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的探讨
2018-09-04卢仕芬林海燕
卢仕芬 林海燕
强迫症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的精神障碍, 绝大多数强迫症患者可以感受到自身行为不正常, 但难以控制和摆脱行为,也加重患者的痛苦[1,2]。强迫症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 截至目前为止尚未出现一个统一的说法。脑电波是大脑皮层检查中应用最为普遍且敏感性较高的一种工具, 可以反映出人的脑电活动情况。鉴于此, 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56例强迫症患者和56例健康者为研究对象, 分析强迫症患者脑电图与强迫症状之间的相关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56例强迫症患者作为观察组, 另选取同期5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40例, 女16例;年龄最大56岁, 最小15岁, 平均年龄(34.56±7.15)岁。对照组中男41例, 女15例;年龄最大55岁, 最小17岁, 平均年龄(34.96±6.6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3]:①参与研究的观察组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_中关于强迫症的相关诊断标准;②两组研究对象均为知情、自愿参与, 在参与研究前了解本次研究的目的。排除标准[4]:①合并抑郁症等相关精神类疾病;②非自愿参与, 对研究存在异议。
1.2 研究方法 使用深圳脑潜能公司的诱发电位仪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检测, 电极的安置以国际脑电图学会系统参数为依据。检测工作均在安静的环境内完成, 取受试者坐位,指导受试者闭目, 集中注意力, 保持意识清晰。采用刺激序列测试P300, 运用计算机程序计算几率较高的非靶向刺激NTS, 形成主观节拍后, 受试者辨认TS, 并对TS作出按键反应中, 头颅表面记录与TS同步的认知电位P300。采用视觉条件和测试刺激模式进行P50的测试, 听觉条件和测试是成对的, 刺激间隔是500 ms, 每组成对刺激有10 s间隔, 对S1、S2的波幅进行记录, 并对S2/S1和S1-S2进行计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P300(P3a、P3b)水平和P50波幅比变化情况(S1、S2、S1-S2、S2/S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P300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P3a(345.65±35.96)、P3b(432.03±41.15)明显长于对照组的 (303.32±25.74)、(354.45±25.6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P50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P50波幅S2、S1-S2小于对照组, S1、S2/S1大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患者P300对比( ±s)
表1 两组患者P300对比( ±s)
观察组 56 345.65±35.96a 432.03±41.15a对照组 56 303.32±25.74 354.45±25.65 t 7.163 11.973 P<0.05 <0.05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2 两组患者P50对比( ±s)
表2 两组患者P50对比( ±s)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观察组 56 15.32±3.23a 9.56±2.33a 105.25±41.15a 7.54±1.26a对照组 56 17.45±4.33 7.45±2.23 52.36±14.15 9.69±2.33 t 2.951 4.896 9.096 6.074 P<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P3a(345.65±35.96)、P3b(432.03±41.15)明显长于对照组的 (303.32±25.74)、(354.45±25.6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50波幅S2、S1-S2小于对照组, S1、S2/S1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300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认知电位, 主要用于测定注意、记忆、感觉、推理、学习等高级心理活动[5,6]。P3a与额叶和海马功能存在相关性, 主要是因非靶向刺激引起的, 与定向活动内容相关, 是唤醒机制中的重要成分, 参与到认知的加工过程中。P300的潜伏期可以反映出大脑对外部刺激的识别、编码和分类等活动的速度, 用于评估受试者的认知心理差异和认知功能受损情况,主要取决于受试者对信息的感知能力[7,8]。
综上所述, 强迫症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与正常人相比有独特之处, 患者大脑有感觉门控功能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事件相关电位的变异特征可为强迫症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