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塘约故事

2018-09-04田文玲

中国老区建设 2018年1期
关键词:专业队村民文学

□ 本刊记者 田文玲

百年不遇的暴雨。本来是坏事,结果坏事变好事了。

2014年大洪水洗劫塘约村之前,塘约村还是二级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只有上级拨给的办公费3万元,加上间伐木材1万多元。2015年,塘约村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2016年年底集体经济已超过200万元。

2014年6月3日

凌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遭遇了一场暴雨。

天亮了,塘约村地势最低的小寨自然村前方的土地不见了,一片汪洋般的水面上漂浮着小寨人家的衣服和用具。塘约村的其他九个自然村也都未能幸免。

塘约村遭遇了百年未见的大洪水,田毁了、路也毁了。望着暴雨后的家乡,塘约村党支部书记左文学反复问自己:怎么办?怎么办?

2014年6月5日

6月5日,安顺市委书记周建琨出现在了小寨村。给周建琨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两件事情:第一,这么大的水,人住的这么分散,没死一个人。村干部很了不起。第二,当他问村民要怎么帮时,村民说先帮我们修路,不是要粮要钱。

周建琨和左文学说了几句话:一是要靠群众内生动力;二是要致富,你就要有思路,有魄力,要敢于踩出一条新路来;三是你这个村子有前途。

周建琨问左文学为什么不成立合作社。

实际上,左文学并非没想过,但他有苦衷就没说话:塘约村有3300多人口,劳动力1400人,青壮年几乎都外出打工了,最多的时候达1100多人,村里多是妇女和老幼病残。

周建琨又说:“你这里百姓也很不错,党支部可以把人组织起来呀!”“不管怎么样,你要记住,政府永远是帮,不是包。党支部也一样,要依靠人民群众。”

左文学记住了周书记的“要靠群众的内生动力”这句话。周建琨走后,左文学哭了,他仿佛看到了村子的前途。

这天晚上,左文学把自己泡在浴桶里,想往事、想前途。想了一个多小时,他终于想明白了。从浴桶出来,他用手机通知村两委全体成员:开会。

是夜,在塘约村那栋建于改革开放前夕的村委办公楼里。塘约村11位村两委成员全部到齐。

会议成了追思讨论会。

穷,是他们追思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强强联合,可使富的更富。强弱联合,强的帮弱的,才能同步小康。这道理是明白的,问题是,你是较强的,你愿意不愿意和弱的联合?”“一夜跨过温饱线,三十年未进富裕门”。

事实上,在这个漏雨的小楼开会的11个人绝大多数都有外出打工的经历。这11个村里公认的能人确实奋斗过、拼搏过,但是没有一个人靠打工富起来。反倒使家庭变得支离破碎。

单打独斗不如走合作化道路。有人说,洪水把路冲坏了,就这路,要是没有集体,怎么修?

左文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第一步成立合作社,把全村分下去的责任田全部集中起来,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实现效益最大化;第二步调整产业结构。

事情出人意料的顺利,成立合作社的动议就这样通过了。

具体要怎么做?会议接下来的时间,大家积极出主意、想办法。

机耕队在犁地。机耕队有大小农机数十台,经营服务辐射周边乡镇村寨。

有人说,要干部带头,先去做贫困户的工作,这事就容易做起来;有人提议先成立一个老年协会,先把老年人团结起来。这些建议都被一致认可。

曾经当过民办教师、大队会计、平坝信用联社营业部主任的曹友明当场被推举为老年协会会长。

会议最后决定,两天做准备工作,第三天上午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公决。

2014年6月6日

塘约村村干部们分头行动,老年协会也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村民开始推选村民代表,每15户推选一个代表。原则是:“你相信谁就选谁”。

2014年6月8日

塘约村村民代表大会召开。10个自然村寨的村民代表集中到塘约村本部。

左文学向大家介绍了为什么要办合作社,要办怎样的合作社。

他说,把土地集中后就能统一规划,组建农业生产、养殖、建筑、运输、加工等专业队,将来发展成专业公司。妇女也要组织起来,开展适合妇女的创业。男女都可以在各专业队上班,按月领取工资。另外,村民入股到合作社的土地经营权,可以按每亩一年的约定价领取资产性底线收入,年底还能分红。

为什么现在做这件事?左文学说,洪水把村路冲坏了,是按老路修,还是拓宽修好一点呢?我们想修一条把塘约村10个自然村都连起来的“环村路”!这就要经过一部分人的承包地。如果土地转到合作社,这事就比较好办了。还有一部分田地被水冲毁了,不管冲了谁的,要修复都很难。土地转到合作社后,修复就是集体的事了。

左文学反复强调了一个原则:入社自愿,退社自由。

参会代表86人,全票通过。

现代农业园一隅。这个基地引资1700万元,占地200亩,集旅游观光、蔬菜瓜果种植为一体。

村民代表大会召开后……

虽然塘约村土地撂荒达到30%,但具体操作时,有些村民还是有顾虑的。

如果一一去动员,工作量巨大,去动员的干部也不一定都能讲得准确,于是由曹友明执笔(最初是以村两委的名义,后来以土地流转中心的名义)给全体村民写信,印发到户。

土地流转确权工作整整持续了10个月。最后塘约村核定土地面积4862亩,比确权前多出了3289.5亩,这是纯粹的耕地,不包括山林。塘约村全体村民的承包地全部流转入股到合作社。

在此期间,安顺市政府出材料费,塘约村民出工出力,修通了连接塘约村10个村寨的硬面环村路。

接下来,塘约村开始产业结构调整。

塘约村成立农业、建筑、运输等专业队。负责组建合作社各专业队的村干部叫丁振桐。32岁,中专毕业后到江苏打过5年工。

合作社根据村民自己的能力和愿望选择参加哪个专业队,专业队由大家选队长,报村两委认定。

农业生产团队有4个组,小组领导称为班长,都是外出打工回来的。

4个生产种植组共80人,季节性用工时可用到300多人。合作社农业团队的主力还是妇女,占到8成。一个妇女在水田劳作一天报酬100元,旱田80元,一个月有4天休息日,最低月工资2400元。出勤26天算一个月,不满26天,按天扣工资,超过按天付加班费,按月付薪。班长完不成预定产值,扣年薪;超过了,超产部分30%归班长,70%归合作社。归合作社部分,年终全社分红,40%给农户,30%归合作社,20%提留公积金,10%提留村委会用于办公。所定产值是能够保障团队支付基本工资的产值。

种植队社员小憩。合作社设有种植队、机耕队、小水利工程队……社员工作量化取酬,多劳多得。

散养鸡场主张青云夫妇在工作。公司化管理的合作社,让他们放弃了在贵阳城经营多年的店铺返乡创业。目前他们养鸡5000羽。

农业生产团队不存在竞争,可以互相学习,互传经验,资源共享,共同向外开发市场,更好发挥规模效益。

在合作社成立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个以妇女为主力的农业团队,把先前的撂荒地都种上了农作物,其中精品水果1250亩,浅水莲藕150亩,绿化苗木612亩,还建成了400亩用农家肥的无公害蔬菜基地。

建筑队一般有两个主工,一个副工,副工主要是搅拌灰沙,把砖放到提升机里,运上脚手架。主工一天工资300元,副工120~150元。建筑总队下面共有12个队,共286人,其中妇女近百人。

运输队有40多人,六成是打工回来的。没车的可以用贷款买大货车或者中型车。合作社出面担保给农户贷款。开大型车的每月收入三万元左右,开中型车的每月收入一万多元,不出车的日子还可以做别的工。

塘约变化

2014年10月,安顺市农委把塘约定为全市深化农村改革试点村,称之“拉开了农村产权改革的序幕”。

2015年4月,塘约村的运输队正式成为运输公司;建筑队成为建筑公司,注册资金800万元。塘约村还建立了一个水务管理工程公司,把全村自来水、提灌站集中起来管理,注册资金900万元。

2016年,塘约村提出村规民约——“红九条”,每一条都是警戒线,谁踩了红线,就被“拉黑”。村规民约草案出来后,塘约村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在各自然村张贴公告,与此同时,也给全体农户写了一封信,说明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并把“红九条”印成小张《公告》发给塘约村村民,每户一份。

塘约村大部分人都回来了,村里不仅人气旺了,还有很多人才:驾驶员有200多人;汽车、摩托车修理工几十人,800多个砖、木、漆、电技术人员;一批种养能手;350多个曾经在流水线上干活的女工。村里成立了妇女创业联合会,与衣帽厂、鞋厂、玩具厂商议合作事宜,在村里搞轻工业生产。

与塘约村临近的大屯村,历史上经济一直比塘约村强,自然条件也比塘约村好,大屯村农民看到塘约村兴旺起来,已有几十户农民把土地流转到塘约村合作社。

2016年春,塘约村成为贵州省农村产权“七权同确”第一村。七权是指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财产权,小水利工程产权。

山林确权后,2000多亩林地开发了200万羽生态鸡“林下养鸡”;小水利工程确权后,合作社正在筹建山泉水厂,将主要安排妇女就业,并在下游建水上乐园;他们还建设了一个大型现代养猪场,新开辟了600亩蔬菜基地;房屋确权后可以参与交易……

2016年4月,安顺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暨现代山地农业现场观摩会在塘约村召开。随后,乐平镇党委与塘约村党总支商讨建立“八村+塘约”的“合作联社”。◀

(本文根据《塘约道路》一书整理而成。图片来自互联网)

猜你喜欢

专业队村民文学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对建设水域救援专业队的思考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我们需要文学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关于组建消防救援潜水专业队的思考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从盐山县实际出发,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
盐山县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问题和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