化风险、土地撂荒风险对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影响分别在95%、90%、90%、90%和95%置信区间上负向显著;失地风险对农户满意度影响不显著,与假设不一致。(1)土地权益风险。流转租金能否及时支付是影响农户满意度的重要因素,调研中发现,虽然地方政府要求农地流转必须签订流转合同,但很多地方都存在拖欠流转租金的现象,有些地方甚至由此引发社会冲突,明显降低了农户满意度。另外,失地风险对农户满意度影响不显著,这可能与国家最近推行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有关,调研中发现,约70%的样本农户已经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并将其视为财产权,他们认为只要持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就不存在失去土地的风险,这也验证了“得到证明的权利比未得到证明的权利更具价值”的国际经验[22]。(2)社会保障风险。长期以来,农民以种地为职业,农地流转使大批农民成为剩余劳动力,如果可以通过外出务工顺利再就业,则流转满意度较高,反之则较低;现阶段,土地仍然承载着重要的社会养老保障功能,农地流转虽然可以让农户获得一定的即时收益,但对于风险承担能力较弱的农户而言,后续仍会面临社会养老保障问题,因此他们满意度较低。(3)土地利用风险。根深蒂固的“土地情节”使得农户十分关心土地转出后的经营状况。然而,由于经济效益的诱致,转入户流转土地后一般倾向于种植经济作物、特色农产品加工等,导致土地非粮化、甚至非农化,这不仅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也是传统农民不愿意看到的,会降低其满意度。此外,一些转入户热衷于扩大经营规模,并非追求经营效率,而是为了从政府获取更多的资源,最终导致土地大规模撂荒,这对传统农民来说更是无法接受的,同样会降低其满意度。

5.政策认知。农地流转政策参与程度和农业经营效率提升的价值认同对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影响分别在95%、99%置信区间上显著;而农地流转政策了解程度对农户满意度影响不显著。调研数据显示,对农地流转政策表示“不了解”的农户占比低于10%,这说明,农地流转政策经过近十年的宣传与发展,农户对该项政策的了解程度整体较高,该变量不再显著影响农户满意度。农户转而开始关注农地流转政策执行过程及效果,政策执行过程中农户参与度越高,则满意度越高,但调查发现仍有19.2%的农户表示并非自愿参与农地流转,另有24.4%的农户没有参与农地流转合同签订。同时,农户对农地流转政策实施效果较为重视,如果农户认为通过农地流转农业经营效率的确得到提高,则满意度较高,但调研数据显示,约40%的农户“不同意”农地流转能够提高农业经营效率,甚至认为转入户缺乏种植经验,规模经营效率远低于小农经营。

四、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与政策启示:

1.农户对农地流转过程中各类风险的预期是影响其满意度的决定性因素。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推进农地流转过程中急功近利,或是在农地流转后续监管上仍存在诸多问题,而这些正是农民所担心并能切身感受到的。实证结果显示:土地非粮化、非农化行为、土地撂荒现象对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有显著负向作用。因此,应该建立严格的农地流转后续监管机制,严防土地非粮化、非农化、撂荒等行为。

2.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受政策认知因素影响。农地流转政策执行过程和效果是农户关注的重点,农户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参与度越高、对农业经营效率提升的价值认同感越强能有效提高其满意度。因此,农地流转应该充分尊重农户意愿,保证农民参与权;同时积极引导转入户开展农业经营,提高规模经营效率,以提升农户对农业经营效率提升的价值认同。

3.农户响应农地流转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经济理性,经济收益仍然是影响农户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实证结果显示,流转租金的高低及拖欠流转租金现象对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分别有显著正向和负向作用。因此,完善农地流转利益分配机制;同时强化流转租金管理,考虑引入流转风险保障金制度,尽可能保障农户经济收益,会提高农户响应农地流转政策的积极性和满意度。

4.农户性别、受教育程度及家庭年收入对其农地转出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再就业风险和养老保障风险则降低了农户满意度,这表明非农就业竞争优势及较高的风险承担能力能够有效降低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其满意度。因此,要想促进农地流转效率,必须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及女性农民提供就业培训,为其增加稳定的非农就业机会,提高其非农就业竞争力;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降低农户对土地的依赖程度。

猜你喜欢

农地租金程度
租金320元!70斤iPhone官方自助维修包,里面有什么?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保障性住房租金会计核算案例
农地细碎化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大树爷爷收租金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当前农地产权与流转制度改革研究
将内燃机摩擦减小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